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对新时期环保工作进行全面部署,阐明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战略思想,明确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基本定位,正式确立了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历史地位,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为全面推进环保事业指明了方向。李克强副总理在七次大会的讲话中专门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项目环评、规划环评、区域限批等措施;《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也从多个方面对环评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


  深刻领会环评工作的新要求


  “十一五”以来,环境影响评价主动参与综合决策,积极加强宏观调控,大力促进节能减排,着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充分发挥了从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为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发展阶段,环评工作要在“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基础上,深入贯彻第七次环保大会和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就必须围绕“十二五”环保工作的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深刻领会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意识。当前,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中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要求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可以倒逼经济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转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环评工作责任重大。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妥善应对复杂局面,科学判断经济运行态势,把握好工作方向,既要推动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促进投资保持适度规模;又要加强准入把关,严控“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第二,进一步提升促进节能减排和优化区域发展的能力。国务院《意见》和环保“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把总量控制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的消耗仍不断增加,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潜力不足,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形势十分严峻。环评管理既要千方百计地保证增量消化,又要大力促进存量削减,工作难度很大。同时,为推进形成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国家做出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大决策,并相继出台了多个区域性重大发展规划,要求在环境准入方面实行差别化引导,规范国土空间开发秩序。这对环评来说颇具挑战性。必须抓住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特点,创新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推动环评工作不断科学化、精细化,更加有效地促进节能减排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进一步强化改善环境质量和保障群众权益的措施。李克强副总理强调指出,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要按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努力不欠新账、多还旧账。环评是不欠新账的重要关口,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时刻处在“聚光灯”之下。要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重要目标,严格环境准入,强化“区域替代”和综合治理措施,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把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作为头等大事,进一步做到公开透明,强化公众参与,充分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积极稳妥地应对群众诉求,促进涉重金属、化工石化等项目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严格防范环境风险,推动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第四,进一步落实“依法、科学、廉洁、高效”的要求。依法环评,就是完善环评法律、政策、标准体系,严格执法,加强责任追究,促使政府部门、建设单位、社会公众、环评机构等各类法律主体认真落实制度要求。科学环评,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确保预测准确、措施可行、结论可信,不断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环评决策机制,切实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廉洁环评,就是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倡导廉政文化,严格审查程序和准入标准,推进政务公开和惩防体系建设,使清正廉洁成为环评工作者的自觉操守。高效环评,就是提高环评工作效率和制度有效性,改进工作作风,优化管理流程,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办理审查手续,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控制住污染,保护好生态,让人民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