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蓝藻,我们准备好了吗?

 2007年最引人注目的环境污染事件当属太湖蓝藻暴发,由此引发了人们对蓝藻治理的关注和思考。当我们回首盘点2007年环境科技成果时,不能不想到这样的问题:蓝藻还会暴发吗?我们找到治理蓝藻的技术了吗?



2007不能忘记的记忆



蓝藻此起彼伏引发危机



2007年5月,太湖无锡流域大面积蓝藻暴发,遭到蓝藻污染的、散发着恶臭味的水涌进了自来水厂,然后通过管道流进了千家万户。那些散发着浓浓腥臭味的水,令人作呕,不仅让市民无法做饭,而且使洗漱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解决饮水问题,很多市民只能选择到超市排队购买纯净水。纯净水一跃成为无锡市面最为抢手的商品。



太湖蓝藻不仅在无锡引发了水危机,也引起太湖流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东太湖苏州水域,蓝藻暴发还导致了大量鱼类死亡。



太湖蓝藻的暴发似乎只是一根引线。随后,巢湖、滇池、长春等其他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出现蓝藻水华污染。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卫星监测发现,2007年6月中旬,巢湖西北部蓝藻覆盖范围达280平方公里,岸边湖水大部分呈绿色,严重区域湖水呈粘稠状。



安徽省巢湖市环保局副局长丁志松说,巢湖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很多城镇污水处理没有搞起来,这些污水一般进入河流断面,直接进入巢湖,这是巢湖富营养化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2007年6月下旬,因气温较高,云南滇池蓝藻大量繁殖,湖水变得跟绿油漆一般,散发出阵阵腥臭味,滇池蓝藻再次暴发。



2007年7月,作为长春市重要水源地之一的新立城水库突现蓝藻。



虽然巢湖、滇池等地的蓝藻污染没有造成饮水危机,但是蓝藻污染所造成的水质恶化、水体缺氧以及对人畜潜在的毒素伤害等仍不容忽视。并且,蓝藻污染危机也再次刺激了社会的环保神经,治理蓝藻不仅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而且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根源在于水体严重富营养化



太湖是怎样被蓝藻击中的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蓝藻危机暴发的背后,其实是水体被严重污染的事实。若以太湖为例,就可以略一斑而窥全豹了。



近年来,太湖几乎成为我国江河湖海污染水处理难的负面标本,太湖蓝藻更是年年暴发。江、浙、沪三地政府多年来重视对太湖环境治理,但目前尚未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太湖的水污染依然严重,太湖生态系统结构持续恶化。



由于污染不断加重,太湖沉水植物的分布面积大幅度萎缩。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报告显示,近3年来,随着蓝藻大面积入侵,在贡湖湾、西山岛南至七都的东英嘴一带、西山与东山之间,清水型水草大量减少,水体透明度显著下降。



监测结果还显示,太湖的营养盐浓度持续增高,富营养化加重趋势明显。每年5~10月份太湖湖心区8号监测点的数据显示,1998年以来水体总磷的浓度和叶绿素含量的平均值均呈现不断增加趋势。



由于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日益受到威胁。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太湖流域的饮用水源地水质以Ⅱ类、Ⅲ类为主,有32%的水体水质不能达到饮用水要求。其中,浙江省嘉兴市的情况较为严重,其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劣于Ⅳ类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