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书香氛围 建设学习型机关

  室外寒风起,屋内暖意浓。在临近春节的日子里,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全体同志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一年来的读书心得体会。书,是知识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书,是指路明灯,永不熄灭。大家联系思想实际,盘点一年来的学习书目,畅谈各自的读书心得、分享读书的快乐。


  宣传处林玉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在党校的学习经历,谈了他重读有关马克思主义书籍的一些感想。他说,自己上大学时学习的专业是哲学,这次上党校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第二次握手。他认为,上学时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机械的,但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冲突,遇到与所学不相符的现象或解释不通的问题时,容易导致自我否定,在看待和分析问题时,容易受时髦思潮的影响。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听课、读书、思考、研讨,自己在认识上、思想上大有收获,由怀疑到认同,由彷徨到坚定,尤其是通过聆听中央党校老师深入浅出有针对性的讲解,颇有茅塞顿开、焕然一新的感觉,更加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


  新闻处高慧霞是兰州人,她最近认真阅读了《老舍散文集》,看到其中一篇《坐羊皮筏子到雁滩》的文章,恰好就是写她的故乡——兰州。她说:“看完这篇散文,雁滩的一草一木,仿佛又展现在我的眼前,那样熟悉,又那样陌生。历史上的雁滩,沙滩清浅,河渠交错,大雁翩飞,群鸟翔集。今日的雁滩,交通虽然越来越便捷,但是已经失去了昔日原生态的美,处处高楼林立,华灯闪烁,现在的年轻人也已经不知道羊皮筏子为何物了。”说到这些,高慧霞有些黯然,她说:“雁滩如何既能让大雁回归、风景如画,又能让当地老百姓还不觉得自己脱离了现代化的生活,这是地方官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启迪我们,要尽到环保宣教工作者的责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中作出更多的努力。”


  新闻处汪震宇充满感情地为大家介绍了著名女作家齐邦媛所写的《巨流河》一书。巨流河是清代称呼辽河的名字,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被称为辽宁百姓的“母亲河”。《巨流河》的记述,从长城外的“巨流河”开始,到台湾南端恒春的“哑口海”结束……是一部反映中国近代苦难的家族记忆史。作者齐邦媛的父亲齐世英是民国初年的留德热血青年,毕生憾恨都围绕着巨流河功败垂成的一战。而作者的一生,则是整个20世纪颠沛流离的缩影。汪震宇在交流读书心得中说:“作者尽管经历过战争时代的颠沛流离,建设台湾时的艰苦,书中描写的也都是她的家族从东北到台湾的变迁,反映的是两代中国人的苦难,但《巨流河》的字里行间却散发出沁人的温暖和乐观,让人可以通过文字轻易触摸到齐邦媛依旧有一颗真诚、敏感而纯净的爱国之心、期盼祖国统一之心。”


  综合处田烁阅读了三度普利策奖得主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最新力作《世界又热又平又挤》。针对书中内容,田烁提出了一些颇具深度的问题,例如:热、平、挤的原因是什么,石油政治是否为罪恶之源等。针对这些问题,田烁畅谈了自己的读书体会:当今世界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在当前这种并不十分明朗的战略机遇期里,“绿色能源”是每个国家发展的未来机遇和制高点,前景广阔,财富无限,我们应该争取话语权、主导权,采取更为主动、积极的举措,掀起一场由中国领导的绿色能源革命。


  陶德田同志对这次读书学习座谈会进行了总结。他说,读书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性情、修养身心,是建设学习型机关的重要途径。读书要重点把握博、通、悟3点。何为博?要通过博览群书,吸收多层面的知识,不仅要掌握岗位上需要的知识,还要学习历史、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做一个学识渊博、博学多才的人。何为通?读书不能浅尝辄止,要善于总结,善于积累,一些好文章、好材料要分门别类地记下来,目的是要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何为悟?如果不能把书中所写变为自己的知识,读的再多,也无用。书要从厚读薄,再从薄读厚。这个过程就是悟的过程。要把书中所写,化为自己的血肉,化为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悟书、导行。


  陶德田说,在新的一年里,宣传教育司全体同志要牢记周生贤部长关于把读书当成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享受的要求,通过读书树立理想,长才干,增知识,修品格,在推进学习型机关的建设中,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