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 » 讨论区 » 分析百问 » 10版药典中甘油的“二甘醇、乙二醇与其他杂质”检查?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已解决]10版药典中甘油的“二甘醇、乙二醇与其他杂质”检查?

  [已解决]本主题悬赏 可用分 10  
thereyoube[使用道具]
一星
Rank: 6Rank: 6


UID 799
精华 29
积分 5843
帖子 1822
信誉分 202
可用分 6936
专家分 153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1-21
状态 离线
11
 
明白了,你的样品含有甘油,其沸点很高,因此在你毛细管柱的前面形成一层新的液膜,改变了你色谱柱的固定相,因此导致出现如此结果。
请注意,你的柱子是0.53mm的,膜厚却只有0.3um,是一个典型的薄膜柱子。你用宽口径毛细管的目的就是为了大进样量吧?可是却选择一个薄膜的,薄膜却要求进样量小才会有良好的分离效果,我有点不理解你的选择方式。好了,不说这个,你样品中的甘油在这一薄层上形成了新的液膜,而二甘醇在甘油中具有非常好的溶解度,因此保留时间明显增加,跑到了你第二章和第三章图的那三个蓝色矩形那里了。成为甘油峰前面的平台峰了。

你标准品后面可以看清甘油峰,其他样品这个峰都看不到顶。看第二章图是最明显的,除了对照品甘油峰很低明显可见,二甘醇在较前位置外,其他4个样品二甘醇都明显拖后,且甘油峰大到看不到峰顶,也就是说达到溶剂含量水平。
由于你是程序升温,实际上开始分析阶段,甘油在柱头形成新液膜后,由于甘油分子中羟基比例很大,因此分子中羟基比例大的都会产生强吸附,所以甲醇乙二醇和二甘醇都产生了强吸附,发生保留时间增加和拖尾的现象。
首先甲醇的分子量小且含量高,因此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拖尾严重,影响了后面乙二醇的分析。
其次乙二醇发生拖尾和保留时间延长,但由于含量低,所以拖尾表现不明显,并由于已经出现在甲醇拖尾上,难于发现。保留时间延长由于固有保留时间短而不明显,且因为位于拖尾而难于发现。看你仔细看,对照品的乙二醇峰起点终点位置实际是错的,实际峰宽较样品峰宽要小的多,这是发生拖尾的典型特点。

第三正己醇由于羟基少,因此基本不受影响。注意,甘油也是一个强极性固定液,因此正己醇所受极性取向力基本相当,所以出峰情况保持基本良好,仅仅因液膜加厚而产生少量拖尾。这个也可以从峰宽上看到。
第四是二甘醇。由于和甘油分子结构非常接近,沸点高保留时间长,因此受到明显影响,分析时间有显著增加,且严重拖尾。实际上二甘醇和甘油都是在柱头发生保留,在程序升温到一定程度后才被迫离开的。低温下它们基本不往前走。而且由于甘油的强极性特点,甘油本身就拖尾严重。其实你的二甘醇含量增加表现的是很明显的,就是甘油峰前面的平台峰高度啊。可是你没有注意罢了。你的对照品中的甘油峰应该是注射器残留吧?甘油粘度大,洗针比较难的。

分析了半天,不知道你看明白了没有。解决办法。。。。。。
1、提高柱箱初始温度吧,我觉得分离度还是可以做到的,这3个峰离得还是挺远的。
2、加大分流比,看你的基线平直度还可以,分流比再大一点,甘油液膜厚度就小了,这样影响就小一点。
3、增加末段程序升温过程,高速升温到合适温度,驱赶柱内残留甘油和其他杂质。注意温度不要过高损害柱子寿命。
4、如果可能,前面增加非极性反吹保护装置,避免甘油进入此柱子。

对了,补充一下。你这个例子我收藏了,是一个色谱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很好的典型案例。所以我希望如果你看到了我的解答,并且据此作出了调整,那么请帮忙把调整结果在这里说明一下,让我知道我的理论分析是否正确。无论调整后效果是否良好,都最好能发张图看看。这里先谢谢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miracle   2010-4-27 21:00  可用分  +5   精彩回复!非常感谢!
  • miracle   2010-4-27 21:00  专家分  +5   精彩回复!非常感谢!
顶部
ongon[使用道具]
二级
Rank: 2


UID 36487
精华 0
积分 114
帖子 5
信誉分 101
可用分 674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0-4-27
状态 离线
12
 
首先感谢大家的热心帮助!
    估计部分战友手头没有10版药典,我先说下10版药典的检查方法:
    对照品溶液:每1ml含乙二醇、正己醇(内标)、二甘醇各0.1mg的甲醇溶液;系统适应性溶液:每1ml含有甘油100mg,二甘醇、乙二醇、正己醇各0.1mg的甲醇溶液。供试品溶液:每1ml含甘油400mg,正己醇0.1ng的甲醇溶液。气相条件: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起始100℃,维持4min,以50℃/min升至120℃,维持10min,以50℃/min升至220℃,维持6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
    我采用的方法是参照10版药典征求意见稿中的具体参数进行试验:毛细管长30m,内径0.53mm,膜厚0.3um,流速4.5ml/min,分流比10。
    我使用的是瓦里安GC450型气相色谱仪,自动进样,毛细管柱为ZB624,长30m,内径0.53mm,膜厚0.3um。
    试验过分流比30,定量限还可以,再大,对照品溶液图谱中二甘醇峰就在定量限下了。但以该分流比分析系统适应性溶液,问题照旧。
    试验过程序升温起始120℃,维持14min,以50℃/min升至240℃,维持6min;问题照旧。
试验过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80℃,问题依旧,而且从对照品溶液图谱中看出二甘醇在进样口好像分解了。
    “thereyoube”战友所说的非极性反吹保护装置,小弟接触气相还不多,不知是什么东东?若这东西较贵的话,作为制剂厂家单单为了检查其中一种辅料,领导估计不会同意配置。
    目前看来只有换另一种型号的柱子试试了,比如前面一位战友提到的安捷伦的DB624,不过这柱子手头没有,还要购买,还要算算预算超标了没有。
    打算五一后试试固定液为改性聚乙二醇的毛细管柱,有进一步结果会来和大家回报一下

中国国情,国际接轨
顶部
感悟人生[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951
精华 3
积分 1865
帖子 723
信誉分 123
可用分 2241
专家分 27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7-12-4
状态 离线
13
 
呵呵,朋友,论坛上就2010版药典了。。
顶部
ztj970831[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29750
精华 65534
积分 1057
帖子 605
信誉分 110
可用分 1621
专家分 12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11-13
状态 离线
14
 


QUOTE:
原帖由 ongon 于 2010-4-27 08:57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如题,我们做用的是ZB624柱(固定液: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柱长30m,内径530um,膜厚0.3um。载气流速4.5ml/min。其他条件同10版药典。结果发现,对照品溶液图谱情况良好,各峰分离度很好,峰面积之比(该法为内标法测定)的RSD ...

做几个样品后将靠近进样器那端截掉一段试试看 ,

尤其是11楼专家回答的太详细了。。
顶部
header[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14593
精华 3
积分 1844
帖子 698
信誉分 119
可用分 2188
专家分 288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3-28
状态 离线
15
 
每次试验后不着急降温,在高温区保持一段时间。
顶部
iwfi325iwc[使用道具]
五级
Rank: 5Rank: 5


UID 14520
精华 3
积分 2237
帖子 834
信誉分 130
可用分 2740
专家分 38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09-3-27
状态 离线
16
 
楼上的高温区保留一段时间的目的是为了将溶剂消耗完吗?
顶部
ongon[使用道具]
二级
Rank: 2


UID 36487
精华 0
积分 114
帖子 5
信誉分 101
可用分 674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0-4-27
状态 离线
17
 
高温区保留一段时间,我认为是为了将强保留物质(如甘油)洗出。

汇报一下结果。
最后用了聚乙二醇柱子,DB-WAX(30m,内径0.25um,膜厚0.25um)。程序升温,起始70℃,维持5min,以50℃/min升至170℃,维持9min,以50℃/min升至220℃,维持6min。

能够将二甘醇和甘油分离开。但还是明显可以看出,甘油在柱上有保留(溶剂甲醇峰拖尾没有改善,但基本上可以不影响乙二醇峰)。最大的问题是,随着供试品进样次数增加,乙二醇、正己醇、二甘醇峰面积逐渐减小。进样5次以后,这三个峰基本上都消失了,柱子要进行老化。
目前就用这方法凑合着检查了

中国国情,国际接轨
顶部
xusk[使用道具]
二级
Rank: 2


UID 44192
精华 0
积分 101
帖子 1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668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0-8-12
状态 离线
18
 
怎么看不到图?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