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做科研

我是怎么做科研

好文章需要经过千锤百炼,但是现实让我们很浮躁,加上都喜欢去争首创,所以不愿意等。据说香农的信息论的论文搁置了很久才发表的。这一点我做的不好,但是随着时间迁移,你肯定可以对文章做很多的改进的。

学会选择好的方向,有的方向看起来尖端,而且好发论文,别人也瞧得起,但是,未必有价值,可能潜力已经挖掘的差不多了,一些东西的改进是有极限的,许多情况下,甚至是有弊端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可能别人不一定容易认可,但是,宝贝多。

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战略,是多读,还是多思考上,需要把握一个好的度,结合两者,但是思维能力强的人可以多用心去思考和领悟,反之亦然。

学习的时候用一种怀疑和研究的态度,比如,对于某些公式我就发现自己无法了解,无法学习下去,但是有些人好像一下子就学会了,后来感觉他们应该不可能去理解这个公式,因为它的证明比较复杂,而且也没有在书上给出。但是,当我学会的时候,往往就能现学现用,举一反三,别人倒是未必。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定要意识到知识的局限性,有时候不知道这一点很容易被知识把自己的头脑禁锢而丧失创新能力。

许多人反对我的看法的人都强调多读文章,多打基础,先学习再创新。有些人在现实中,所以我知道,持这样观点的人往往不是很善于创新,或许他们的这种能力与这种观点互为影响,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他们的这些观点越来越巩固。我也做过分析,指出:“并不是要等到学完了再去做的,边学边研,边学边思考,按需学习才更重要。人不可能学完所有的知识,包括一个领域的也不可能。许多人喜欢搞别人研究了很久的,学术界也看重那些有很尖端的,用的公式理论越多越好,词汇越是吓人越好,有时候有些尖端只是支末而已。一个领域宝贝已经被人挖了很久,你才去挖,非常吃亏,第一,宝贝很少了,而且都是别人不要的,或者是挖不到的,第二,你要学习很多东西。所以,平时学习的时候多产生一些点子,从这些点子中找源头创新的,好解决的,不是步人后尘的去解决,其他的记在本子上到时候再说,大多数的点子可能是你没有精力去解决的。或许这样的原创别人不是很重视,但是它容易枝繁叶茂。当然有些方向也非常难解决的。总之,要学会选择和回避,不要等一切都学完了再来思考。学会自己去摸索。解决你的问题,可能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要善于查找、把握和按需学习。

这次找来了王小云的经历和观点,希望能够增强一点说服力:“王小云在成功之前一直默默无闻,同行评价她,从不急功近利,没有新思想新进展的论文她是绝对不主张发表的,平时对一些耽误研究工作时间的荣誉或应酬也不热情。她不赞同大批量的阅读文献,只是抓住几篇经典的论文仔细研究,吃透论文思想,然后自己独立思考,寻找突破性的方法,迅速将自己的方法进行实验,就这样 周而复始地在数字王国里钻研。”

当然我想,或许少数情况下对于一些人,对于一些方向,多读书可能是正确的。当然我的看法也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等密切相关,比如,我不是很喜欢看书,反而喜欢思考,思考能够有许多发现,有成就感,但是读书经常发现问题,而且学习起来慢。等等。这样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上面提到的人的能力影响自己的观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