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助力农村环保

  环境保护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其中有一个关键问题很容易被公众忽略,那就是近几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点和资金投入都倾向于覆盖城市环境和工业领域,而面积和人口皆占更大比例的农村以及农业的环境保护却涉足不多。据2010年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1324.09万吨、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全国排放量的43.7%、57.2%和67.3%。又据资料表明,全国农村年产生活污水达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而这些污水和垃圾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随意排放或无序堆放。


  值得高兴的是,国家已经意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采取行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近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环境保护部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按照“12345”的思路和方案(1是指一本规划,“十二五”全国农村环境保护规划;2是指制订两部法律,畜禽污染防治条例和土壤污染防治法;3是指三个下乡,组织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环境宣教走进农村;4是指四轮驱动,“以奖促治”、“以创促治”、“以减促治”和“以考促治”)抓好农村环境保护。


  笔者认为,我国农村的环境保护事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农村环境保护的首要因素在于资金。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后,目前很多乡镇级政府除了财政拨款以外没有了可支配资金来源,尤其是乡镇工业不发达的地区。如此情况下,很多乡镇基本上停留在依靠财政拨款开展工作和维持运转。村级政权则更是如此,大部分的村政府离了上级政府的财力支持,连运转都是问题。环境保护事业不像工业、商业那样具有明显产出效益,相反需要大量的投入,并且投入并不见得有产出。而无论是垃圾分类还是污水处理,就连起码的垃圾有序堆放也需要投资建设垃圾箱。目前农村的现状表明,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最关键原因就是缺少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缺少资金投入。只有资金到位了,基层政府才有能力真正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在预算上要预留,在规划中要明确;加大资金是否到位的检查力度,坚决不允许截留,不允许挪用,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农村环境保护事业上;通过制定政策、督导督察等方式,引导地方政府合理分配使用资金,让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效能。


  完善体制机制。目前,相对而言,我国环境保护体制呈现“上强下弱”的特点,国家、省级和地市级的环境保护部门人员配备、资金设备等方面要远远强于区县级。就人员编制配备而言,到区县级环保机构,一个局往往仅有为数不多的公务员编制。由于编制的不足,区县级的环保部门甚至地市级的环保部门往往没有设置专门负责农村环境保护的部门,而是将职能放置于其他科室,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能效。到了乡镇层面,除了为数不多的乡镇级政府设置了环保所之外,大部分还是将环保职能落在综合部门中。但即使设置了环保所,也由于资金、人员和技术等限制,发挥的作用往往有限。鉴于此,笔者认为,国家在人员编制、机构设置方面在保持适当规模的前提下要“收上扩底”。适当收缩国家以及省地市级机构编制,将机构往基层(区县、乡镇级)倾斜,这样可以充分保证环境保护工作一线队伍的配备,满足基层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鼓励在有条件的乡镇设置环保所,在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则设置专职环保员,履行乡镇环境保护派出机构职能。探索效仿目前实施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大学生乡镇专职环保员”计划,引导有志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大学生投身到农村环境保护事业中去,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锻炼和培养苗子,增强环境保护队伍后备力量。


  制定倾斜政策。国家通过制定有一定倾斜性的政策可以大大促进某一行业或者地区短时间内跨越式发展。对于农村环境保护而言,基础薄弱、人员匮乏、资金短缺,这些问题都制约着农村环境保护事业深入发展。若仅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在目前国家财力情况下,财政拨款一旦铺开,都成了“撒芝麻盐”,不能形成规模。同样,若仅仅依靠环境保护部门一家努力,面对目前农村环境不容乐观的形势,也很难扭转大局。因此,必须充分依靠国家政策的带动作用,让政策的引导发力,借力推动农村环境保护。要通过立法明确规定环境保护投入应占年度GDP的比例,例如效仿国家针对教育发展做出的每年不少于GDP总额4%的投入的规定,明确环境保护投入所占的比例。再将投入环境保护的资金中明确一定比例必须投入到农村环境保护中,同时制定考核体系。要继续深入和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等政策,根据近3年来的开展情况,进行适当微调,使之更加符合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际。要更加注重政策落实情况,尤其是所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坚决避免挪用、截留,对发现的问题要严肃处理。要在制定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不同情况有所区别,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较为倾斜的政策,加大支持力度。要鼓励各级政府根据省情、地情制定政策,引导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中去,以补充政府投入的不足。


  加强宣传教育。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普遍低于城市,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不完备,农村环境保护事业处在一个不发达的阶段,这使得农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普遍落后于城市居民,急需提高。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从扭转农民的意识入手,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要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向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的力度学习,用尽所有手段,包括广播、电视、标语,有财力的地方可以通过发放印有环境保护宣传内容的生活用品等方式,让环境保护妇孺皆知,根深蒂固。要开展环境保护进课堂活动,并将其列为常规项目。通过影响学生来带动家长。充分发挥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要鼓励地方政府充分利用“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政策,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要开展“环保志愿者进农村”行动,让环保志愿者与农民面对面交流,让环保志愿者充分了解农村,也帮助农民尽快接受环境保护的新理念和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