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改善空气质量

  记者: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具有怎样的作用?


  陈添: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既对“十一五”环保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又为“十二五”环保事业再上新台阶指明了方向。


  “十一五”期间,北京的环保工作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与公众的期望存在一定差距。


  从1998年至今,北京市已实施了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目前空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浓度的年平均值均显著降低,但大气环境治理仍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未来5年,环境保护将更积极地参与到宏观决策中。如何通过环境保护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生活质量是对环保部门的要求和挑战。2012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防治,调整绿色能源利用比例,优化机动车结构,严格环境准入标准,推行绿色文明施工,抓紧做好增加PM2.5的监测准备。
  大会重点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环保任务,让各地政府、各级部门学习了中央精神,领会了国家意志,明确了自身责任,进一步增强了紧迫感和使命感。今后,我们要继续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出不懈努力,把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落到实处。



  记者:在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下,北京该如何落实“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陈添:环境保护部2011年上半年总量减排核查核算结果显示,北京实现了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我们是有信心、有能力、有保障的。


  通过调整经济结构,目前北京的产业结构已比较接近发达国家。这种较为合理的比例建立在冶金行业全面退出的基础上,建立在政策调控限制化工、房地产、机动车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找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结合点的基础上。


  产业优化和技术升级为北京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实施老旧汽车淘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北京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汽车工业行业的良性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刚性需求也不容忽视。截至2009年底,北京共淘汰改造黄标车10万余辆。按照一辆黄标车的排放水平相当于一辆“国Ⅳ”车的20倍来计算,淘汰10多万辆黄标车,相当于为200多万辆“国Ⅳ”新车腾出了环境容量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但污染物浓度反而会有所下降的原因。


  “十二五”时期,北京将继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据了解,北京市环保局提出了2015年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累计不低于292天的目标,您认为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这一目标实现?北京市的环保工作还将有哪些创新举措?


  陈添:截至2011年12月17日,北京市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天数累计达到274天,完成了市政府年初确定的75%(274天)的任务,各项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空气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有两项措施功不可没。一是坚持清洁能源发展战略,严格控制煤烟型污染。二是淘汰老旧汽车,机动车污染排放控制卓有成效。


  在这些措施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我们将实施更为严格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同时,严格环境准入标准,通过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削减挥发性有机物。此外,还要重点抓好建筑施工工地扬尘问题,使城市更加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