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 » 讨论区 » 经验共享 » 【转帖】【分享帖】制药技术精华帖汇总(三)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转帖】【分享帖】制药技术精华帖汇总(三)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51
 
(2)灭菌过程中应注意
1)使用间歇法或持续法灭菌时必须在灭菌物里外都达到100℃后开始计算灭菌时间,此时锅顶上应有大量蒸汽冒出。
2)为利于蒸汽穿透灭菌物,锅内或蒸笼上堆放物品不宜过满过挤,应留有空隙。固体曲料大量灭菌时,每袋以1.5-2.0kg为宜,料袋在锅内用蓖子分层隔开,不能堆压在一起。
3)火大水足才能保证蒸汽足,蒸锅里应先把水加足。一次持续灭菌时,如锅内盛水量不能维持到底.应在蒸锅侧面安装加水口,以便在蒸煮过程中添水。添水应用开水,以防骤然降温。
4)间歇法灭菌时应在每次加热后,迅速降温,然后在室温放置24h,再第二次加热。如果降温慢,往往使未杀死的杂菌大量滋长,反面导致灭菌物变质,特别是固体曲料包装过大时,靠近中心部分更易发生这种情况。
5)从使用效果看,分装试管、三角瓶或其他容器的培养基,因其体积小,透热快以用间歇法为佳。固体曲料,因其包装较大,透热慢,用间歇法容易滋生杂菌变质或者水分蒸发过多,曲料变得不新鲜,影响培养效果,因此使用一次持续灭菌法较好。
(二)高压蒸汽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微生物学研究和教学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湿热灭菌方法。
(1)灭菌原理
高压蒸汽灭菌是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器(锅)中进行的。其原理是:将待灭菌的物体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把锅内的水加热煮沸,并把其中原有的冷空气彻底驱尽后将锅密闭。再继续加热就会使锅内的蒸汽压逐渐上升,从而温度也随之上升到100℃以上。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要求温度应达到121℃(压力为0.1MPa),时间维持15-30min。也可采用在较低的温度(115℃,即0.075MPa)下维持35min的方法。此法适合于一切微生物学实验室、医疗保健机构或发酵工厂中对培养基及多种器材、物品的灭菌。蒸汽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如表2-2所示。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灭菌时,蒸汽灭菌器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压力表所表示的压力是水蒸气压力和部分空气压力的总和,不是水蒸气的实际压力.它所相当的温度与高压灭菌周内的温度是不一致的。这是因为在同一压力下的实际温度,含空气的蒸汽低于饱和蒸汽。见表2-3所示。表2-2 
蒸汽压力与温度的关系
蒸汽压力(表压)
蒸汽温度
Kg/cm2
MPa


0.00
0.00
100
212
0.25
0.025
107.0
224
0.50
0.050
112.0
234
0.75
0.075
115.5
240
1.00
0.100
121.0
250
1.50
0.150
128.0
262
2.00
0.200
134.5
274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52
 
由上表看出:如不将灭菌锅中的空气排除干净,即达不到灭菌所需的实际温度。因此,必须将灭菌器内的冷空气完全排除,才能达到完全灭菌的目的。
    在空气完全排除的情况下,一般培养基只需在0.1MPa下灭菌30min即可。但对某些物体较大或蒸汽不易穿透的灭菌物品,如固体曲料、土壤和草炭等,则应适当延长灭菌时间,或将蒸汽压力升到0.15MPa保持1-2h。
    (2)灭菌设备
    高压蒸汽灭菌的主要设备是高压蒸汽灭菌锅,有立式、卧式(图2-5)及手提式(图2-6)等不同类型。实验室中以手提式最为常用。卧式灭菌锅常用于大批量物品的灭菌。不同类型的灭菌锅,虽大小外形各异。但其主要结构基本相同。
表2-3 空气排除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压力表读数/Pa
灭菌器内温度/℃
未排除空气
排除1/3空气
排除1/2空气
排除2/3空气
完全排除空气
35
72
90
94
100
109
70
90
100
105
109
115
105
100
109
112
115
121
140
109
115
118
121
126
175
115
121
124
126
130
210
121
126
128
130
135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53
 
浅谈PAT在在线清洗技术中的应用

PAT(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即过程分析技术,是一个体系,该体系通过在线工艺分析仪对原材料、在线物料(处于加工中材料的物料)以及工艺过程的关键质量参数和性能特征进行及时测量,来设计、分析和控制生产加工过程,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1]PAT的核心工具,它可以通过无破坏性的检测方法来提供正在处理的物料的生物、物理和化学性质信息,主要包含近线(at line)、线上(on line)和线内(in line)3类。具体的应用工具箱中,不仅包括运用传统技术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pH探头和物量流量表等,而且更多的是一些应用了现代分析技术的工艺分析工具。尤其是应用在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工艺分析仪,因其仪器较简单、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和样品制备量小、适合各类样品(液体、粘稠体、涂层、粉末和固体)分析、多组分多通道同时测定等特点[2],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近红外原位实时光谱分析仪和近红外原位实时颗粒分析仪。。在线工艺分析仪是
目前,药品生产企业在线清洗质量保证手段主要由设备验证、清洁验证和生产现场GMP管理3方面组成,这个系统虽比过去质量检验时代大大地提高了操作质量的可控性,但是这仅是一种机械的防御性措施,存在诸多缺陷和局限。在强调风险管理和持续改进的现代质量管理活动中,在在线清洗过程中引入PAT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1  当前在线清洗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局限性
1.1 清洁验证不可控因素多
根据风险管理的理论,工艺可变性越少,其质量就越可靠。而对工艺可变性的预测需通过对中间物料和成品的质量特性、可变性测量来实现。这种测量依赖完整测量系统,具体包括符合GMP要求的取样、样品准备、分析方法、测量操作人员的培训等。而且测量系统自身的可变性就是整个工艺总可变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洁验证作为在线清洗质量保证系统的核心,取样是验证测量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如何能够使样品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并有效降低可变性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问题。在线清洗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不便于拆卸的清洁系统,多数情况下并不能采取代表性较高、可变性较少的擦拭取样,但通常采用的最终淋洗取样易产生较多的可变性,相应的可靠性也不强。因为当淋洗取样用水不能在设备表面形成湍流进而有效溶解残留物时,或者残留物不溶于水或干结在设备表面时,淋洗水就难以反映真实的情况[3]。不仅如此,不论是擦拭取样还是最终淋洗取样,不同的人员在不同环境中所进行的取样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取样回收率的差异,进一步增强了取样的可变性。因此,在线清洗系统清洁验证的取样存在过多可变性。而且,在样品检测、准备等测量系统的其他方面同样存在不少可变性。由此可见,当前在线清洗系统的清洁验证的过多可变性使其验证效果值得怀疑。
1.2 制约工艺的持续改进
一般而言,经过验证的工艺被认为是稳定的工艺,但经过验证的工艺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工艺[4],这种强调验证而忽略工艺优化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工艺持续改进和忽视了不断应用新技术的重要性。目前,以清洁验证为核心的在线清洗质量保证体系虽然已经在朝着“治本”的方向前进,但是通过清洁验证来确保清洗效果正如对产品的最终检验一样,只能证明设备清洁的效果已经达到预期效果,是一种被动防御性措施,而不是一种可以用于不断改进清洗操作的手段。这种在线清洗工艺是通过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以及对中间物料和成品特性的实验室检测来确保所生产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处于一种静态生产的封闭状态,并且容易产生被验证的工艺经过批准后,不应进行改变的静态思维倾向。
但实际情况是,虽然在线清洗设备和工艺均通过验证,但是每次被清洗的物料和清洗环境等因素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清洗设备的各项运行参数也会不断发生飘移,这种飘移的结果会由量变积累到发生质变,影响预期的清洗效果,因此在目前的GMP管理条件下,即使严格执行标准清洗规程也未必能够始终保证清洗质量。鉴于上述原因,制药企业应积极主动地发掘在线清洗技术中的不确定性,加深对在线清洗工艺的理解,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在线清洗工艺,以便于适应变化,实现清洗工艺不断优化的目标。
1.3 运行效率过低
在线清洗的日常放行主要依据有:检查设备的清洗是否按照事先经过验证的清洗规程进行,是否有完整的记录;确认清洗后所取样品的检验结果符合既定标准。但是,现实情况是运行效率过低,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通过严格按照清洗标准操作规程来确保清洗质量过于刚性,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其执行效率并不令人满意;(2)进行样品的实验室测试本身就是一种低效率的行为,因为不仅样品的检验结果难以真正代表清洗质量,而且等待检验结果也浪费了不少时间。尤其是在需要频繁更换同品种不同批次和不同品种时,运行效率过低的局限性变得更为明显。如果能够实现对清洗工艺的完全理解,对与清洗相关的关键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最终实现对在线清洗效果的实时放行,那么清洗后的样品检验没有存在的必要。除此之外,当前这种样品检验也经常导致测试偏差(Out of Specification, OOS)调查[5],企业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去调查测试偏差,而且找到根源的机率很低,从而进一步导致运行效率的低下。
2 PAT在在线清洗技术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在线清洗技术中应用PAT可行性分析具体可分为以下过程:(1)必须对生产清洗工艺进行深刻的分析与理解,确认与药品有关的关键物料性质和工艺属性,以此作为关键变量;(2)进行实验室模拟研究,通过合适的仪器设备测定所有关键变量的临界范围,并确定这些变量与药品质量的相互关系,建立模拟生产的模型;(3)分析与控制,设计能够对所有关键变量进行实时或接近实时监测和控制的工艺监控系统;(4)知识管理,综合所有与工艺相关的数据,发掘工艺创新与改进的空间。
2.1 在线清洗技术的工艺分析
2.1.1 清洗液的温度
温度是在线清洗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在清洗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一方面,清洗溶液温度升高,一些与清洗速率成正比的物理量也会升高,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和溶解速率[6];还有一些与清洗速率成反比的物理量则会降低,包括化学粘结张力和溶液粘性[6],同样也有利于污物的去除。但过高的温度会增加供热成本,可能使污物在容器或管道表面结焦,同时会对被洗涤设备产生不利影响,如高温会破坏锥型发酵罐内涂层材料以及橡胶垫圈等对温度敏感元件的密封性[7]。因此,清洗溶液的温度应控制在既能有效清除污物,又能保证清洗液不会对被清洗设备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节约供热成本。
2.1.2 清洗液的浓度
清洗液的浓度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随着清洗液浓度的升高,设备清洗的化学反会不断加快,因而高浓度会使清洁更加有效和彻底。但是高浓度在清洗过程中需要使用更多的清洁剂,在淋洗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工艺用水以及花费更长的时间,造成生产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增加清洗成本,同时过高的清洗液浓度也会对被清洗设备产生危害。所以在控制清洗液的浓度时应当综合考虑清洗效果、冲洗时间、清洁剂的成本和效果等因素来确定一个可接受的清洗液浓度的范围。
2.1.3 清洗液与污物的接触时间
清洗液与污物的接触时间在在线清洗过程中是必须加以控制的关键因素。清洗液与污物的接触时间直接与清洗的效率成正比。一般来说,清洗液与污物的接触时间越长,循环清洗的效率越高,污物的被清除率越高。但是时间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成本,过长的接触时间会延长清洗周期,从而延长整个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效率。因此,清洗液的接触时间不宜过长,必须在能够保证清洗效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缩短清洗液与污物的接触时间,达到时间短而效果好的目的。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15-3-12 16:53
151531.jpg (19.04 KB)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54
 
2.1.4 清洗液的冲击和波动
清洗液的冲击和波动对于污物残留量的影响非常大,是一个关键因素。有数据表明,当管道中流体的雷诺系数逐渐增加25500 附近(属于湍流)时,清洗效率会急剧上升,管路中的污物剥离最为彻底[8]。而如果在被清洗表面产生层流(雷诺数小于2300)时,所有质点均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流动,此时流体的速度在管道轴心处的速度最大,自轴心至管壁速度逐渐减小以至等于零,会很迅速地在残留物表面形成稳定的饱和溶液层,残留物的溶解速度会急剧下降,这与静止状态下的溶解过程非常相似,清洁效率也随之明显下降[3]。因此在在线清洗系统中首先需要在系统设计时合理布置足够数量的清洗球,确保被清洗设备的表面均能形成湍流。其次,需要使清洗液具备一定的流量和压力,确保能够产生足够的冲击和波动。同时需要认识到清洗液的能量是由外部电能转化而来,要考虑电力成本的节约。
2.1.5 清洁剂的选择
清洁剂的选择是否适当对最终清洗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水是一种常用的清洁剂,一般的有机、无机物都能溶解其中。因此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的尽量选择水、热水、碱性或酸性水作为清洁剂。对于水不溶、极性小的产品组,首选乙醇,其次选择异丙醇等三级溶剂作清洁剂,而乙氰、氯仿等一、二级溶剂不可用于药品生产。在确定适用的清洁剂的范围后进行具体选择时,必须考虑到清洁剂及其挥发气体将与哪些材质直接接触,以及对可能接触的材质所产生的影响,须确认清洁剂及其挥发气体不与待清洁设备及其部件(如密封圈、管口或喷嘴和泵等)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反应。
2.2  实验室模拟研究
在全面分析与理解上述在线清洗过程工艺活动的基础上,结合PAT理念与技术,进行实验室模拟清洗研究,识别上述所涉及的关键变量,并确认它们与清洁效果以及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基本思路是将清洗过程中的污物沉积在与生产设备的材料和表面光漆相匹配的样品材料上,建立一个与实际生产清洗过程相类似的模型,目的在于通过不断地试验来确定在线清洗过程中的关键变量,然后对在模拟中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多变量分析,而不是传统的单次单变量分析,从而明确各关键变量与最终清洗效果的关系。
实验室模拟清洗研究的大体程序如下:(1)选用与待清洗设备材质完全相同的平板或容器[9];(2)根据实际生产工艺过程对上述选定的平板或容器表面进行模拟处理,制备残留物;(3)在设计的模拟在线清洗系统中安装多种在线测量仪器,实时测量各项清洗参数;(4)加入事先配好的清洗液对处理过的样品进行模拟清洗;(5)通过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对清洗效果和材质被腐蚀的程度进行评价[9];(6)按照以上步骤不断调整各种参数进行多次模拟清洗;(7)根据多次模拟清洗的结果确定在线清洗中的关键参数或变量以及相应的临界范围,同时确定清洁剂的最佳配方。
在实验室模拟清洗研究中,根据实际生产工艺条件选定模拟研究的材质并进行相关模拟处理非常重要。在模拟研究过程中,已制备残留物的平板或容器应处于与生产工艺相同的环境,否则实验结果对生产设备的清洗就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2.3  PAT实时监测及控制的系统设计
在确定上述关键变量的临界范围后,要对这些关键变量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控制这些关键变量始终处于临界范围之内。实现实时监控需要配套的设备,要在在线清洗系统上安装传导率传感器、流量计、压力传感器等在线分析仪,对关键变量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实时测量的结果及时调控这些关键变量,保证清洗工艺处于预先设定的稳定状态。
图1是应用了PAT的在线清洗系统,其中安装了用于监测关键变量的在线工艺分析仪,可以为实时控制提供大量信息。图中HX是换热器;TET是温度传感器;AET是电导率传感器,分别有高量程电导率传感器AET1和低量程电导率传感器AET2;FET是流量计;PET是压力传感器。
安装的以上在线工艺分析仪具有以下作用:
(1)供应端和返回端温度传感器TET1和TET2确认清洗液的温度是否在预先在模拟研究中所获得的临界范围之内。其中供应端的温度传感器TET1主要用于控制热交换蒸汽的供应提供实时监测的信息,确保即将用于清洗设备的清洗液的温度在临界范围内,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热能浪费;而返回端的TET2用来确认清洗液温度是否在允许的最低温度以上,用以判断清洗液是否可以循环使用,还是需要进一步加热后再用于设备清洗。
(2)高量程电导率传感器AET1是典型的0~100 ms/cm的传感器,用于确认清洗浓度是否在临界范围以内。使用电导率传感器而不是pH传感器,因为电导率与目前常用在线清洗的清洗液的浓度和酸度呈线性相关,此传感器安装在清洗系统供应端,可以用于监测再循环和单通道的清理环路以确保清洗液的浓度在临界范围内。
(3)供应端的流量计FET1和压力传感器PET1确保清洗液的冲击和波动在之前实验室模拟研究中确定的临界值范围内。流量计FET1所监测的信息用于实时调控供应泵速度,泵的速度可以控制溶液在设备清洗时输入的流速。同时结合流速和压力传感器PET1的数据,可以得到现有在线清洗系统的运行情况,发现诸如阻塞、污物淤积等问题,确定对在线清洗系统进行彻底清洗的周期。
(4)低量程电导率传感器AET2是典型的0~100 ms/cm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最终的淋洗水的电导率要与预先模拟研究所确定的临界范围的吻合程度,最终判断是否达到工艺终点,被清洗设备是否已经被清洗彻底,而不是之前简单依靠测定清洗时间来判断是否达到工艺终点。
所有这些在线工艺分析仪均与在线清洗系统的可编程控制器(PLC)相连接形成一个在线清洗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系统,其结构如图2所示。控制系统能够对在线分析仪所输入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通过智能调节器对换热器的蒸汽供应、供应泵的速度以及清洗罐中清洁剂的补充等进行实时调控,确保所有关键参数在临界范围之内。当参数严重背离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15-3-12 16:54
151549.jpg (10.38 KB)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55
 

   所规定的临界值范围并且系统不能自动调控时,将会引发警报设备以提醒操作人员。如果出现泵、阀门、管道故障等意外情况,可通过按下控制系统上的急停按钮来中止CIP系统的运行。同时,控制系统与一台工控机(指一种加固的增强型个人计算机,可以作为一个工业控制器在工业环境中可靠运行[10])相连,对实时监测的数据进行保存以便进行知识管理,根据知识管理的结果通过工控机对控制系统的程序进行修改,从而实现对工艺的实时改进。在整个监测与控制系统当中,所有的信息流都是双向的,能够实现及时反馈和前馈。
最后,关于在线清洗效果的放行,只需要根据该次清洗在工控机中所存贮的数据,并保证设备与在线分析仪已经过确认,即可证明该次清洗的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始终在预先设定的临界范围内,就可以认为该次清洗的效果已经符合预期标准。此时,清洁验证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证明清洁效果已经符合预定标准。因此,PAT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清洗效果和运行效率。
3 结语
    在在线清洗技术中应用PAT不仅能够取得巨大的应用收益,解决现有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局限性,提升在线清洗的质量,而且应用成本也相对较低,因为大部分应用成本主要用于购买和安装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上,并且安装和改造系统的成本和难度也比较低,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因此,在线清洗技术应用PAT具备较高的性价比,可以作为企业全面应用PAT的突破点。近年来,PAT作为一种积极主动、具有进攻性的质量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美国FDA于2004年发布了PAT的工业指南,希望能扭转目前药品质量管理只能依靠严格和生硬的认证规范的现状。因此,应用PAT更是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药品市场的有力保证。在不断强调变革和创新的21世纪,PAT的应用前景必将越来越广,应用范围也会覆盖到药品生产全过程。对制药企业来说,成功应用PAT的关键不是先进的硬件和技术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制药企业理念和意识的提高,只有在深刻理解工艺的基础上配合先进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整体质量保证水平。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56
 

灭菌和无菌制剂及其制备技术发展概况


无菌制剂指直接注入体内或直接用于创面、粘膜 1 灭菌与无菌制剂及其研究发展等的一类药剂。由于这类制剂直接作用于人体血液系统或敏感器官,使用前必须保证处于无菌状态,因此,在法定药品标准中均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生产、贮存和使用该类制剂时,对设备、人员及环境均有特定要求。中国药典对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制剂大体分为:规定无菌制剂和非规定无菌制剂(限菌制剂)。非规定
无菌制剂是指允许一定限量的微生物存在,但不得有规定控制菌的存在,如一般滴眼剂(指用于无眼外伤的滴眼剂)要求无致病菌(不得检出绿脓杆菌和金黄色
葡萄球菌);口服制剂中不得含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一般来说,无菌和非无菌制剂都有染菌的限度规定,前者要求不得检出活菌,后者则限制染菌的种类与数量。根据药物制剂除去活微生物的制备工艺,可将无菌制剂分为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灭菌制剂系指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杀灭或除去所有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而无菌制剂则系指采用无菌操作方法或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类药物制剂。药物制剂中规定的灭菌及无菌制剂主要包括:注射用制剂(如注射剂、输液、注射粉针等);眼用制剂
(如滴眼剂、眼用膜剂、软膏剂和凝胶剂等);植入型制剂(如植入片等);创面用制剂(如溃疡、烧伤及外伤用溶液、软膏剂和气雾剂等)和手术用制剂(如止血海绵剂和骨蜡等)。,1.1 注射用制剂注射剂系指由药物制成的专供注入肌体内的一种制剂。主要由药物、溶剂、附加剂及特制的容器所组成。根据使用目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按其分散系统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注射剂及临用前配成液体的注射用无菌粉末;(2)按给药途径主要有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内与皮下注射、穴位注射、脊椎腔注射、动脉注入(化疗、造影用)等七种;(3)按临床用途可分为小针注射剂、大容量注射剂(输液剂)、注射用粉针剂三种。由于注射剂为直接注入人体内部,因此对注射剂本身以及注射用溶剂、附加剂和各种载体辅料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都非常严格。注射剂的质量要求(见表1),其制备工艺与常用设备(见表2)。


注射剂虽然出现较晚,但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点,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给药途径。
目前国内外对注射剂的研究
多聚焦在“靶向和缓控释”领域(研究进展见表1),鉴于注射用载体辅料缺乏及生产机械、工艺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上市产品为数不多,多数制剂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但其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利用压力装置设计的无针头注射剂已成为开发热点,无针注射剂系将注射液以高压方式打入皮下(肌肉),较传统注射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制剂可以是粉状(粉末喷射给药系统),并避免了针头感染。如美国FDA已批准生物喷射(Bioject)公司生产的无针头给药器用于释放塞罗诺(Serono)公司的小儿人生长激素,商品名为Saizen。医药家庭公司(The Medical House PLC)的Mhi一500胰岛素(Insulin)无针头注射释药系统(配有人和动物胰岛素10ml管形瓶)。单剂最多可释出胰岛素100单位中的70单位,其优点是设计和测试运行可靠,每种被测试产品超过3,000次注射的设计使用期。预计无针头给药器系统的年销售额将从目前的4亿美元到2005年增至l0亿美元。
关于中药注射剂的研究,近年来在国内也得到广泛的关注,但临床应用仍不多。到目前为止,2000年《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品种仅2个(双黄连粉针
剂和止喘灵注射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工艺不完善,使得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可控性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所致。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57
 
1.2 眼用制剂
眼睛为人体最为敏感的器官之一,对眼用制剂的要求不亚于注射剂,现临床应用的剂型中以滴眼液为主,占上市产品的70%左右,还有少量的软膏剂,占l7.4%。普通滴眼液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但存在用药后药液流失,药效维持短,给药频繁,生物利用度低(i~10%左右)等不足。眼用软膏剂能维持较长疗效,但
因基质透明度和折光率可能造成视野模糊。近年来为改善常规剂型的缺陷而发展起来的眼部给药系统(0c—ular delivery system),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改善
眼部的生物利用度和更好的持续、控释给药方面,剂型研究主要集中于:在位形成凝胶、胶粒给药系统、眼部插入剂和植入剂、给药装置等领域,植入剂的材料也由非生物降解型转向生物降解型且可生物黏附的新型辅料的开发与研究上。
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与注射剂基本类似,但不要求检查降压物质。其生产工艺与常用设备(见表2)。
1.3 植入剂与其他无菌制剂
植入给药系统(Implantable Drug Deliverysystems IDDS)系指经手术植入或经针头导入皮下及体内其他部位的控制释药制剂,亦称植入剂。早期的植入剂因所用材料为非生物降解,释药后需进行手术取出载体,近年来运用生物降解型天然或合成的聚合物作为载体材料制成的埋植剂则避免了此缺点。其研究方向多集中在细棒型埋植剂、微型渗透泵埋植剂以及可注射型埋植剂。尤以可注射型埋植系统研究最多。其制备方法(见表2)。
其他还有用于溃疡、烧伤部位的溶液剂、软膏剂和喷雾剂统称为创面制剂,手术用制剂如海绵剂(Spon—gia)、骨蜡(Cera aseptical pro osse bone wax)均
属于灭菌制剂,必须在无菌条件下制备,所用的基质、药物、器具、包装等均应严格灭菌。其成品中应按《中国药典》2000版附录规定的无菌检查法检查,其微生物限度按附录检查且符合规定。
2 灭菌及无菌技术的发展
细菌是一类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它包括裂殖菌、真霉菌、粘菌。粘菌对人体无致病性,裂殖菌一般是指细菌;真霉菌简称真菌或霉菌,约有十几万种,但可致
病的病菌仅百余种,大多数对人体无害。药剂不能受细菌、霉菌等致病菌或非致病菌的污染,污染后均称为染菌。
热原大部分是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主要成份脂多糖,为热原主要致热的活性成分。热原普遍存在于天然水、自来水及尘埃中,某些
药物、器皿等也会污染热原,尤其是生物制品更易污染。当热原进入血液后,体内白细胞或单核细胞吞噬热原,受到刺激而分泌一种内热原,该内热原特异作用于脑干体温中枢,引起发热;热原另一成分为脂质A,具有亲水亲油性,因而热原易穿透各种脂质屏障,迅速地与血管壁磷脂结合,使其通透性亢进,造成低溶性休克。所以热原的毒性作用表现快速、凶险(热原反应:含有热原的注射液注入体内后,大约半小时就能产生发冷、寒战、体温升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出现昏迷、虚脱,甚至有生命危险)。
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霉菌及其它的代谢产物(外毒素、酶、蛋白质等)也有可能产生升温作用,但致热较弱,这种由染菌引起的致热作用,在本质上与内毒素致热有区别。临床上诸多的输液反应中,真正由热原所致的热原反应为数不多,大多数的输液反应多由染菌引起,并且又有相当部分由灭活菌或它们的代谢产物所致引起,将所有体温升高的输液反应都认为是由热原引起,并称为“热原反应”并不确切。细菌与热原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去除方法(见表3)。注射剂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危害亦较大,特别对于大输液。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造成局部堵塞、供血不足及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静脉炎;因异物侵入组织,还可造成巨噬细胞的包围、增殖而引起肉牙肿。此外,微粒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因此,输液中含有大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异物,其危害是潜在的、长期的。大输液中已经被鉴别出来的微粒总类有:炭黑、碳酸钙、氧化锌、糊精、粘土、硅藻土。污染微粒的途径从原辅料、包装材料、生产用具、工艺条件、生产环境、储存、临床应用等各个环节都可造成不溶性微粒的污染。输液生产企业应按G~Ⅱ)要求控制生产条件和管理措施,在临床应用中应尽可能避免操作和环境空气的污染,同时继续研发既能提高过滤水平又能保证输液流过的终端过滤器用于临床,才能保证静脉输注给药的质量和安全有效。
制剂一经染菌,其繁殖速度相当快,48小时即可增加1000~10万倍。制剂内不论是活的或灭活的菌都可造成危害,如输液反应和药源性感染等,对消毒灭菌后大量微生物残髓及它们的代谢物至今尚无可行的检测办法。而且制剂染菌还可使制剂的物理状态发生改变(如产生沉淀、产气、发酵、凝聚、混浊等)及有效成份的损失等。制剂的染菌主要发生在配制过程、贮存期间以及使用过程之中。因此,防止操作过程中细菌污染是提高制剂质量的重要环节,而消毒灭菌只是一种必要的补救措施。灭菌时必须结合药物的性质、剂型和财力物力等因素综合选择有效、合理的灭菌方法,以达到既除去或杀灭微生物,又能保证药物的稳定性、治疗作用及用药安全。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58
 

臭氧灭菌在药品生产环境中的应用



药品生产环境讲的就是指药品生产要求的洁净室的环境。洁净室空气洁净度要求必须使尘埃粒子和微生物最大允许菌落符合相应级别的标准。
洁净室的环境要求,给我们设计、生产、管理提出了必不可少的一个问题,
就是室内空气灭菌。
1传统的灭菌方法:
传统的灭菌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紫外线灭菌,二是试剂灭菌,三是加热灭菌。这些方法长期以来已被人们习惯使用,其安全性和可靠性早被实践所确认。
科学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到90年代后期臭氧灭菌已进入药品生产中应用。那么传统的灭菌方法和臭氧相较而言,传统灭菌方法有各自的不足。
紫外线灭菌的主要问题在于它穿透能力小,易造成死角,在紫外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消毒效果不好,其杀菌能力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且,灯管寿命短,更换过于频繁,运行费用高,灯架自身难以清洁。
化学试剂灭菌,典型的如甲醛熏蒸,操作麻烦,熏蒸时间长,有二次残留污染物,对人体有害。做一次甲醛熏蒸至少需要8小时以上。在消毒后的几天内,其悬浮粒子数会增加。
加热消毒包括干热和湿热,其缺点是温度高,能耗大,有的物品如某些原材料、仪器仪表、塑料制品等就不宜加热。
近年来科学家和医药行业经过研究、设计、生产、应用,臭氧灭菌已经得到了认识和确认。特别是在近几年的GMP认证的技术改造和医药工程项目中已被广泛应用。
2 臭氧的消毒原理
臭氧在常温常压下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气和单个氧原子,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须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氧分子,不存在任何有毒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它不但对各种细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肠杆菌,绿浓杆菌及杂菌等)有极强的杀灭能力,而且对杀死霉菌也很有效。
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中,对臭氧的杀菌作用,使用范围及使用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肯定了臭氧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芽胞、病毒、真菌等,可破坏肉毒杆菌毒素。臭氧的杀菌速度较氯快。
3 臭氧灭菌在药品生产环境中的应用
臭氧灭菌早被科学家研究,国家有关行业做过肯定和推荐应用,但臭氧灭菌在药品生产环境中的应用才是近几年逐渐被广泛使用。
经过实践应用和总结在制药行业应用广泛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洁净区的消毒灭菌
在制药厂洁净区面积较大,几乎都有中央空调净化系统完成对各洁净区的净化消毒。传统的消毒方法是用甲醛熏蒸,如上所说,甲醛熏蒸的弊病不少。用臭氧灭菌来代替是最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其方法极为简单,根据洁净厂房空间的大小取选标准定型的臭氧发生器。然后将臭氧发生器直接放到空调净化系统的风道中,称为内置式臭氧发生器。臭氧随着风道的气流送入各洁净区,对洁净区进行空间消毒灭菌,剩余臭氧吸入风口,由中央空调带走。也可以将臭氧发生器放置在空调机组中,将臭氧打入中央空调的风道中,然后被送到各洁净室,称为外置式臭氧发生器。外置式臭氧发生器安装检修方便,但制造成本要高一点。两种方法消毒效果是一样的。按照卫生部消毒规范,对空气消毒的臭氧浓度是5ppm,但事实上洁净区消毒不仅是对空气的消毒,实际上还包括了设备、器具等物体表面的消毒,所以一般设计浓度为10 ppm,相当于每立方米空气中臭氧含量20毫克。每天上班前开机两小时,上班时关机,就可以保证一天内洁净区的浮游菌和沉降菌达到GMP的要求。
我公司粉针剂、水针剂、固体制剂所属五套中央空调系统均采用了洁净室臭氧灭菌。效果很好,经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GMP认证。几年运行一直良好。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59
 
3.2空间的消毒
对于有些制药生产工序当没有中央空调或者不需设中央空调,但房间内需要单独灭菌处理。方法是根据房间空间大小选取一定浓度的臭氧发生器,直接安装在房间内。根据需要设定消毒时间,消毒结束便自动关机,所以使用非常方便。
对于有洁净度要求的房间,机内装有过滤器,使臭氧发生器具有自洁功能,以达到消毒和洁净的目的。
3.3器具的表面消毒
    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常常要对原材料、工器具等进行表面消毒,利用臭氧发生器消毒简便易行,且消毒效果很好。
我公司水针剂生产中,周转盘经过清洗后传入灌封室之前要进行消毒,这样我们在清洗完后的周转盘存放室选择安装了臭氧发生器,待周转盘清洗完毕放置好后,打开并设置好臭氧发生器,到时间后自动关闭。效果很好。
总之,臭氧消毒到目前已在全国制药行业被广泛应用。臭氧发生器无论从产品到应用技术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在选用时着重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适合特点,同时也要考虑其半衰性和衰退性以及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便臭氧在药品行业得到更好的应用。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60
 

关于生物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系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可用于确认灭菌设备的性能、灭菌程序的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的监控等。用于灭菌验证中的生物指示剂一般是细菌的孢子。
(一)制备生物指示剂用微生物的基本要求
   不同的灭菌方法使用不同的生物指示剂,制备生物指示剂所选用的微生物必须具备以下特性:①菌种的耐受性应大于需灭菌产品中所有可能污染微生物的耐受性;②菌种应无致病性;③菌株应稳定。存活期长,易于保存;④易于培养。若使用休眠孢子,生物指示剂中休眠孢子含量要在90%以上。
(二)生物指示剂的制备
   生物指示剂的制备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制备前,需先确定所用微生物的特性,如D值(微生物的耐热参数,系指一定温度下,将微生物杀灭90%所需的时间,以分表示)等。菌株应用适宜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物应制成悬浮液,其中孢子的数量应占优势,孢子应悬浮于无营养的液体中保存。
   生物指示剂中包含一定数量的一种或多种孢子,可制成多种形式,通常是将一定数量的孢子附着在惰性的载体上,如滤纸条、玻片、不锈钢、塑料制品等;孢子悬浮液也可密封于安瓿中;有的生物指示剂还配有培养基系统。生物指示剂应选用合适的材料包装,并设定有效期。载体和包装材料在保护生物指示剂不被污染和损耗的同时,还应保证灭菌剂穿透并能与生物指示剂充分接触。载体和包装应设计原则是便于贮存、运输、取样、转移接种。
   有些生物指示剂可直接将孢子接种至液体灭菌物或具有与其相似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替代品中。使用替代品时,应用数据证明二者的等效性。
(三)生物指示剂的应用
   在灭菌程序的验证中,尽管可通过灭菌过程某些参数的监控来评估灭菌效果,但生物指示剂的被杀灭程度,则是评价一个灭菌程序有效性最直观的指标。可使用市售的标准生物指示剂,也可使用由日常生产污染菌监控中分离的最耐受微生物制备的孢子。
   在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中,需确定孢子在实际灭菌条件下的耐受性,并测定孢子的纯度和数量。验证时,生物指示剂的微生物用量应比日常检出的微生物污染量大,耐受性强,以保证灭菌程序有更大的安全性。在最终灭菌法中,生物指示剂应放在灭菌柜的不同部位。并避免指示剂直接接触到被灭菌物品。生物指示剂按设定的条件灭菌后取出,分别置培养基中培养,确定生物指示剂中的孢子是否被完全杀灭。
过度杀灭产品灭菌验证一般不考虑微生物污染水平,可采用市售的生物指示剂。对灭菌手段耐受性差的产品,设计灭菌程序时,根据经验预计在该生产工艺中产品微生物污染的水平,选择生物指示剂的菌种和孢子数量。这类产品的无菌保证应通过监控每批灭菌前的微生物污染的数量、耐受性和灭菌程序验证所获得的数据进行评估。  
常用的生物指示剂
1、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如NCTC10007、NCIMB8157、ATCC7953。D值为1.5—3.0min,每片(或每瓶)活孢子数5*10(5)—5*10(6)个,在121℃、19min下应被完全杀灭。此外,还可使用生孢梭菌孢子如NCTC8594、NCIMB8053、ATCC7955,D值为0.4—0.8min。
2、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如NCIMB8058、ATCC9372。D值大于1.5min,每片活孢子数5*10(5)—5*10(6)个。去热原验证时使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加量不小于1000细菌内毒素单位。
3、辐射灭菌法:辐射灭菌法最常用 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孢杆菌孢子,如NCTC10327、NCIM10692、ATCC27142。每片活孢子数10(5)—*10(6),置于放射剂量25kGy条件下,D值约3kGy。但应注意灭菌产品中所负载的微生物可能比短小芽孢杆菌孢子显示更强的抗辐射力。因此短小芽孢杆菌孢子可用于监控灭菌过程,但不能用于灭菌辐射剂量的建立。
4、气体灭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如NCTC10073、ATCC9372。气态过氧化氢灭菌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如NCTC10007、NCIM8157、ATCC7953。每片活孢子数1*10(5)—5*10(6)个。环氧乙烷灭菌中,枯草芽孢杆菌孢子D值大于2.5min,在环氧乙烷浓度为600mg/l,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54℃下灭菌,
60min应被杀灭。
5、过滤除茵法:过滤除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缺陷假单胞菌(如ATCC19146),用于滤膜孔径为0.22um的滤器;黏质沙雷菌(ATCC14756),用于滤膜孔径为0.45um的滤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