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思考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从其内涵特征、建设内容、评价指标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一些城市也积极行动起来,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市的目标,并制定了建设规划,形势十分喜人。有建设,就有成效评价问题,如何科学地评价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科学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必须科学界定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生态文明的概念;二是由概念外延决定的内容;三是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指标;四是各指标的权重;五是分级综合评价。


  一、关于生态文明的概念


  笔者查阅了上百篇相关文献,有关生态文明的定义有几十种之多,但大体可归纳为4类:第一类是指文化素养,如前苏联学者等。第二类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叶谦吉先生等。第三类是指与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并列的社会文明一部分,即第四文明,如余谋昌等。第四类是指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社会文明形态,如美国学者莫里森等。笔者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将生态文明的定义概括为:生态文明是在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现代生态技术为手段,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取得的全部文化成果的结晶。


  二、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融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既是建设的主体,又是成果的惠享者。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在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会有所不同,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态文化在整个社会文化领域中所占的比重提升,其建设的内容也会有所扩展。但就中国的现阶段,本人认为至少应包含以下六大体系的内容。一是生态经济体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人类生存的主体方式,是创造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物质力量。没有科学发达的经济体系支撑,社会就不能持续地健康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无从谈起。二是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体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比如,在地震、海啸、旱涝等灾害发生情况下,人类社会何曾安定过?不安定哪有和谐可言?三是生态制度体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起着规范自然人和法人的生态行为的作用。四是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文明是时代先进文化的结晶,只有在繁荣的生态文化土壤上,才能开出更加绚烂的生态文明之花。五是人的全面发展体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六是持续的“两型”和谐社会体系建设,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


  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指标选择


  选择评价指标的关键,一是选取原则的确定,二是具体指标的筛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从不同的角度可确定许多条,但最主要有3条:第一是指标的代表性原则,第二是指标体系的简明性原则,第三是指标易于量化且易于获取的原则。基于上述原则,笔者提出如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首先是目标层,用生态文明指数表达;其次是体系层,分为六大体系,即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制度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人的全面发展体系和“两型”和谐社会体系;第三是指标层,就是将六大体系内容分解为具有代表性的若干具体指标。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包括的指标至少应有:人均绿色GDP;二、三产业产值比重;科技贡献率;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碳、循环经济比重;可再生能源占总能耗的比重;单位土地面积产值;生态农业面积比重(产值比重);“三废”综合利用业占GDP的比重;再生水重复利用率;单位GDP能耗量;单位GDP水耗量;单位GDP污染物综合排放量;单位GDP的CO2排放量。


  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包括的指标至少应有:空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危险废物处理率;人均公共绿地和清水水面面积;生态用地比例;自然遗产保护率。


  生态制度体系建设包括的指标至少应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成率;环评执行率;环保政绩考核问责制度执行率;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执行率;企业ISO14000认证率;政府绿色采购比例;绿色市场认证比例;企业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执行率;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执行率。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包括的指标至少应有:党委是否作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政府是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文化宣传普及率;大、中、小学环境教育普及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普及率;万人生态文化宣传栏数;绿色学校比例;每10万人生态教育基地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率;生态文化业产值所占GDP比重。


  人的全面发展体系建设包括的指标至少有:人均期望寿命;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居住面积;恩格尔系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公众社会事务参与度;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度;广播体操普及率;每万人专利发明数;公务员法定假日保证率。


  “两型”和谐社会体系建设包括的指标至少有:经济持续增长率;基尼系数;就业率;失业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贫困人口比例;年均事故经济损失比例;青少年犯罪率;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度;万人拥有医院病床数;信访率;环境信息公开度;环境污染事故年均发生率。

  四、关于各指标的权重


  指标权重的分配很难有科学的普适性方案,只有相对合理的方案。因为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指标的重要性差别很大。但从一般的情况出发,其重要性是可以分出先后顺序的。比如就现阶段来看,生态文明建设的六大体系中,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应居首位,其次应为生态环境体系,再依次应为生态制度体系,生态文化体系,人的全面发展体系和“两型”和谐社会体系。实际上,六大体系建设是不能截然分出先后的,往往是同步建设,并且互相包融相辅相成的。在每一个体系建设中,必然也包含了或促进了其他体系的建设(见附表)。


  五、关于分级综合评价


  可先将指标层的具体指标量化赋值,分配权重,再以此类推将体系层也赋值,分配权重,然后归一化处理,最后计算出生态文明指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