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11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生物通 cuturl('www.ebiotrade.com')
生物通报道:进入十一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Lsm2-8蛋白质复合物自组装的晶体结构,新型SARS样冠状病毒,以及银屑病遗传风险分析。
首先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首次报道了Lsm2-8蛋白质复合物自组装的晶体结构及其特异识别U6小核RNA 3‘末端序列的分子机制。生物通 cuturl('www.ebiotrade.com')
研究人员通过特殊的蛋白质表达手段获得了均一性和稳定性良好的自组装Lsm蛋白质复合物,克服了传统Lsm蛋白提取方法对蛋白质造成的潜在变性危害。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蛋白质复合物和RNA片段进行了共结晶,结合结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分析手段,揭示了Lsm2-8七聚体蛋白质复合物特异性识别U6 snRNA末端的分子机制。Lsm2-8蛋白质复合物中的四个亚基Lsm4/8/2/3分别使用两个保守的序列模式特异性地把U6 RNA 3’末端4个尿嘧啶锚定在七聚体圆环形成的中间空腔内,其中Lsm3识别最末位的尿嘧啶核苷酸。
有趣的是,当这个核苷酸被截去之后,Lsm3仍可以以及其相似的识别模式锚定最后一个尿嘧啶,引起整个结合序列的后移。除与Lsm4相邻的Lsm7对RNA的结合贡献了微弱的氢键以外,其他两个亚基并没有直接参与到RNA识别中去。这一创造性的新发现首次从三维晶体结构上描述和解释了Lsm蛋白对U6 RNA的“末端识别”模式。生物通 cuturl('www.ebiotrade.com')
其次研究人员分离到一株与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SARS-like CoV),进一步证实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
SARS冠状病毒是造成2002-2003年SARS暴发的病原,造成全球8094人感染和774人死亡的重大疫情。已有的流行病学证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的直接来源。虽然在世界各地包括非洲、欧洲和中国的蝙蝠体内均发现与SARS病毒相似的SARS样冠状病毒,但这些病毒均不能利用人和果子狸的ACE2(即人SARS病毒受体)作为受体,不是SARS病毒的近亲。生物通 cuturl('www.ebiotrade.com')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分离的SARS样冠状病毒可以利用人、果子狸和中华菊头蝠ACE2作为其功能受体,并且能感染人、猪、猴以及蝙蝠的多种细胞。这些实验结果为中华菊头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
另外来自安徽医科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研究人员进行了21, 309名中国银屑病患者和对照的目标区域基因测序研究中得到验证。这意味着罕见突变对银屑病的影响可能很有限。对781位银屑病患者以及676位健康对照者的样本进行了外显子测序,旨在发现更多遗传因素的证据。数据分析检测到518, 308个单核苷酸变异(SNVs),其中,20.62%的SNVs是非同义突变,68.13%是罕见突变(<1%的等位基因频率)。考虑到外显子研究阶段样本量有限,研究者们在第二阶段又进一步对9, 946位银屑病患者和9, 906位健康对照者的样本进行了靶向测序研究。他们共分析了1, 326个靶向基因,包括622个与免疫调节相关的基因,并发现了82, 387个非同义突变的SNVs,其中罕见突变所比例高达97.07%。生物通 cuturl('www.ebiotrade.com')
还有来自文安德研究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全新的PPR蛋白调控RNA processing的分子机理,对进一步理解PPR蛋白的功能和RNA splicing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组提出了这类PPR蛋白调控靶标RNAs splicing的分子模型,即PPR蛋白通过识别pre-mRNA上的特定核苷酸,被诱导形成多聚体,这种蛋白与RNA的复合结构可以使得单链mRNA形成多个环状结构,进而招募其他的splicing factors参与到RNAs processi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