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开启类风关治疗新局面

“治疗类风关是否只是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怎样才能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对关节的损害? ”不少类风关患者都对治疗有这样那样的不解。类风关的长期病痛令人难以忍受,许多患者丧失了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对此,生物制剂的出现是类风关治疗的里程碑,它能更加迅速有效地缓解症状,抑制关节结构的破坏。


[小议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能引起严重畸形的慢性全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低热、体重下降等系统性表现,以及晨僵。其他关节外的系统性表现还包括类风湿结节、间质性肺病和贫血等。目前,类风关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除遗传、病毒感染和性别等因素以外,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网络也会影响类风关的发病和发展。其中,免疫细胞主要指T细胞和B细胞,细胞因子网络主要包括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据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曾小峰教授介绍,近年来,在国家及行业协会的推动下,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生物制剂的出现是类风关治疗的重要里程碑。生物制剂能直接作用于主要的炎症因子,因此能更加迅速有效地缓解症状,抑制关节结构的破坏。然而,由于进入中国时间较短,生物制剂在国内的应用与国外相比还存在靶点较为单一的问题,目前尚无法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因此,在临床上亟需多机制多靶点的治疗手段。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风湿免疫内科主任徐沪济教授表示,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治疗难度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程长,致残率较高,是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传统的抗风湿治疗药物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轻疼痛,但无法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对关节的损害。类风湿关节炎通常导致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和潜在的关节损害,如果不接受有效治疗,炎症对关节的损害会不断发展,最终会出现关节的残疾。目前,类风关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尽早达到疾病的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同时延缓关节结构的破坏,保持较好的结构和预后。托珠单抗针对IL-6受体这一全新的靶点,阻断IL-6介导的信号转导,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和关节破坏。

    日前,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生物制剂托珠单抗正式在中国上市。针对IL-6受体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直接作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致病因子,用于治疗对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物(DMARDs)治疗应答不足的中到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成年患者。《2013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指南》指出,对存在预后不良高危因素的患者,在化学DMARD治疗失败后可采用生物DMARD治疗。由于过去证据不充分,一般推荐先使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而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托珠单抗、阿巴西普、利妥昔单抗等均可选用。上市同期,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启动了“生命绿洲患者援助公益基金”患者援助项目,该援助项目将为我国符合一定医学及经济条件的类风关患者减轻疾病经济负担,帮助他们获得规范化治疗。据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副秘书长胡宁宁介绍,患者援助项目将陆续覆盖全国20余个城市的近200家医院,预计惠及千余名的类风关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