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数量达到世界第一 竟然一半是公务员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日前透露,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

学位授予国家,和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

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我国博士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可谓是既喜又忧。“喜”的是,我国的博士

培养规模已经超过美国。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已超过310所,

而美国只有253所。2006年,美国培养的博士有5.1万人,我国培养的博士已达

4.9万人;2007年,中国博士人数继续上升,已超过5万人。而“忧”的是,由于

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培养的博士有相当比例并没有到科研单位从事与所

接受博士教育相关的研究工作,而是到了一些其他学术要求并不高的岗位。

我国博士生教育规模为什么会在大量博士不去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或者社会

无法提供对应的学术研究岗位)背景下,出现如此快速的发展?

首先,“高大全”成为过去十年中大量本科高等学校办学的共同追求,不少

高校在衡量学校办学水平时,把争博士点数、扩大博士研究生(Q吧) 培养规模作

为重要的办学工作。有的学校是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包括

整体引进其他学校的学科团队、大量聘请校外兼职博导等等。在这一过程中,这

些学校往往无暇顾及博士生培养的质量,主动分析博士生们的学术发展前景。一

名导师同时带10多名博士生、几十名硕士研究生,学生无法接受导师指点进行学

术训练的情况,在高校中并不少见。

其次,博士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还在于社会存在对博士学历的旺盛需求,除

了高等学校教职岗位、科研机构的研究岗位按要求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外,其

他一些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岗位,也纷纷提出学历门槛要求。有的地方招聘处级干

部,就明确提出应聘者的学历为博士;还有的地方,在人才晋升中,学历也是明

文或者不明文的重要标准。这导致一些人不是为了追求学术发展,仅仅为了提高

学历层次而攻读博士学位,包括一些企业负责人、政府官员。

也正是由于这种“读博心态”,进一步鼓励了一些高校可以不考虑博士生的

质量,而大力发展博士教育,甚至把博士学历资源与一些老板、官员手中的资源

进行“共享”。因此,博士教育的异化受到社会的广泛质疑也就在情理之中,前

不久网友热捧只有中专学历的发改委主任,其实也是出于对当前高等教育的严重

不满。

客观上说,近年来,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在反复强调博士教育的质量,突出博

士培养的学术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推出了博士点的淘汰机制、博士生导师遴选

办法改革、博士生招生改革、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比如,限制导师招收博士生

的数量,实行博士生导师资助制,规定导师必须有课题方能招收博士)等等,但

是以上这每一项改革、每一项措施,都在各培养机构引来不同议论,而且在具体

实施中,对保证博士质量收效不大。

其实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关键在于两方面。其一,从根本上转变学校的办

学理念,不应追求学校规模的发展,而应注重质量的提高。然而目前这一办学理

念并没有确立,从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上传出的消息是,教育部准备进一

步发展地方大学,准备建设100所研究生院,让更多的地方大学参与国家人才的

培养(目前全国有56所研究生院,基本都以部属院校为主),这一举措,可能会

进一步助长高校办学追求“高大全”。

其二,从根本上转变学术资源配置模式,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高校的学

术资源配置,主要还集中在学校行政力量手中,导师的自主权受到了很大限制,

从而使博士培养出现大家负责,但事实上大家都难以负责的情形。提高博士生培

养质量,必须从恢复导师的学术尊严做起,有导师的学术尊严,才能在博士招生

时,严格执行学术标准,才能在培养过程中,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学术训练,

才能在学位答辩中,严把质量关。

而恢复导师学术尊严的过程,则涉及当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整体改革,使

大学能自主办学,有教授治学、学术自治的环境。没有这种环境,博士教育规模

的持续扩大,只会加速博士的“贬值”。

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博士数量最多的国家,因为博士养成时间过快,有不

少大陆学界人士担忧今后博士的整体素质将会因此而下降;不过,却有一半的博士

是政府公务员.

当前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不过,中国博士

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则让人又喜又忧.

资料显示,中国具有博士授予权的大学超过310所,而美国只有253所.2006年,

美国培养的博士有5.1万人,中国培养的博士达4.9万人;2007年,中国博士人数继

续上升,已超过5万人.

但是被形容是“博士大跃进”的博士人数激增现象,也让大陆学界担心未来

的人才素质将是“一代不如一代”.

有大陆学界人士猛烈抨击说,博士“氾滥”不仅是教育界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更是对国民教育资源滥砍滥伐,“博士大跃进”带来的就是博士的贬值.

这些话或许并非只是一时的激愤之词.例如,媒体曾经热烈报导中国大陆有了

第一个“烹饪博士”,其论文题目为“试论菜肴味道和加热温度之间的辩证关系

”,但中国是否需要这么一位烹饪博士颇令人质疑;无独有偶的是,“论菜市场在

城市中的定位”也赫然成为博士论文的题目.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指出,中国的博士若以这样的速度激增,即使

能保证人员素质,也难免会大材小用.

他说,最令人忧心的是,以往1个教授带领2、3个博士生,现在却是1个教授要

带领20个博士生,每人每天只能指导几分钟,而这些博士生日后都将为人师表,除

非自学成材,否则,未来的教育素质恐怕会一代不如一代.

另外,根据“东方早报”报导,大陆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日前透露,和过

去博士毕业后9成以上选择在大学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

,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

有网友在自己的部落格上批评说:“只要专业对口,博士进入政府机关工作,

未尝不可.但博士作为高级学术型人才,一窝蜂地挤进政府部门去,却不是什么好

事.博士都去当官了,谁来进行学术研究呢?”

一名社科院教授指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原因,中国所培养的博士有

相当比例并没有到科研单位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而是到了一些其他学术要求并

不高的岗位,譬如到政府机关去当公务员.

“取得博士资格的人士当中,许多人在先前就已经是政界与商界人士.”大陆

学界人士则透露,由于中国博士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在于社会存在对博士学历的旺

盛需求,除了高等学校的教职工作、科研机构的研究工作需要从业者有高学历之

外,其他一些原本不需要高学历的工作,也纷纷提出学历门槛要求.

也正是由于这种“读博心态”,进一步鼓励了一些大学可以不考虑博士生的

素质,而大力推动博士教育,甚至把博士学历资源与一些老板、官员手中的资源进

行“共用”.

在此情况下,博士教育的“质变”受到中国大陆社会民众的广泛质疑,也就在

情理之中.甚至在不久前,有大陆网友热捧只有中专学历的发改委主任,其实多少

也是出于对当前高等教育的严重不满.

“东方早报”就此指出,中国大陆不是不需要太多的博士,更不是不尊重博士

,“而是大家正在损失尊重博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