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与山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责任书 呵护碧水蓝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干净的空气、放心的饮水、安全的食物,这些最基本的生态产品关系着最广大的民生,正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所在。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严峻,环境治理到了必须动真格的关键时刻。

  这一年,无论是出台最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纵深推进水污染治理,还是实施退耕还林等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各地都重点围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攻坚克难,全力改善生态环境,努力呵护碧水蓝天。

  下大力气防治大气污染

  雾霾,无疑是2013年人们最为关心的环境热词。

  今年从京津冀到"东三省"再到"长三角",各地频繁拉响的空气重度污染警报,让全国上下形成深刻共识--防治大气污染已经刻不容缓。一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同呼吸、共奋斗,从削减燃煤消费总量、控制机动车污染、淘汰落后产能等多个领域重拳出击--

  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形成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的新机制,划定了"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不超过40亿吨标准煤"的红线。

  2月,环境保护部宣布将在重点控制区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新增量,以此倒逼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技术进步。

  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国十条"),明确提出了5年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的目标。"'国十条'密集而严厉的举措前所未有,目标最具体、措施最综合、强度最大、涉及部门最多。"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认为,只要严格按照《计划》实施,5年后完全能够达成目标,"最关键的是,通过大气污染治理能倒逼能源和产业结构调整,从而达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改善环境整体质量的目标。"

  同时,一场破解"霾伏"、找回蓝天的环境保卫战在京津冀正式打响。

  京津冀是我国目前雾霾污染最为严重、防治任务最为艰巨的地区。环保部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等6个省区市政府签订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这是继"国十条"发布后,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落地"最为关键的一步。

  10月,为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用于京、津、冀、内蒙古、晋、鲁6个省区市的大气污染防治,并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

  防治大气污染,全国上下都在加速前行。

  水污染治理向纵深推进

  今年年初频频曝光的地下水污染和水源地污染事件,引发社会的普遍忧虑。饮水安全关系着千万人,治理必须快马加鞭。

  3月,《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备受关注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从华北平原率先破题。方案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加强华北平原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治。

  快速推进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是这一年全国水污染治理工作的亮点之一。今年初,辽河率先从全国"三河三湖"重度污染名单中退出。成绩背后,是辽河全流域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十一五"以来,辽宁共筹集投入资金360亿元,实施了污染企业整治、污水处理厂建设、河道生态治理"三大工程".与此同时,还出台了《辽宁省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12部地方性法规,颁布了严于国家标准的《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不过,对辽河而言,摘帽之后的治理仍然任重道远。虽然化学需氧量(COD)一个指标达标,但是氨氮的达标率并不理想,这也是"十二五"时期治理辽河的最严峻挑战。

  对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表示,随着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重大水专项的成果在辽河和太湖等领域应用并显现效果,未来全国水环境质量改善会加快,预计到2020年,水环境有望初步改善,50%以上地表水体达到三类水标准。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石漠化被称为"生态癌症",不仅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而且导致经济社会发展贫穷落后。我国石漠化地区集中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8个省份,那里既是珠江的源头和长江水源的重要补给区,也是南水北调水源区、三峡库区,生态区位十分重要。

  为了让绿色重新回到喀斯特地区,让亿万群众加快脱贫致富,2008年以来,我国陆续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加大长江、珠江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等,在300个县启动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和重点治理工程。经过近6年的综合治理,今年11月,我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首次实现由持续增加向净减少的重大转变。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是我国生态建设领域的标志性大事。"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杜鹰说,我国石漠化治理初步实现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表明石漠化是可防可治的,更加坚定了我国治理石漠化的信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今年,我国首次明确划定了林地和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4条生态红线,明确要求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3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