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益生菌疗法改善孤独症行为

  
生物通报道: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诊断依据是一些具体行为,例如重复性行动,社交互动减少,和交流能力受损。研究显示,许多ASD患者也同时患有肠胃病,例如腹绞痛和便秘。加州理工Caltech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为孤独症等神经发育疾病提出了全新的治疗策略。

此前曾有研究指出,肠道菌群能够影响人的社交和情绪性行为。近日,加州理工的科学家们首次向人们展示,肠道菌群的改变能够影响孤独症小鼠模型的行为,文章于十二月五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

“以往人们只将孤独症看作一种遗传病或脑部疾病。而我们的研究显示,肠道菌也可能引起类似ASD的症状,”生物学教授Sarkis K. Mazmanian说。

为了分析肠道-微生物-大脑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构建了孤独症小鼠模型。Patterson及其同事用一种病毒类似物,触发怀孕母鼠的免疫应答,使其后代表现出孤独症的主要行为特征。

研究显示,这些母鼠的后代除了表现出孤独症症状,也同时患有胃肠道疾病。研究人员指出,这些小鼠的肠道发生了泄漏,使代谢产物能够通过肠道壁进入血液。一些孤独症患者体内也曾出现这种肠道通透的现象。“我们首次构建了同时患有孤独症和肠道功能紊乱的动物模型,”文章的第一作者Elaine Hsiao说。

脆弱类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常被用来作为益生菌,对肠胃病动物模型进行治疗。研究人员用这种细菌处理孤独症小鼠,不仅使发生泄漏的肠道恢复正常,还改变了小鼠的孤独症行为。这些小鼠更愿意与其他小鼠交流,焦虑感减弱,重复性的行为也减少。这一结果说明肠胃问题的确能够引发一些孤独症症状。

研究人员计划在一两年内,在孤独症患者中对益生菌疗法进行临床试验。益生菌疗法可以在孩子出生后进行治疗,改善他们的特定行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孤独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不同患者的情况并不完全一样,” Mazmanian说。“尽管B. fragilis能够改善一些孤独症症状,但这种疗法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用。”

研究人员指出,在孤独症小鼠体内,受微生物调节的代谢产物,可以轻松进入血液循环,影响小鼠的行为。而益生菌疗法能够对这些代谢产物起作用。

“我们的研究将会转变人们对孤独症及其治疗方式的传统看法,” Mazmanian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