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 » 讨论区 » 经验共享 » 【转帖】【分享帖】制药技术精华帖汇总(五)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转帖】【分享帖】制药技术精华帖汇总(五)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71
 
3)过程分析技术的应用。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 PAT)作为药品生产过程的分析和控制系统,是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工具,结合生产过程中的周期性检测、关键质量参数的控制、原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以及生产过程确保最终产品品种达到标准的方式。其目的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监管环境。目前在国际上使用的PAT 工具包括:过程分析仪器,多变量分析工具,过程控制工具,持续改善(CI)/ 知识管理(KM)/ 信息管理系统(ITS) 等。FDA认为PAT可提高对于生产过程和药品的理解,提高对于药品生产过程的控制,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产品质量的确保。在试点品种中,部分申请人认为PAT无法实施于全部品种中,仅适用于非常规制剂的生产过程,同时在部分故障检修过程中可能有效。审评员则认为PAT是一种替代性的试验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价值,但还需通过进一步完善后方能确定是否可用于所用药品的生产过程。
    4)风险评估的提示。部分试点项目品种提交了风险评估方面的资料:通过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确认CQAs,进行过程中的风险测定并确定不同试验的优先级别,通过风险高低的等级逐步进行试验,有效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审评员认为风险评估是一种很有用的尝试手段,但目前试点品种资料显示过程中的风险降低措施和原材料控制措施未加以整合,同时对于质量如何得到保证的整体规划也欠缺,另外在变更研究中的提示意义还不大,因此风险评估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深。
三、实施工作结论与期望
    通过上述试点工作,FDA认为,增加沟通对药学审评质量的提升很有帮助,可促进药学审评团队获得更多专业知识,了解研发实际状况,增进对申请人的理解。而申报资料中QbD元素诸如设计空间、PAT以及风险评估等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为客观全面的评价提供了助力。通过上述工作,药品研发者和评价者可形成有效合作,达成共赢。当然,由于尚处于试点过程,因此设计空间等元素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而QbD理念包括风险评估判断也需进一步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72
 

实施“质量源于设计”的五个关键因素



在药品生产行业,对药品质量的控制经历了从“检验决定质量”模式到“生产决定质量”模式,并逐渐向“质量源于设计”模式发展。质量源于设计的相关理念始源于20世纪70年代Toyota为提高汽车质量而提出的创造性的概念,并经过在通信、航空等领域的发展逐渐形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逐渐将“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使用贯穿于药品诞生周期的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控制药品质量及维护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1  “质量源于设计”简介

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这一理念首先出现在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规定国际协调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 of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Regist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for Human Use,ICH)发布的Q8中,其定义为“在可靠的科学和质量风险管理基础之上的,预先定义好目标并强调对产品与工艺的理解及工艺控制的一个系统的研发方法”。ICH Q8指出,质量不是通过检验注入到产品中,而是通过设计赋予的。要获得良好的设计,必须增加对产品的认知和对生产的全过程控制。
实施QbD是将过程分析技术与风险管理综合应用于药品工艺开发的过程,它的目的不是消灭生产过程中的偏差,而是建立一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偏差来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生产工艺。通过QbD可以找出这个范围,并建立设计空间(Design Space)。ICH Q8对设计空间的定义为“已被证明有质量保障作用的物料变量和工艺参数的多维组合和相互作用”,就是各种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参数的组合。设计空间允许企业在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操作空间。一旦确定产品生产的设计空间,则在此设计空间中的各种工艺等方面的变化,无需进行进一步的注册审批,减少上市后的变更申报。此点赋予了注册审批灵活而科学的管理方式。所以设计空间的建立和注册办法的简化是实施QbD的最终目的。

2        QbD的实施

目前人们对QBD的关注日益加深。在药品注册前期,许多公司对工艺研发阶段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进行研究,其目的是在研究中形成建立“设计空间”所需的科学基础(Knowledge Space),并从中找出存在于物料和生产工艺中的一系列变量。药品生产企业希望通过QBD的实施,减少药品生产的质量风险,减少生产成本,缩短投资回报时间。
2005年 7月开始,FDA就组织了一项CMC试点计划(Chemical Manufacture and Control Pilot Program),招募了9个企业的11个项目进行QbD注册申报试点,其中的9个项目已经通过了注册审批。 实际上,国内一些领先的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作实践探索。海正药业对两个已经实施完的项目正运用QbD的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上药集团信谊药厂为了申报海外注册,有两个项目运用了QbD。有资料表明,一个项目原来用传统方法一直不能稳定地控制质量,一次合格率低,采用QbD后,生产的50批产品,一次合格率达到了100%。所以长期来看,实施QbD可以有效的增加药品质量的合格率和质量稳定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QbD的流程一般有以下5个步骤:
(1)       确定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CQAs),包括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及其他质量相关性质;
(2)       利用风险分析,确定关键工艺参数(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CPP)、起始物料属性与CQA之间的关系;
(3)       开发出产品生产工艺的设计空间(Design Space);
(4)       开发出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形成控制空间(Control Space);
(5)       大生产开始后,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检测和控制,持续改进工艺,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在实施“质量源于设计”的时候,必须关注以下五个关键因素:工艺理解,设计空间,生产设计,工艺改进和工艺异常。
2.1  工艺理解(Process Understanding)
QbD的理念中,产品的质量不是靠最终的检测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工艺设计出来的,这就要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过程进行“实时质量保证”,保证工艺的每个步骤的输出都是符合质量要求的。
要实现“实时质量保证”,就必须在工艺开发的过程中确定关键工艺参数,并充分理解关键工艺参数的形成及其与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关系,即关键工艺参数是如何影响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这样在大生产时,只要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和控制,保证关键工艺参数是合格的,就能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要求。这就是FDA所说的“工艺理解”,其关键是确定CPP与CAQ并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实现“工艺理解”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1)创造一种“不断改进”的文化,以获得足够的工艺理解。当有了对工艺的足够理解后,如果工艺发生了某种变更,就可以判断这种变更是不是在建立的设计空间之内。如果在“设计空间”内,就不需要对工艺的变更进行重新申请注册。
(2)需要工艺开发人员与生产操作人员之间的合作。设计好的工艺在实际的生产运行中可能出现各种异常及偏差,而生产操作人员对出现这种意外情况的原因和对工艺的理解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已将掌握了所有工艺知识的研发人员来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工艺改进的资料。这种合作能促进团队使用更好的practice、提高利润,提高在全国制药行业中的过程预见性和质量符合性。
(3)先进技术的采用。要对CPP进行实时的监控,就必须采用比较先进的技术手段,如过程分析技术PAT(Process  Analysis Technique)。
QbD形成的关键之一是工艺开发人员和生产人员之间的合作。在工艺注册之前,通过他们的合作可以获得对工艺的充分认识,并为注册文件中的CMC(Chemistry,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s)部分做准备。
一般而言,某种药物通过少量人体试验确定对人体无害后,工艺开发人员就开始了大生产工艺的研究。随着临床试验的进行和临床风险的减少,产品注册成功的概率增大,投资失败的概率降低,研究团队开始研发准备提交注册的商业化大生产工艺。在产品工艺开发初期,法规对工艺的调控是最低的。当进入到临床试验后,法规的调控不断增强,在最终商业大生产时达到最大,这时候任何工艺的改变都可能需要再注册。所以工艺开发为研究控制空间的理论基础和建立控制空间并进行试验提供了最好的机会,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工艺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可预测性。一旦商业大生产开始了,这样的机会就减少了。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73
 
在商业大生产之前对工艺的理解越透彻,工艺开发和大生产之间技术转移的时间就会越短,这样投资回报的时间就越快。一种新药的机会成本是很大的,减少技术转移的时间就加快了投资回报的时间。在技术转移结束后,工艺开发的人员应该被召回去解决大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积累对工艺的认识,不断改进工艺。
2.2  设计空间(Design Space)
工艺开发得到的生产工艺可能具有多个控制空间(Control Space),不同的控制空间有不同的控制策略(Control Strategy),这些控制空间总称为知识空间(Knowledge Space)。ICH Q8对控制策略的定义为“源自于现行产品和工艺理解的一组规划过的控制,用于保证工艺性能和产品质量。这些控制可包括与原料药和药用物质及组份,设施和设备运行条件,过程控制,成品质量标准,和监控与控制的关联方法与频次相关的参数的属性”。控制策略是基于对工艺的风险分析与管理而建立的,它的目的是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符合标准。对于一个产品的控制策略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在线测试、成品检验或实时放行检测。
在知识空间范围内,采用任何一种可能的控制空间都能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如图1所示,采用控制空间1和设计空间2都是符合要求的。
随着一个产品在生命周期中不断向后发展,由于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效应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原来的控制策略可能会不足以满足生产的需要,这就需要改变工艺的控制策略,形成新的控制空间,即从“控制空间1”逐渐演变成“控制空间2”,如图1所示。确定新控制空间的科学依据通常来自于对实际大生产中对工艺中异常、偏差、事故的处理。
图1 控制空间的移动(未确定设计空间)
改变控制空间具有很高的风险。首先生产工艺在新的控制空间中运行之前,必须由相关部门审核批准。这是一个投入费用多、效率不高的过程,因为新工艺生产可能导致产品质量的变化,这样的话就需要进行新的临床研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其次,评估控制空间2的人员最好是当初评估控制空间1的那些人员,因为他们已经对工艺有了很深入的理解。然而,这些专家在控制空间1批准之后已经很难再聚集在一起了。
    而根据ICH Q8,可以在对工艺进行注册之前,开发出“设计空间”,这个空间是通过对知识空间的风险分析与试验设计而取得的。这样的话,只要所有的控制空间都在设计空间的范畴内,那么控制策略在各个控制空间之间移动时,如材料的属性和工艺参数产生变化时,就不需要再进行注册,如图2所示。例如设计空间与生产规模或设备无关,在生产规模、设备或地点变更时就可能无需补充申请。这样企业就可以减少申报费用,节约时间,提高工艺改进的速度,最终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为了让注册审批人员更清楚地明白这样一个设计空间可以带来的好处,必须在提交的注册文件中清楚的写出建立设计空间的理论依据和实验结果。这些理论依据可以来自于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用这些实验来确定和测试“预计设计空间”的外部界限,了解他们对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的影响,找出任何“新的控制空间”可能产生的关键工艺参数。这样,在技术转移和开始大生产的时候,才能够得到有关控制空间的数据并建立设计空间,保证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2.3 生产设计(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由于控制空间和设计空间的开发是建立在工艺研发和生产制造小组先前的实验和产品知识上的,是小规模或中等规模的实验,其生产环境和商业生产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大生产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对于设计下一步的工艺步骤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大生产条件下的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可以评估此时生产工艺的生产能力。通过分析评估,可以检测与识别CPP和CQA,加深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理解,使商业化大生产的工艺得到更好的控制。
    另一生产设计中使用到的数据来源,是在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时收集的CPP与CQA的相关信息。这些生产上出现的异常和设计性大生产实验一样,也可以揭示出之前没有发现的关键工艺参数,这些参数的控制也需要通过设计实验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控制。
    因为这些关键工艺参数的信息通常隐藏在大量的数据中难以发现,或者因为缺少合作和持续改进的文化及相应的技术而不能及时的找出来,那么在设计一个大生产工艺时,可能会因为没有办法去收集这些数据或者无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而导致没能有效的使用这些数据,错过改进工艺的机会。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74
 
2.4 工艺改进(Process Improvement)
QbD的实施是团队努力对已有工艺改进的结果,工艺的改进最终增加了对工艺的理解,减少工艺的变异并实时保证质量。可以通过对不同部分的生产数据(如自动报告、工艺趋势、控制图)的分析来检测CQA的变化。如果检测到的CQA的变异来源不明,可以将其和标准做比较,使用过程能力分析(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es)来判断此CQA的变异概率。
    如果CQA的变异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就要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实施改进纠正措施。改进后的控制策略如果不在现有的控制空间内,那就会产生新的控制空间,新的控制空间最好在原有的设计空间内。
如果知道导致CQA产生变异的原因,可以使用现有的质量标准或操作规程对修改后的工艺进行测试,以证明新的控制策略达到了目标效果。
新的工艺测量方法可能需要更先进的能够对CQA进行在线实时检测的仪器。这些来自于PAT的实时检测数据具有“实施质量保证”的作用。通过控制图和其他类型的数据分析方法可以看出工艺是否处于有效的控制中。例如,过程监控、趋势图、过程能力分析都是常见的分析数据的方法。
2.5  工艺异常(Process Upsets)
如果对工艺趋势的分析表明了CQA的变异已经得到了足够有效的控制,就不需要进行工艺改进。然而,实际大生产中工艺异常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工艺异常就相当于在大生产规模下的实验,可能揭示出之前没有发现的关键参数,了解了这些后可以实施改进。工艺异常在开始大生产到真正实现“实时质量保证”这个时间段中,是不断在减少的。

3        实施QbD的好处

2004年,FDA发布PAT指南,标志着FDA已经促使着整个制药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同时控制工艺中的变异,并实时保证产品质量。就是说,尽管生产中使用的物料和工艺过程有变异或偏差,但必须实时保证工艺输出的质量。换句话说,必须在生产工艺中设计并控制输出产品的质量,而不能通过最终的产品检测来保证质量。
成功的实施QbD可以解决只通过最终产品的检测来保证产品质量的问题,因为工艺的开发是建立在对产品关键质量属性、关键工艺参数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实时监测数据就具有实时质量保证作用,减少生产中偏差、变异的概率,减少不合格批次的产生,最终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减少由于不合格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在实际大生产中,对很多工艺参数的控制不能做到一成不变,但在申报生产工艺时,报的参数都是一个点。如果在实际生产中不能准确控制参数,就会产生报废、返工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设计空间允许企业在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操作空间。这样,对于监管部门和制药企业都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75
 

过程检测技术中的在线pH值测量



过程检测技术
过程检测技术是指为了确保最终产品质量,通过测量关键过程参数(CPP),评估对关键质量属性(CQA)的影响,实现生产设计、分析和过程控制的一系列机制和方法,这是FDA对过程检测技术的定义,英文简称PAT。自2002年开始,FDA积极呼吁制药企业更好地“理解与控制制造过程”,采用过程测量技术(PAT)工具,以提高设备利用率,提高工艺人员对过程的理解程度,节约成本和降低消耗。在线pH测量、在线溶氧测量、在线浊度测量和在线TOC测量,均属于目前国际上使用的PAT工具中的一类,本文重点阐述制药行业中用于协助生物反应器(发酵罐)以及下游分离纯化加工过程的在线pH值检测。
工业在线pH值测量
工业生产中,物质经历着各种变化,相当一部分反应伴随着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因此检测水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大小尤为重要,即pH值检测。pH值测量有两种方法:比色法(pH试纸和比色皿)和电位法,而电位法是能够实现连续在线测量和过程监控的唯一方法,并且可以获得精确且结果可重复的pH值。通常,工业pH测定范围在0~14之间,分辨率可达±0.01pH(1mV),相对准确度在±0.03pH(2mV)左右。一套工业在线pH测量系统通常由pH电极、pH变送器、电极护套及电缆等四部分构成(图1)。
制药生产的在线pH值测量
在线pH值检测常用于制药行业上游发酵工艺、药物化学合成工艺以及下游分离纯化等工艺点。以发酵工艺的过程检测为例,pH值是在发酵工艺过程最重要的表征参数之一。例如盘尼西林的生产,即P.黄青霉素的发酵,整个发酵过程都需要对pH值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控制。根据微生物生长规律,发酵初期的环境pH值需小心控制,并保持在4.5-5.5的范围之间,以保证微生物的良好生长。因为初级阶段葡萄糖的代谢和大量氨的消耗会降低整个发酵环境的pH值。如果发酵基质的pH值没有良好的监测和调节,微生物生长受抑制,整个发酵过程时间会被延长,即获得产品的生产时间也会延长。而在产物生成阶段,由于大量消耗葡萄糖,微生物开始代谢其它糖类和氨基酸化合物,代谢释放积聚大量的氨会引起pH值的缓慢上升。此时发酵工艺需稳定在pH值7.0左右,直至产物产生,工艺人员一般会用磺酸调节pH值,保持整个发酵环境处于最优条件。最后,至发酵终点产物生成结束。图2展示了应用于发酵的在线pH值测量系统。
在线pH测量系统的维护
工业生产中,pH测量系统使用一段时间后,pH传感器会受高温灭菌等温度变化的影响,因而每批发酵灭菌操作前均需进行标定,即用标准的pH缓冲液校准。毫无疑问,标准缓冲溶液的精准决定着校正和测量的结果,过程检测系统附件(图3)为实现高准确度pH测量提供了诸多便利。对于模拟信号pH测量系统,校准后变送器会显示斜率校准常数S和零点偏移校准常数Z,工业用户常常根据这两个参数判断该系统是否需要维护。一般性维护,常用水、0.1mol/lNaOH或0.1mol/lHCl清洗电极数分钟。而油脂或有机物污染,宜用丙酮或乙醇清洗。若是严重污染例如硫化物污染(隔膜发黑),蛋白质污染(隔膜发黄),最好采用梅特勒-托利多专用清洗液9892和9891处理。当然您也可以选择9895再生液再生处理,但注意再生只能有限地延长电极的寿命。另外,电极较长时间不用时需放在相应的电解液中,不可干放,更不能放在蒸馏水中保存。由此可见,在线pH测量系统的维护工作大多集中在pH电极上。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15-3-14 17:53
11144664.jpg (5.34 KB)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76
 
创新传感器维护理念ISM®
随着工业生产要求的提高,监管机构和制药企业对过程检测提出更高要求,期望在原有工艺基础上有更多的改善,提高单元操作的效率和产能。鉴于此,采用PAT工具缩短生产周期对降低成本非常有利。梅特勒-托利多基于原有测量系统添加模拟-数字信号转换器与内置的存储器,这一新增ISM®(智能传感器管理)功能的系统可谓革命性的创新。ISM®在线pH测量系统(图4)采用低阻抗数字信号,不受湿气影响,预知电极使用寿命的同时还可判断电极下次校准和维护时间,轻松实现电极的批量校准(图5)。智能传感器管理创新理念,来源于梅特勒-托利多支持工业生产,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GMP管理,这始终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附件
2015-3-14 17:54
11144699.jpg (6.89 KB)
 
2015-3-14 17:54
11144895.jpg (6.77 KB)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77
 

[size=3]设计质量高于一切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制药厂逐步施行国际化战略,制药厂的关键相关系统的设计和验证成为了各家制药厂的技改和新建项目的重点。其中制药水系统作为关键系统之一,由于其广泛被应用于生产的各个环节,而成为了重中之重。本文着重从实际的角度来探讨从设计、选材、施工、验证、管理这些不同的角度,去比较国内水系统与国外系统的差别,从而给国内公司提供一些实施参考意见。
现在行业流行的一个概念是QBD(质量源于设计)。而这个概念在制药用水工艺中也贯穿了始终。
水系统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用水的质量要求、工艺选择、运行要求、验证要求等。首先去定义水的用途,然后确定其符合的质量标准,比如符合FDA和EMEA标准的纯水、注射用水等。工艺选择主要是确认通过什么方式来制备和输送制药用水。运行要求主要是要兼顾生产需求、维修和GMP的要求。验证文件就是根据申报的对象来确认文件的内容和标准。
水系统设计过程
下面以两个实际例子来说明系统设计的过程。
第一个是一个符合EMEA标准的固体制剂车间。首先,工程公司和业主去确认URS,也就是用户说明。核心内容列出如下:
A. 用水要符合USP、EP和CP。所以RO+EDI成为所选择的工艺。同时,电导率、TOC将被监控,监控点在系统出水、循环回水处。
B. 制水系统采取可热水消毒的方式,包括预处理和RO/EDI机组。预处理消毒可以随时进行,RO/EDI只是在停产大修时进行。
C. 储存分配系统采用热水消毒的模式,平时为了保证水质,进行冷却控制,将水系统控制在18±2℃。
D. 在EDI后的管路管件阀门系统都要符合GMP卫生要求。
E. 系统运行要满足大使用点(一般是指在>5m3/h的点),同时打开两个,而其他小使用点开一半,同时满足回流,回流的速度基本保证在1m/s以上,在峰值时不小于0.5m/s。必须保持正压。
F. 系统的验证要采用DQ、IQ、OQ、PQ的模式。文件要中英文对照满足国外验证要求。
G. 系统必须24h运行,除了大修期间。制水系统ROEDI部分也需要进行不间断的供水和自循环。
H. 用水点数多,管道长度大,因此分为两个独立的供水循环,并且设计中考虑了扩产预留的点。
第二个项目是一个WFI的老系统。主要是因为使用点冷却问题进行改造。因为国内的GMP不允许存在冷的WFI循环长期运行。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 首先用水要符合CP和USP标准。因为改造项目原制水系统不变。改造储存分配系统。
B. 采用两种可选方案:一在冷却使用点加换热器并且蒸汽消毒,二将所有冷点串成一个循环,但是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打开冷却,后面需要循环加热。
C. 在末端加上TOC、电导率监控。
D. 在主循环和分循环上加上流量计监督系统湍流。
E. 系统因为不是全改,所以在验证中首先要把原来系统的资料进行收集,对改造部分做风险评估,进行DQ、IQ的工作,OQ将在新老合并后的系统上一起做。对老系统的泵、换热器、阀门、罐子都要进行能力和质量评估,需要更换的必须更换。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说明对于用户需求的分析和相关的计算和标准设定,对于系统的成功至关重要。
国外cGMP检查清单
在此,笔者可以再提供一些关键国外cGMP检查清单供读者参考。很多国内药厂的水系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但是通过改造都是有可能去达到要求的。
1. 原水和前处理是否准备了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措施;
2. 对于一些易于染菌的系统,如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等,是否有消毒的措施;
3. RO/EDI段的设计是否按卫生要求去设计,(比如,去除中间水箱),同时保持24h自循环,并且可以消毒;
4. EDI后端的系统设计需要进行3D和6D的控制,系统可以排净,管路坡向最低点;
5. 采用的材料都是制药等级的管道、材料、密封圈、换热器、罐和泵等,并且有相关证书;
6. 系统有TOC、流量计、电导率、pH、取样阀在系统风险点进行监控。控制系统可以打印24h监控的数据;
7. 储存系统可以进行消毒(加热、臭氧、化学),储罐可以达到喷淋球测试要求,储罐配无菌过滤器;
8. 泵可以满足设计的最大使用要求,并同时满足回流保持充分湍流通过变频调节。系统不会断流。整个系统主管的流量运行为0.5~2.5m/s;
9. 使用点保持正压,流量略大于需求,和系统连接的部分可以进行拆除或在线消毒。系统需要完全消除交叉污染的风险;
10. 尽量不采用UV灯和液体无菌过滤器作为主要的灭菌手段,(因为存在生物膜的风险),而是通过系统设计来保证无菌。比如控制温度,湍流连续运行,定期消毒等措施;
11. 系统按BPE的相关要求进行了自动和手动焊接和内窥镜检查,并且按ASTM380 标准进行了酸洗钝化。以上的程序有非常详细的报告来记录;
12. 保温、支架等辅助材料符合洁净室的要求。
验证注意事项
DQ过程极其重要,除了相关的流程图、平面图、轴侧图、材料清单、技术规范外,风险评估、质量计划、测试计划都是重要的环节。
IQ过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过程控制文件,也就是记录要每日更新,要和现场的安装吻合。
OQ过程很重要的就是对于工艺相关文件的测试,如FDS、HDS、SDS等。同时,对于自动化验证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PQ可以按DQ中的理化指标,运行指标来进行测试,如果系统设计和运行达到要求了,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比较少。
为了使一个好的系统能够实现最佳的运行,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人员的培训要在OQ时就开始。
系统的预防性维修计划需要提前制定。
备品备件的及时采购。
日常维护记录完整。
小结
通常大家会认为,一个系统产水合格系统就是达到标准,但是实际上系统长期稳定地保持合格才是达到标准,而这点就要靠设计、安装、验证中的细节来保障,而永远无法通过验证来把不合格的系统验成合格。
因此,只有充分了解自身工艺需求,对水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才能使水——制药厂最重要的原料——保质保量。这也是笔者对于QBD(质量源于设计)这个概念的一些实际体会。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78
 

QbD是我国制药业追赶国际水平的重要机会



当我国企业正为刚刚跨过GMP门槛松口气时,却发现发达国家已经在推cGMP的概念。当大家在议论cGMP的时候,美国FDA却又推出了药品质量监管新的风向标——QbD。
QbD是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的简称,强调通过设计来提高产品的质量。6月2日~3日,在由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开发行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2007质量源于设计(QbD)研讨会”上,应邀而来的FDA官员和来自几家大型跨国公司主管质量、工艺的高级管理人员,与大家交流了这个对于中国制药业来说完全陌生的新概念。  
                                  
    根据QbD概念,药品从研发开始就要考虑最终产品的质量,在配方设计、工艺路线确定、工艺参数选择、物料控制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积累翔实的数据,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  
                                    
    实施的挑战  
                                    
    这次研讨会是北京大学国际药物工程管理硕士培养项目的课程模块之一,为了推广QbD的实施,主办方扩大了邀请范围,国内许多企业主管质量、注册的人员也参加了这次研讨。
虽然QbD在半导体等其他工业行业中已经成功运用,但对于制药行业还是一个新概念。听课的学员纷纷表示,这个概念虽好,但现阶段中国制药企业还在为生存而奋斗,尚无能力考虑施行这种理念。
一位学员说,许多企业在生产中确实经常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情况,这一批合格下一批也可能出现问题,其中不少原因在于,在设计初始没有仔细研究最好的工艺路线,工艺参数也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QbD这个理念很先进,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但前期投入很大。  
                                  
    南宁德固赛美诗药业有限公司质量经理闭欢欢表示,实施QbD,要对生产工艺有很深入的理解,要开展全面扎实的工艺研究。这需要人才、时间,要配置相应的检测设备,不是短时间能够开展的。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家立用了两个“绝对”来说明QbD:“绝对是基础的,但绝对是重要的。”他认为,QbD对我国企业的挑战,一是理念上的挑战,二是现有体系的整合。QbD与现有GMP并不矛盾,而是加深。企业对生产过程要做出很深入的研究,要运用过程分析技术,这就需要在硬件上做一些投入,比如配置在线分析系统。按照原来的质量控制模式,各个环节的检验很多是取样后送到化验室检验。而QbD要求在线分析,对生产过程实现实时监控。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随时监控产品质量,并且产品在生产出来以后,无需检验,通过生产过程的控制就能知道合格与否,可以实现产品的实时放行,这与大输液的参数放行异曲同工。  
                                  
    追赶国际的一个机会  
实际上,QbD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质量管理理念,对于FDA也是一个新理念,也存在许多挑战。Dr.Moheb Nasr说,QbD要付诸实施,要面对多样性的产品,面对创新药、仿制药等不同监管类型的药品,对于FDA来说,工作量大而资源有限。此外,还面临申请信息如何提供,在与监管者讨论中如何发挥工业科学家的作用,如何平衡增加的开发成本和降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生产成本等问题。
FDA在2005年7月开始进行化学品生产控制(CMC)的试点项目,目标之一是评价QbD、设计空间、实时放行等新方法的作用。FDA还提出了一个监管协议提案,目前还未通过批准。无论如何,Dr.Moheb Nasr表示,FDA鼓励企业实施QbD,希望与工业界一起探讨实施这个理念和相应监管模式的改变。  
                                  
    罗家立认为,QbD是我国制药业追赶国际水平的一个重要机会。在GMP中,我们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现在QbD这个理念刚刚被引入到制药行业,此时开始做工作,就是与国际站在同一个起点上。  
                                  
    推行QbD这个全新的理念,教育和人才应该说是重要的因素。在QbD的积极倡导者中,一个行业外的身影引人注目,那就是北京大学。2005年12月和2006年4月,北京大学联合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等单位和FDA合作举办了2期cGMP培训,还组织了1期与欧盟药监部门的药品质量管理和监管法规方面的培训和研讨。为了培养通晓中外药物监管法规、制药工艺和药物研发、质量管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今年北京大学与FDA合作开设了国际药物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利用这种非商业、学术探讨的方式以及与国际交流的优势,北京大学正力图推动我国制药业与国际的接轨。
FDA药物审评与研究中心新药质量审评办公室主任Dr.Moheb Nasr介绍,实施QbD的目的就是对产品质量高度保障,对工业界和监管者来说,可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他进一步解释:QbD可以提高生产工艺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废品率,减少避免高额罚款和产品召回这样的潜在违规行为,并增加了首轮准许的机会。QbD还简化批准后变更和监管程序。  
                                  
    Dr.Moheb Nasr认为,QbD的理想状态是一个三赢结果:对于生产者来说,可以减少监管压力和降低生产成本;对于监管者来说,可以在不牺牲质量的前提下减小监管压力;对于病人来说,可以获得有效的药物,产品质量有更好的保证。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79
 

从一家跨国药企透视质量源于设计理念的实施



自ICH于2005~2008年间相继发布Q8(制药开发)、Q9(质量风险管理)与Q10(制药质量体系)1规范以来,包括辉瑞在内的多家跨国制药公司已经将质量源于设计(QbD)的概念纳入药物开发中,并将这一基于科学和风险的方法应用到上市注册、药品生产和药品生命周期管理。ICH地区(如美国、欧洲和日本)和非ICH地区监管机构大力推行这些规范的实施。制药行业中的跨国公司和其它公司已开始探讨将QbD的理念运用到生物技术制品、现有药物和旧药品(legacy product)、以及仿制药中。中国作为活性药物成分和仿制药的主要生产国,其迅速发展的制药业在不远的将来,也会从QbD理念的成功推行中得益。

    质量源于设计(QbD)在辉瑞

    QbD概念性方法在辉瑞的RFT(Right First Time,意为“第一次就做对”)过程中得到体现。RFT于2005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始推广。RFT的主要目的是在“发展对生产过程的理解以便不断改进”。RFT方法体现了辉瑞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对过程控制、状态和参数的改进及优化的期望。

    辉瑞通过RFT和QbD相辅相成的应用对其所有项目做出评价。生产过程理解和产品知识的提高可以使产品得到不断的改进,并提供机会来利用增强的知识在监管申请中获益。QbD的原则和理念尚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改进之中,多元设计空间的优点将转化为技术改进、过程优化和创新管理方面幅度的增加。

    ICH地区的监管机构一直鼓励包括QbD原则的申报,辉瑞在响应这一要求方面一直扮演全球领导者的角色。在美国,辉瑞在伐尼克兰片剂(varenicline tablets)和马拉韦罗片剂(maraviroc tablets)的新药申请中参与了FDA的CMC试点计划。在美国,辉瑞还可以立即对伐尼克兰的生产过程进行变更,从而实现了上市后监管的灵活性,这一计划预期将会为辉瑞节省2亿美元。

    在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伐尼克兰片剂和马拉韦罗片剂的QbD注册文件因所提供的信息证明了对生产过程理解的增强而获得监管部门的认可。在加拿大,辉瑞基于科学风险评价为生产工艺设计空间提供了合理和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通过与监管部门的谈判减少了监管限制。

    辉瑞上市申请文件中传统的质量部分所提供的信息几乎从未延迟注册批准,伐尼克兰片剂和马拉韦罗片剂新药申请文件中所描述的新的QbD范例,不仅增加了科学细节和对生产过程的理解,也推进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监管审评和批准。为了将QbD实施推广到现有产品,辉瑞近来与FDA和欧盟药物评审委员会过程分析技术工作组(EMEA PAT Team)会晤,介绍连续生产过程、实时放行检测、连续质量核查等作为不断改进的实例。
在ICH地区与监管方和产业界

    就实施QbD展开合作

    在过去的3年中,辉瑞在多个公开讨论会上展示了QbD申报和其他产品的实例,分享了在ICH地区的经验和教训。辉瑞对一些QbD监管说明范例的形成作出了显著贡献,包括欧洲制药工业协会联合会(EFPIA)MOCK P2例证文件(Examplain)和Mock S.2文件、日本Mock J-QOS(质量综述)和美国CMC生物制剂工作小组案例研究。辉瑞也积极参与国际制药工程学会(ISPE)药品质量生命周期执行计划(Pharmaceutical Quality Lifecycle Implementation (PQLI) Initiative),在2007年6月发起和推行ICH Q8、和Q9指导,参与数个关键性的专题研讨会和篇主要论文的撰写,包括一篇关于现有产品的论文。
与SFDA和学术界合作

    在中国推行QbD

    在过去的两年中,辉瑞在ICH地区之外的多个公开研讨会上展示了QbD申报和其他产品实例,并与新兴市场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监管机构展开讨论。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QbD会为产业界和监管机构带来保证产品质量的价值给予认可,这个令人鼓舞的信息有助于辉瑞继续与SFDA和产业界合作推行QbD。此外,辉瑞是北京大学发起的QbD研讨会的有力支持者。7根据从这些研讨会所得到反应,显而易见的是中国国内产业界已经关注QbD的理念,特别是QbD理念在活性药物成分和旧药品上的应用。

    挑战与机会

    QbD和ICH Q8、Q9、Q10的应用需要有产品生命周期中有必要的技术工具、资源和管理支持。它的成功实施有赖于产业界与监管机构的合作。潜在而有实质性的利益,如实时放行测试、连续过程核查以及上市后变更的监管灵活性,也许在ICH地区比在非ICH地区更易被接受。因此,有必要继续在非ICH地区开展QbD的讨论。

    目前,中国制药工业界或许还未充分利用在药物开发阶段中实施QbD所能带来的益处。但是,随着中国活性药物成分和仿制药制造商进入全球市场以及中国产业界大力推进创新和全球同步开发,他们将毫无疑问地会从实施QbD概念和基于科学风险的药物开发生产中受益。

(特别致谢James Spavins和Liz Coulson的支持,以及Chuck Hoiberg、Bob Baum和 Lucia Sokol的协助。)

    陈琦琬博士,辉瑞制药公司全球化学生产及控制部门执行总监(亚太地区)。

    童成博士,辉瑞中国监管事务部,全球CMC,高级首席科学家。
提炼:

    中国作为活性药物成分和仿制药的主要生产国,其迅速发展的制药业在不远的将来,也会从QbD理念的成功推行中得益。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80
 

QbD被认为是国际商机通道 获FDA积极推动



      目前国际上流行一种“质量源于设计(QbD)”的概念,而FDA是这一概念最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并认为其是cGMP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科学的、基于风险的药物开发方法

近年来,我国制药界的质量观正积极地由“质量源于检测”向“质量源于生产”转变。

此时,国际上已悄然开始“质量源于生产”向“质量源于设计(QbD)”迈进了。6月19~20日,记者在由北京大学和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的“2008质量源于设计(QbD)国际研讨会”上了解到,一些敏感的中国制药企业和高校、监管部门已及时捕捉到了这种变化,同步跟踪并参与了这种变革。

  虽然QbD是一个技术概念,但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实施QbD理念,将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药品制造的质量,并有助于企业获得国际商机。

  FDA原动力

  FDA是QbD概念最积极的倡导者和推动者。2005年,以美国FDA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药政监管部门开始积极倡导和推行一种在电子、汽车等其他制造业被广泛采用的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理念——QbD。

  FDA认为,QbD是cGMP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科学的、基于风险的全面主动的药物开发方法,从产品概念到工业化均精心设计,是对产品属性、生产工艺与产品性能之间关系的透彻理解。对按照QbD概念开发的药品,FDA在审评的过程中将乐意更多地与企业进行沟通,并在日常的监管中对于设计空间范围内的操作变更不再进行审批,实行更为宽松的“弹性监管”。这一切都是因为FDA对申报项目有了更多的了解,这增加了FDA的信心,也有利于申报项目获得批准。

  据了解,2005年7月开始,FDA招募了9个企业的11个项目进行QbD注册申报试点。目前,其中的9个项目已经通过了注册审批。

  退休前一直负责QbD试点项目,现任辉瑞全球化学药品生产监管部高级总监的陈琪婉博士认为,下一步,FDA将会在国际上继续积极推动QbD的运用,并帮助工业界实施QbD。从FDA主动积极参与北大的国际药物工程管理硕士项目和这次的研讨会,就可以看出FDA对此的态度。

  国际协调会议(ICH)也是QbD的积极倡导者。在ICH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Q8R指南中,集中体现了QbD的理念。预计Q8R将在今年11月举行的ICH大会上正式发布。

  记者从默沙东公司分析药品开发与商品化部门高级主管Dean Ellison博士处了解到,实际上,国际上几乎所有的大型药品制造商都在发展QbD策略。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企业如果能抓住这个契机,与国际同步,无疑奠定了一种与国际企业合作的“门当户对”的基础和抢占国际市场的先机。

  不过,FDA执法办公室生产与产品质量部副主任Buhay表示,FDA不会把QbD变成一个强制执行的要求,但会鼓励企业实施QbD指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