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视觉 » 讨论区 » 分析生活 » 史上最受争议15张照片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史上最受争议15张照片

cnu2007[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30658
精华 1
积分 368
帖子 171
信誉分 106
可用分 163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12-3
状态 离线
1
 

史上最受争议15张照片

2006年3月24日出炉的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经济与科技类金奖作品,就被网友质疑为软件合成图片。“华赛”组委会决定取消《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作者林勤的比赛和金奖获奖资格。

    变化1 深圳河对岸多出了部分“不明景物”(A)。     变化2 楼房位移画面右方倾斜的白楼(B)与左方正在倒塌的棕色大楼(C)的距离大约缩短了2/3。     变化3 右下方出现了露出楼顶的不明建筑物(D) 。     “接片不是合成,不是故意,而是对大会规程阅读不仔细。”——被取消金奖的摄影师林勤     “作为新闻工作者,新闻作品的真实性是生命所在。”——“华赛”组委会副秘书长黄文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9-12-31 16:53
1.jpg (60.19 KB)
 这是获得经济与科技类单幅金奖的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
2009-12-31 16:53
12.jpg (34.93 KB)
 作者对原图进行拼接的示意图
2009-12-31 16:53
13.jpg (25.62 KB)
 作者拍摄的原图
顶部
cnu2007[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30658
精华 1
积分 368
帖子 171
信誉分 106
可用分 163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12-3
状态 离线
2
 
“嫦娥奔月”再次使载人探月成为了各大媒体的焦点,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2007年10月25日推出了“人类探月”的特别报道,对迄今为止登月过程中的几个有趣问题进行了一次汇总。这些问题中,最能抓人眼球的当属“人类是否曾经登上过月球”。

    “20世纪最大骗局”?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开始了月球之旅。美国东部时间7月20日下午4点18分,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踏出了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步,他的那句“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随之传遍世界。

但几十年来,质疑美国宇航局造假的声音一直也没停息,甚至形成了一个“反阿波罗阵营”。     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阿波罗”登月拍摄的登月照片和录像提出质疑。许多媒体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关于阿波罗登月真伪的讨论顿时热火起来。     戈尔多夫列举了几个“言之凿凿”的造假证据。他认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录像,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制造的。其理由如下:     1.录像资料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     2.照片中宇航员身旁出现形状不规则、只有在多个光源下才可能出现的阴影,这在只有一个单光源——太阳的月球是不可能出现的;     3.从录像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比地球上小得多,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5至6米;     4.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上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     戈尔多夫认为,美国宇航员当时只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原因并未踏上月球。由于美国急于在和苏联的太空竞赛中赢得先机,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录像资料片,蒙蔽了世人几十年。戈尔多夫并没有提供新的证据,但这篇文章让很多人对“阿波罗登月”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这么大的登月工程竟然也可能造假?许多科学家听到这一说法后立即站出来反对。美国宇航局发言人当即指责戈尔多夫是“试图愚弄大众”,其官方网站也专门在首页推出了“阿波罗登月”的特别版块。美国阿姆斯特朗航天航空博物馆工作人员、教育学专家安德烈娅沃对戈尔多夫的论据进行了一一反驳,他表示旗子飘起来是因为在插旗时旗杆在宇航员手的触动下产生了弹性运动,而不规则阴影则是由月球上不规则的地势引起的。同时认为登月是真的支持者也与“造假论”展开了争锋:如果登月计划是一场骗局,不仅“阿波罗”计划全体参与者的人格将受损,而让参与登月工作的几万人守着谎言过几十年,实非易事。目前来说,支持论者阵营仍然占据优势,但争论仍将持续下去。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9-12-31 16:55
2.jpg (27.92 KB)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尔德林迈出登月舱
2009-12-31 16:55
22.jpg (57.3 KB)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尔德林迈出登月舱
顶部
cnu2007[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30658
精华 1
积分 368
帖子 171
信誉分 106
可用分 163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12-3
状态 离线
3
 
2005年,有一则知名的假新闻《3000年前的木乃伊怀孕》。国内一些小报不仅转发了来自美国《世界新闻周刊》这条奇闻,还配发了这具木乃伊的照片,照片上木乃伊裸露的腹部高高隆起。后此则新闻被证实为假新闻。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9-12-31 16:55
3.jpg (61.04 KB)
 
顶部
cnu2007[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30658
精华 1
积分 368
帖子 171
信誉分 106
可用分 163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12-3
状态 离线
4
 
07年10月3日,陕西农民周正龙称用相机拍到野生华南虎。12日,陕西林业厅将华南虎照片进行公布,照片真实性遭到专家、网友等各方面质疑、种种疑惑,引发全国性关注;各种争论四起,“挺虎派”和“打假派”争论不休。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9-12-31 16:56
4.jpg (33.63 KB)
 2007年10月29日展示的最新照片拍摄时间:2007年10月3日16时56分10秒焦距:41mm光圈:F5.0速度:1/25秒这是周正龙用 ...
2009-12-31 16:56
41.jpg (57.99 KB)
  陕西一位农民的名字:周正龙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原因是他拍到了野生华南虎的照片,但是很多网友大呼,这组照片纯 ...
2009-12-31 16:56
42.jpg (22.09 KB)
 植物学专家发布分析示意图
顶部
cnu2007[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30658
精华 1
积分 368
帖子 171
信誉分 106
可用分 163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12-3
状态 离线
5
 
新闻摄影史上流传了数十年的《胜利之吻》20世纪末被证明造假,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其说明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吻”,但据照片主人公披露,拍摄时间在1945年5月,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投降日还有3个月(当然这幅照片还有摆拍之嫌)。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9-12-31 16:57
5.jpg (48.18 KB)
 
顶部
cnu2007[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30658
精华 1
积分 368
帖子 171
信誉分 106
可用分 163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12-3
状态 离线
6
 
2月12日,一个名为《刘为强获奖藏羚羊照片疑似造假》的帖子出现在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摄影网“色影无忌”上。

    针对近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刘为强假照片获奖一事,刘为强供职的《大庆晚报》的编委会18日通过互联网发表了公开道歉声明。(2月19日新华社)刘为强“藏羚羊”图片造假,从被网友质疑,到当事人停职,当事人所在报社道歉,所在报社总编辑引咎辞职,报社并因此全面整顿新闻队伍,一共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9-12-31 16:57
6.jpg (25.9 KB)
 
2009-12-31 16:57
61.jpg (31.26 KB)
 
顶部
cnu2007[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30658
精华 1
积分 368
帖子 171
信誉分 106
可用分 163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12-3
状态 离线
7
 
加拿大《卡尔加里先驱报》误把钱塘江潮当作海啸照片刊登在头版。照片中数米高的浪潮正向人们席卷而来。该照片引起巨大轰动。但令人惊讶的是,事后证明该照片并非是在1226“世纪海啸”中拍摄,而是2年前于中国杭州拍摄到的“钱塘江潮”!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9-12-31 16:58
7.jpg (46.3 KB)
 
顶部
cnu2007[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30658
精华 1
积分 368
帖子 171
信誉分 106
可用分 163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12-3
状态 离线
8
 
2006年8月21日下午,某视频网站媒介部人士向新浪科技报料,称一位昵称为“我爱天天”的江苏网友在其网站的原创视频栏目发布了一段“8.17南京上空惊现飞碟”的视频。江苏省天文学会专家在仔细观看了该视频录像后分析认为,没有证据能证明该录像是发生在南京或周边地区的真情实景,因此“8.17南京上空惊现飞碟”的视频是不可信的。

    这位江苏网友拍摄的视频上显示的时间是北京时间8月17日下午17点23分。

    整段视频只有18秒的时间,但不明飞行物的拍摄非常清晰。通过视频可以注意到该飞行物呈椭圆形状,在天空缓慢移动。大约15秒后,该飞行物突然发生爆炸,瞬间消失在空中。     专家认为,如果该不明飞行物是真实存在的话,由于当时正是下午5点多钟左右,正是人们下班或外出的高峰时间,从视频中可以判断出“飞碟”的仰角至少在70度以上,而且该飞行物突然发生闪光、爆炸。因此,能目睹或拍摄到不明飞行物的人绝对不止视频中的两人,理应有众多人员也看到才对。     另据气象部门介绍,8月17日下午5点至5点半南京地区的天气状况为阴天,偶有多云。而该视频录像中的天气为晴好,蔚蓝的天空,艳阳高照,这与事实明显不符。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9-12-31 17:00
8.jpg (7.16 KB)
 
2009-12-31 17:00
81.jpg (6.5 KB)
 
顶部
cnu2007[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30658
精华 1
积分 368
帖子 171
信誉分 106
可用分 163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12-3
状态 离线
9
 
2004年7月,一则“美联社造假新闻照片夸大西安暴雨”的新闻引起众多网民关注。美联社7月15日刊登了一张有意夸大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区水灾的新闻照片,后经确认此图片经过电脑处理。16日,美联社对提供照片的摄影记者给予“开除”的处罚。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9-12-31 17:01
9.jpg (14.65 KB)
 
顶部
cnu2007[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30658
精华 1
积分 368
帖子 171
信誉分 106
可用分 1638
专家分 63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12-3
状态 离线
10
 
“现在流行大家来找碴”―――越来越多的获奖照片被网友重新拉出来“过堂”。2005年“华赛”(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一张金奖照片也被网友强烈质疑为合成修改作品。照片作者昨天对本报记者否认曾修改照片,并表示此事无聊,无意自证清白。

    两只几乎完全一样的鸽子     摄影记者齐洁爽的博客《大庆晚报纠错了,哈尔滨日报怎么办?》被转到色影无忌,引发网友讨论。文中称,2005年首届华赛自然及环保新闻金奖作品《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也有图片合成造假的嫌疑。

    主要证据是画面上有两只鸽子成像几乎完全一致。其实齐洁爽在去年就已质疑过这张照片,并请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学术部副主任许林对此进行鉴别。     许林找到首届华赛获奖原片,认为确有拼接合成的重大嫌疑。去年4月他在博客上对其进行了一次技术分析,认为两只鸽子的形态特征、飞行姿态及方向、身体阴影等都完全一样。     许林对本报记者表示,当时新闻摄影学会的韩敬曾去核实此事。作者张亮是哈尔滨日报摄影记者,张亮答韩敬说:并不知有人质疑,那张照片肯定没有改动过。     作为华赛主办方的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此后并未有进一步动作。相关质疑不了了之。据悉哈尔滨日报社长程颖刚即将于3月担任本届华赛评委。     作者:没有合成也不是摆拍     张亮对记者表示,去年就知道有人质疑,他也到许林的博客上看过,认为是无稽之谈。华赛组委会确实有工作人员打电话跟他了解情况,他答复提供给组委会的照片就是原始照片,组委会了解情况后再没就此事联系过他。     他说,当年用的相机不是很好,连拍不够快,那个场面一共只拍了三张,只有得奖那张满天鸽子,其他两张天上都没有鸽子。有网友质疑打针的场面是摆拍,他也给出了解释。张亮说,这些鸽子都养得很熟了,而且每只都有标签,分批打针,打完有记录。     张亮认为此事非常无聊,事情已经平息,没必要再提了。     “这奖肯定要收回的”     华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兰先生对本报记者表示,华赛并不对照片进行真假鉴定。如果接到举报则会进行调查。目前主要还是靠舆论监督。2006年华赛组委会曾经取消过两幅作品的奖项,包括一幅被证实系合成照片的金奖作品。     许林则表示,现在他已经有了更充分的证据表明照片百分之百造假,他会向华赛组委会提交报告,“这奖肯定要收回的”。许林提议华赛设立一个黑名单,把有造假行为的摄影师列入记录,以儆效尤。他认为张亮最好拿出原始图片来给大家看,如果造了假,赶紧承认,并主动辞职。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09-12-31 17:01
10.jpg (45.72 KB)
 
2009-12-31 17:01
101.jpg (26.04 KB)
 
2009-12-31 17:01
102.jpg (29.93 KB)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