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或将进入“藻时代”

石元春希望告诫许多激情难抑的科学家:任何产品,从实验室到工厂还有一段很长的过程——不要把技术的理想和愿景与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搅在一起。
  一个新的现象是:集聚在各种能源论坛的全球各大石油公司的代表,对各国政府加速开发以藻类为代表的第三代生物能源,非但不反对、不反感,反而怀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放过每一个出席有关下一代生物能源的研讨会的机会,他们在会上提出的问题比记者提出的还要多,他们所代表的世界著名石油公司、大多支持甚至投资参与藻类能源的研发项目。
  如果说石油是“黑色金子”,那么水藻则是“绿色钻石”。海藻油的出现,着实让一直不温不火的生物能源产业又火了一把。
  从纤维素到海藻
  海藻、芒草、玉米、木薯、秸秆、柳枝,还有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植物,在生物学家眼中,几乎和“黑金”石油、煤炭没有区别,甚至是更优的能源。
  最早进入人类视野的是以玉米、甘蔗、大豆等农作物为代表的第一代生物能源。虽然技术成熟,在税收和财政的补贴下,成本只比传统石油略高,商业化也初具规模,但其“与粮争地”、“饿死穷人”、“喂饱汽车”的担心让各国政府望而却步。天生的缺陷让它无法成为理想的生物能源。
  中国以自己优势的非粮能源作物甜高粱、薯类和菊芋等为原料生产乙醇燃料,被称为1.5代生物燃料。这种非粮乙醇能避免粮食消耗,但目前其产业化程度还不高,原料成本是制约因素。
  近几年,以麻风树为代表的木本油料作物作为第二代生物柴油开始引起关注。我国政府在西南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布局建设能源林。但其制备的成品——生物柴油也面临成本居高不下而难以与石油竞争的局面。
  不久前,纤维素进入了人类的视野,科学家既可以利用现有的、被废弃的纤维素资源,比如秸秆、林业废弃物等,也可以规模化种植可收获纤维素的能源植物,如芒草、柳枝等,但现实的困境依旧——成本还是太高。
  二代生物能源受困于成本,还没有进入产业化阶段,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了第三代生物能源——藻类的开发热潮。
  商业化有多远?
  就在达沃斯论坛聚焦新能源议题时,美国海军已经悄然用上了从转基因海藻中提取的油料。
  据《卫报》报道,不久前,美国海军在一艘退役的驱逐舰上测试了2万加仑海藻油,并在全球最大的船运公司马士基旗下一艘9.8万吨货柜船上测试了由美国海军提供的30吨海藻油,用以替代低级的船用重油以及柴油燃料。两次测试中,海藻油占7%~100%。
  《卫报》称,作为其“绿色舰队”项目的一部分,美国海军计划在更多的舰船上进行海藻油测试,并打算在2020年之前将传统油料的消耗量减少50%。
  听上去不错的海藻油来自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海藻。
  海藻的生长不占用土地和淡水这两大资源,只要有阳光和海水就能生长,甚至在废水和污水中也能生长。生长速度以天计,从生长到产油只需要两周左右,而多数能源作物需要几个月。它的产油量也非常可观,一亩大豆一年下来约产油300公斤,而一亩海藻至少能产油2~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