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ESI电喷雾质谱02

解读ESI电喷雾质谱
第二页


关键在于"平均"质谱


关键



A 质谱的y轴标记为相对强度,把强度最高的峰的相对强度设定为100%.

B 质谱的X轴是m/z,例如:如果分子量为2000 u,带2个正电荷,则其在x轴上的显示为:m/z=(2000+2)/2=1001

C 在质谱中最高的峰被称为“基峰”(base peak)

D 质谱谱图中,除了最高峰,还有其它一些峰,它们表示被分析物相对的强度或浓度。我们应该事先意识到这些峰的强度是相对的,是能被倍增器调节的,在没有内标的情况下、严格地说是不能与浓度相关的。峰的强度还会被ESI喷针和其它所有离子源的条件影响。

E 质谱谱图中,所有的峰不是指离子,严格地说应称为“谱峰”。那为什么“质谱类型”如此严格?
  

注:
1.常听到让人们指着一个电喷雾的峰称为“分子离子”,但在电喷雾过程中,并不是常能观察到分子离子过程。分子离子是指分子失去一个电子。而在电喷雾过程中,离子化是通过分子获得或者丢失一个质子(或其它加合物),一些研究者称这些离子为“准分子离子(pseudo molecular ion)”。

2.电喷雾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个多电荷分子群,谱图中峰的强度精确地反映了这个多电荷分子群。

3.正离子模式中,在电喷雾谱图中常观察到的带电分子群的数量,反映了在低pH中分子能被质子化的碱基位点的数量。

[ 本帖最后由 dingdang 于 2007-7-17 12:0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