从民谣中听取民意

民谣是一个时代某个侧面的真实写照,不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而且具有丰富的底蕴和凝重的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不少环境民谣,将一些地方的公众因环境污染所面临的生活和生存压力描述得惟妙惟肖。因此,听环境民谣是体察民意的一个好渠道。


  有的民谣虽有些夸张,会因情绪化和艺术化而有失准确,但多是公众最原生态的想法和现实的反映。如对于水污染有民谣曰:“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水质不坏,70年代洗衣灌溉,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不洗马桶盖”。对某地的空气污染有民谣曰:“月亮和太阳一个样,晴天和阴天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某村通过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现在的民谣是:“村容整洁靠大家,彻底改变脏乱差;河水清清树成行,垃圾粪便成宝贝;人与自然共发展,共建和谐新农村”。


  汉代政论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意思很简单,要知道房屋是否漏,人要在屋下;要了解政绩有何缺失,要深入民间。而民谣就是最直接、最简洁的民意。如果不深入基层,就听不到真话,体察不到公众对环保的要求和实情。环保工作人员要有对群众“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情实感,才能做好工作;要常怀关爱之心,才能常建为民之言;要多思安民之举,才能不畏辛劳,及时解决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