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仪 » 讨论区 » 经验共享 » 一本待出版的有关PCR技术的新书[转自 丁香园论坛]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一本待出版的有关PCR技术的新书[转自 丁香园论坛]

荷塘青蛙![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1340
精华 0
积分 237
帖子 21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77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8-24
状态 离线
61
 
(一) 试剂和材料
1.组织制备
(1) 甲醛固定和石蜡包埋组织:
按病理解剖实验室常规固定(10%甲醛缓冲液)和石蜡包埋组织。
(2) 组织切片:常规5~6 m厚。
(3) 有机硅硅化处理的载玻片。
2. 细胞渗透处理
(1) 二甲苯。
(2) 蛋白酶K。
3. LISA部分
(1) 双蒸水。
(2) 矿物油。
(3) PCR机。
(4) 透明指甲油。
(5) 25mmol/L MgCl2。
寡核苷酸引物。
(7) Taq DNA聚合酶。
地高辛-11-dUTP。
(9) dNTPs 10mmol/L四种dNTP溶液,工作浓度为1.25mmol/L。
(10) 10×Taq缓冲液
100mmol/LTris-HC1,pH8.3;500mmol/L KCL;0.01%(W/V)明胶。
(11) 组织培养克隆环(外径0.8cm,内径0.8cm,高1cm,Belleco Glass公司)。
4.检测
(1) 丙酮。
(2) 阻断缓冲液(0.5%阻断剂溶于洗液1中)。
(3) 终止缓冲液 10mmol/L Tris-HC1;1mmol/L EDTA ,pH8.0。
(4) 洗液 1 100mmol/L Tris-HCL;150mol/L NaC1,pH7.3。
(5) 洗液 2 100mmol/L Tris-HC1;100mmol/L NaCl;50mmol/L MgCl2 pH9.5。
抗地高辛抗体(碱性磷酸酶-抗地高辛)。
(7) 色原(Chromogen,Boehringer 公司)。
伊红染液。
(9) 湿盒 湿盒可用一个带盖的塑料容器作成,里面放一个浸湿的海绵垫,当放入载玻片后再在上面盖一片海绵,这样可防止标本干燥。
(二) 操作方法
1.组织制备
(1) 组织用10%甲醛缓冲液固定、石蜡包埋。
(2) 切6μm厚切片,铺于用有机硅硅化的载玻片上。
2.细胞渗透处理
顶部
荷塘青蛙![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1340
精华 0
积分 237
帖子 21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77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8-24
状态 离线
62
 
(1) 组织切片的脱蜡和水化
二甲苯2×10min→100%乙醇2×5min→95%乙醇2×2min→70%乙醇2min→50%乙醇2min→PBS(pH7.6)5min。
(2) 蛋白酶K处理组织
用37℃ 1μg/ml溶于10mmol/L Tris-HC1, pH7.6/1mmolEDTA的蛋白酶K处理组织10min。
注:蛋白酶消化对渗透组织标本是必要的。固定使蛋白质和核苷交联,从而妨碍试剂的渗透和对靶序列的作用。消化时酶的浓度、消化时间及温度都需要优化。过度消化会损坏组织学形态,反之则渗透性差,减少扩增并使背景增高。
(3) 70%、90%和100%乙醇各2min脱水。
3.LISA
(1) 将以上处理好的组织切片放置在特殊设计、有热平台的PCR机上。
(2) 94℃加热片1min使蛋白酶K失活,室温下选择性地将组织克隆环放于组织切片上套住部分组织。
(3) 用约50μl干净指甲油将玻璃环密封并固定在载玻片上,形成一个LISA反应的扩增小室,在反应前应让指甲油完全干燥。
注:有色指甲油不适合LISA反应。
(4) 在每个玻璃克隆环内加扩增反应液25μl,扩增反应液中含有:引物各75ng,0.5UTaq聚合酶,各200nmol/L的四种 dNTP,10mmol/L地高辛-11-dUTP,1.5mmol/L MgCl2,67mmol/L Tris-HC1 pH8.8,10mmol/L EDTA。
注:可先用传统的试管扩增反应来优化PCR反应混合液。将此反应混合液加入玻璃克隆环中,并加适量矿物油以防挥发。在此步中设立至少包括以下的对照实验:省略引物;不含靶序列的组织等。
(5) 将此载玻片标本置于PCR机的热平台上。扩增前94℃加热使DNA变性。注:在传统的PCR机上进行,只需用铝箔覆盖热室即可。
LISA反应用20个循环 引物变性94℃ 1min→引物退火55℃ 1min→延伸72℃1.5min。
4.检测
用药盒提供的改进方案,检测含有结合地高辛-11-dUTP的扩增产物。
(1) 用移液器吸去反应液,用二甲苯洗3次,除去油迹。
(2) 将切片浸入丙酮内1~2min以取掉玻璃环。
注:环外的组织可起一个检测程序中阴性对照的作用。
(3) 用500 l洗液1洗3次,然后用500μl含有0.5%阻断剂的洗液1 在湿盒中孵育30 min。
(4) 用洗液1按1:100比例稀释抗体 (碱性磷酸酶偶联抗体地高辛), 每片加500μl,湿盒中孵育1h。
(5) 用洗液2洗片3×5 min。
染色反应约10~25 min。
注:应根据扩增靶序列的数量和大小来决定最佳时间且该步应在严密监视下进行以防过度染色。
(7) 终止液洗3次终止显色反应。
乙醇脱水后用伊红复染,裱片及封片。
(金 树 王廷华)
顶部
荷塘青蛙![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1340
精华 0
积分 237
帖子 21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77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8-24
状态 离线
63
 
参 考 文 献
1  胡福泉,杨适,向明明等.现代基因操作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第一版.
2  丁振若,苏明权等.临床PCR基因诊断技术.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999,第一版.
3  黄培堂等译.PCR技术实验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第一版.
4 Bagasra O, Seshamma T, Pomerantz p. Poly-merase chain traction in situ: intracellular ampl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HIV-1 proveual DNA and other specific genes. Immunol Methods,1993,158:131-145.
5 Bagasra O, Sheshamma T, Haansen J, et al. Application of in situ PCR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Special applications in electron microscopy, cytogenetics, and immrnohistochemistry. Cell Vision,1994,2:61-70.
6 Berger MM, See DM, Redl B, et al. Comparison of procedures for the detection of enteroviruses in murine heart samples by in situ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Virol, 1997,148:409-416.
7 Cho NH, Joo HJ, Ahn HJ, et al.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 warty carcinoma of the uterine ervix: comparison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nd in situ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s. Pathol Res Pract, 1998, 194:713-720.
8 Embretson J, Zupancic M, Ribas J,et al. Massive cover infection of helper T lymphocytes and macrollphages by HIV during the incubation period of AIDS. Nature, 1993, 362:359-362.
9 Gold R, Schmied M, Rothe FG, et al. Detection of DNA fragmentation in apoptosis: application of in situ nick translation to cell culture systems and tissue sections. J. histochem Cytochem. 1993, 41:1023-1030.
11  Hofler H, Putz B, Mueller JD, et al. In situ amplification of measles virus RNA by the self-sustained sequence replication reaction. Lab-In vest, 1995, 73:577-585.
12  Gosden J, Hanratty D. PCR in situ:a rapid alte- native to in situ hybridization for mapping, short low copy number sequences without isotopes. Bio Techniques, 1993,15:78-80.
13  Koch J, Hindkjaer J, Mogensen J, et al. An im- provd method for chromosome--specific labeling of alpha satellite DNA in situ using denatured double stranded DNA Probes as primers in a PRimed In Situ(PRINS) procedure. Genet Anan Tech Appl, 1991,8:171-178.
14  Xie H, Alexander LJ, Rohrer GA, et al. Use of DISC--PCR and FISH to assign a linkage group to pig chromosone 10. Mammalian Genome,1995,6:139-141.
15  Bagasra O, Seshamma T, Pomerantz RJ. 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situ: intraceUular am- pl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HIV proviral DNA and other specific genes. Immunol Meth-ods,1993, 58:131-145.
16  Bagasra O, Mukhtar M,Shaheen F, et al. In situ PCR. Current protocol. Methods Mol Bio1,1997,63:275-303.
17  Bernard C, Mougin C, Bettinger D, et al. Detec- tion of human papillomanirus by in situ polymer- ase chain reaction on paraffinembedded cervical biopsies. Mol Cell Probes, 1994,8: 337-343.
顶部
荷塘青蛙![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1340
精华 0
积分 237
帖子 21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77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8-24
状态 离线
64
 
18  Bettinger D, Mougin C, Lab M. Rapid detection of active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by in situ polyrnerase chain reaction on MCR5 cells inocu- lated with blood specimens. J Virol Methods, 1994,49:59-66.
19  Bitsh A, Kirchner H, Dupke R, et al. Cytomeg- alovirus transcripts in peripheral blood leuco- cytes of actively inficted transplant patiens de-tected by reverse te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fect Dis, 1993, 167:740-743.
20  Gosden JR, Lawson D. Multiple sequential oligo nucleotide primed in situ DNA syntheses (MULTI-- PRINS). Methods Mol Biol, 1997,71:39-44.
21  Nuovo GJ, MacConnell P, Forde A, et al. Detec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in formal infixed tissues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after amplification by PCR. Am J Pathol, 1991,139:847-854.
22  Spann W, Pacchmann K, Zabnieuieuska H, et al. In situ amplification of single copy gene seg-ments in individual cells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fection, 1991,19: 242-266.
23  Chen RH and Fuggle SV. In situ cDN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 novel techque of detec-ting mRNA expression. AM J Pathol, 1993, 1527-1534.
24  Chen RH, Fuggle SV. In situ cDN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earch and clinical. In: Progress in Pathology. Vol 2. Kirkam N eds. Churchill Livingstone:London UK, 1995. 203-218.
25  Brannagan TH, Nuovo GJ, Hays AP, et al.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 neurons detect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sim hybridization. Ann Neurol,1997,42:368-372.
26  Sallstrom JF, Zehbe I, Alemi M, et al. Pitfalls of in situ polymerase chain reation(PCR) using derect incorporation of labeled nucleotides. Anti-cancer Res, 1993,13:1153-1154.
27  Bagasra O, Sesharama T, Pomerantx 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in situ: intracellular am-pl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HIV-1 proviral DNA and other specific genes. J lmmunol Methods,1993,158:131-145.
28  Embleton MJ, Gorochov G, Jones PT, et al. In-cell PCR from mRNA: amplifying and linking the rearranged immunnglobulin heavy and light chain V- genes within single cells. NucleicAcids Res,1992,20:3831-3937.
29  Hasse AT, Retzel EF, Staskas KA. Ampl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lentiviral DNA. Proc NatlAcad Sci USA,1990,87: 4971-4975.
30  Bagasra O, Seshamma T, Pomerantz RI. In situ PCR: application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seases. Cell Vision,1994,1:48-51.
31  Haase AT, Retzel EF, Staskus KA. Ampl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lentiviral DNA inside cells. Proc Natl Aced Sci USA,1990,87:4971-4975.
32  Isaacson SH, Asher DM, Gajdusek DC, et al. Detection of RNA viruses in archival brain tissue by in situ RT--PCR amplification and labeled- probe hybridization. Cell Vision,1994, 1:25-28.
33  Mies C. Molecular pathology of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current clinical applications. Di agn Mol Pathol,1992,1: 206 –211.
34  Schlott T, Ruda G, Hoppert M, et al. The in situ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detection ofchlamydia trachomatis. J Histochem Cytochem,1998,46:1017-1023.
35  Strappe PM, Wang TH, McKenzie CA, et al. In situ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 of HIV--1 DNA in brain tissue. J Virol Methods,1998,70:119-127.
顶部
荷塘青蛙![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1340
精华 0
积分 237
帖子 21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77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8-24
状态 离线
65
 
第四章 定量PCR 技术
第一节 概述
近几年来,研究者们不再满足于得知某一特异DNA序列的存在与否, 他们更着眼于对其进行精确的核酸定量。人们曾运用 Southern、Northern、狭孔印迹定量分析特异核酸序列, 但普遍认为这些方法其定量的下限为105~ 107 靶分子。在RNA水平上, Rnase 保护试验法和S1 核酸酶处理法检测所必需的最少靶分子数应达5×104。定性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可以达到检测单个靶序列的水平。但实际工作中常需要定量检测标本中的核酸,而不是某一特定序列存在与否。如血浆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RNA浓度直接反映病毒颗粒的滴度,用PCR定量检测HIV中RNA量可用于临床分期和判断预后;肿瘤坏死因子2A(TNF-2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定量检测TNF-2ARNA可监测病变的发展情况。尽管把PCR作为一种定量工具在技术上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由于它能在千百万分子构成的背景中重复地检测到10个分子的靶序列, 甚至更少量的特异核酸分子,使得这种挑战具有很强的诱惑力。随着PCR 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利用PCR 技术进行定量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索。现在定量PCR 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研究基因表达、癌基因检测、诊断遗传缺失、估计病毒负荷量以及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等各个方面。定量PCR 技术也经历了从相对定量到绝对定量的过渡。随着相对定量PCR 技术研究的深入,在定量PCR 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指导下, 人们逐渐建立起以竞争性PCR 为基础的绝对定量PCR方法。
定量PCR旨在评估靶分子数。此测定可以是绝对的,如每微克DNA的分子数;也可以是相对的定量,即与设定的内参照或外参照比较而言。鉴于PCR扩增过程的特性,对靶基因的定量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迄今研究和应用的定量PCR方法各有利弊。对其选择取决于:(1)靶基因的的特性;(2)PCR产量的期望值;(3)准确度的要求。这些方法均需做大量实验和调控以达到结果重复性好及统计学上有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
定量PCR(Quan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有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是指以外参或内参为标准,通过对PCR终产物的分析或PCR过程的监测,进行PCR起始模板量的定量。
狭义概念的定量PCR技术(严格意义的定量PCR技术)是指用外标法(荧光杂交探针保证特异性)通过监测PCR过程(监测扩增效率)达到精确定量起始模板数的目的,同时以内对照有效排除假阴性结果(扩增效率为零)。??
在广义概念下,定量PCR技术大致分为五种类型:(1)外参法+终产物分析。所谓“外参法”是指样本与阳性参照在两个反应容器内反应。这种类型没有对样本进行质控监测,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结果,没有监测扩增效率,定量不准。(2)内参法+终产物分析。所谓“内参法”是指样本与阳性参照在一个反应容器内反应。这种类型对样本进行质控监测,排除假阴结果,但是定量不准。(3)外标法+过程监测。这种类型监测扩增效率,阳性样本定量准确,但是无法排除假阴结果。(4)内参法+过程监测。由于样本与阳性参照在一个容器内反应,用同样的Taq酶和反应物,存在竟争性抑制,起始模板量浓度高的反应会抑制起始模板量浓度低的反应,所以定量不准。(5)外标法+过程监测+内对照。这种类型监测扩增效率,阳性样本定量准,同时排除假阴性结果,这种类型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方法。
顶部
荷塘青蛙![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1340
精华 0
积分 237
帖子 21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77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8-24
状态 离线
66
 
第三节 定量PCR 技术基本原理
在实验生物学及医学中,由单纯PCR 所提供的阳性或阴性结果还远远不够阐述问题的本质时,基因及其表达的定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PCR反应的指数增长特性,通过改进方法来寻求扩增产物与样本中原始靶核苷酸之间量的关系,以达到对后者进行定量之目的。因为PCR反应每个循环的产物均成为下个循环的底物,并按指数级扩增,所以可用方程式Y = X (1 + E )n来推算扩增产物,Y 代表PCR产物,X 指起始模板核苷酸的量,n指反应循环数,E在有限的循环周期中保持相对恒定,通常是20~ 30 个循环,随后扩增效应减慢直至为零,扩增过程到达平台期,此时,PCR 产物的积累不再依赖于投入的模板核苷酸量。因此,在使用上述方程式前,必须用实验检测PCR 扩增的指数增长特性。在PCR 扩增的指数增长过程终止前的循环数的多少取决于扩增效率E 和起始样本的特异核酸序列丰度。对于一个给定的扩增片段, 起始样本的含量越大,则指数扩增过程越短。扩增过程中的内在特性或参数很可能会引起动力学的变化, E 取决于诸多因素, 包括引物和扩增序列的特性、组份的浓度以及PCR反应温度等。其中特别是DNA聚合酶量/模板量的商值,它可能会随着热循环仪上标本位置或不同临床标本中某个DNA聚合酶抑制物的出现而变化。即使在同一条件、使用同一试剂的条件下,管与管之间的扩增效率也可能发生变异。影响E 的因素中任何微小的差异将导致特异PCR 产物水平的极大变化。显而易见,与那些处于良好状态下的标本相比,某些相似的样本所含的特异靶序列已部分降解,含量减少。由于RNA 易于降解和在逆转录过程中效率的不稳定性, 样品问题更加突出。围绕这些问题, 一些方法被改进以期尽可能地消除这些变异达到精确定量。与非定量PCR 分析方法不同,定量PCR分析的操作程序有助于评估污染的情况,即测出污染的程度,即使负对照产生了正的信号,只要这些信号比实验样品中的低得多,依据这样的结果,至少可以推测出实验中所得出的信号是真实的。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单纯PCR过于敏感、假阳性率高的缺点。
第四节 定量PCR技术的种类
在定量PCR技术发展之初,人们进行的一些探索主要集中在相对定量方面,通过同位素、生物素标记引物或dNTP的方法进行扩增,扩增产物通过杂交,免疫捕获等方法,根据扩增后产物的发光强度推测目的基因的初始模板数。这些方法繁琐、费时,可重复性差,并且具有放射性危害,而且往往偏重于通过评估样品间核酸含量差异的粗略定量,没有充分考虑扩增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及扩增效率的差异造成结果的不准确性,多为相对定量的方法。从定量PCR 反应动力学分析中可以看出, 最符合PCR数学模型,最易于操控,最有前途的定量PCR 技术就是竞争性PCR ,故竞争性PCR成为定量PCR的基础。目前定量PCR常用来研究发病机制、估计病毒的负荷量、监测临床治疗进展或用于诊断遗传缺陷等。通过对靶基因量的检测,将其与疾病的临床表现、临床分型以及各种标志酶的数值联系起来,为疾病的诊断和药物疗效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定量PCR 在这些方面的应用,特别是阈值的选择,仍需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
定量PCR技术在定量过程中须广泛借助于各种形式的参照物,参照物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内参照和外参照。内参照和外参照均是在定量PCR过程中一种已知含量的标准品。内参照与待检样本一起加于同一扩增系统,与待检样本共用同一对引物或采用另一对不同引物。内参照若与待检样本共用同一对引物,两模板的扩增存在竞争性,则内参照又称为竞争性参照物, 这种条件下进行的定量PCR又称竞争性定量PCR。若内参照与待检样本不共用同一对引物,这种定量PCR 因其不存在竞争性故属非竞争性定量PCR。外参照与内参照相对而言, 独立于待检样本定量PCR 扩增系统, 常采用系列稀释的已知含量标准品。在非竞争性定量PCR中,通过外参照单独扩增建立标准品初始含量与最终产物之间的标准曲线用于未知样本的类推定量。采用外参照进行的定量PCR亦属非竞争性定量PCR。参照物在定量PCR中具有以下作用:①作为扩增系统的阳性对照。②作为未知样本定量的参比标准。③通过竞争性作用校正扩增系统之间的扩增效率, 使其具有可比性。理想的竞争性内参照应具备与待检样本长度相等或相近,扩增效率相同,通过一定方法扩增产物较易与靶基因扩增产物分开的特点。在竞争性PCR中通过梯度稀释系列标准品与已知含量的内参照混合扩增而作出初始状态下标准品含量与竞争模板含量比例和靶基因终末产物的标准曲线,用于待检样本的定量。
在PCR 定量体系中,人们常提及相对定量和绝对定量的问题。相对定量的目的是评估样品间核酸含量的差异,绝对定量的目标是确定某个样品准确的分子数。通常比较样品间核酸分子的相对含量而不是绝对分子数对于很多应用场合已经足够。在DNA水平, 因为很容易获得精确对照,即使只要求相对定量值,人们也倾向于报道绝对数值。大多数mRNA含量在整个细胞周期中变化很大,且很难获得精确的RNA对照,所以mRNA的相对定量被广泛应用。在一些方法中,相对和绝对定量的区别并不很显著。任何定量工作的准确性都在本质上与所用标准的准确性相关联。目前,一些定量PCR方法虽各有优缺点,但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和发展。选取何种方法,须由靶序列特性、靶序列分子数的估计范围、定量要求的精确程度和相对与绝对等因素来决定。各种定量PCR 方法联合使用的例子也经常出现。所有Q-PCR 方法均要求进行检测和核实,以保证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统计学的可靠性。除了有限稀释度方法,其它方法都须对产物本身进行定量。
顶部
荷塘青蛙![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1340
精华 0
积分 237
帖子 21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77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8-24
状态 离线
67
 
一、 外对照PCR定量
外对照定量PCR产物是最简单的PCR定量方法。外对照,通常是质粒,一个已知量的标准稀释系列,能与样品中的靶序列平行扩增。并能得出这个标准稀释系列PCR产物起始物量的线性关系,在同一PCR 扩增循环中,用样品靶序列的起始量的相对值即可推测出来。但是这个定量过程必须在指数扩增期进行。事实上,为了得到统计学的可靠结果,对一个反应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产物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是必要的。这种方法甚至可以消除管与管之间的差异, 但不能消除样本与样本之间的差异。现在,有些研究人员趋向于用重组RNA 模板作为定量RNA 的标准。体外转录类似于RNA 靶序列的特异RNA可以纯化后作为外对照。但这种方法还须检测试管间的差异以增加试验的精确度。外对照PCR 定量可与巢式PCR 联合使用。巢式PCR已被广泛接受并基本有效地解决PCR中的非特异性。虽然在巢式PCR 反应中, 内外两对引物也将产生一些不同种类的非特异产物, 但其数量常常不能达到能干扰定量的水平。一些相对简单的非特异性检测方法可用于对巢式PCR产物进行定量。巢式PCR面临的问题始终是污染。对于外对照定量PCR 这种相对简单的方法,一个始终潜伏的问题是PCR 对试验过程中微小差异的敏感性,因受对外扩增效率的影响,有可能破坏实验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因此,建立一个外对照定量PCR,必须分析这个试验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限制程度。有学者通过扩增特异的IgH和TCRC的基因重排来粗略估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后的疾病残余水平。近两年来,使用外对照定量PCR 的文献较少。
二、 有限稀释PCR定量分析
有限稀释是一个在细胞生物学水平上建立起来的定量方法。属非竞争性外参照定量PCR 方法。方法为对检测标本进行梯度稀释后作PCR ,直至检测结果为阴性为止。这样即可依据PCR 检测阳性结果的最大稀释度结合外参照进行定量。这种方法可经过对阳性样本进行系列稀释直至靶序列不再被扩增来进行PCR定量。它基于使用一个定性全或无端点并假定混合物中一个或多个靶序列会导致一个阳性端点。稀释的程度用来计算起始靶分子的数量。为了增加这类定量方法的可重复性, 应使PCR 过程最佳化,一个或几个靶分子能被稳定检测出来。在每个稀释度均应进行多次反应,结果利用统计学泊松分布原理来计算。必须严格消除污染物,以免假阳性干扰正常结果。这种分析方法的突出优点是定量不依赖扩增效率, 但每个样品需要多次PCR 反应,工作繁琐。扩增产物的检测多采用凝胶电泳。本方法系统误差大,步骤繁琐,已淘汰。
顶部
荷塘青蛙![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1340
精华 0
积分 237
帖子 21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77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8-24
状态 离线
68
 
三、 内对照PCR 定量
从细胞材料中提取的核酸包含大量非靶序列的DNA或RNA,这为靶序列和细胞中的某个特异序列在同一个PCR管中共同扩增提供了便利。这个特异序列既不占据靶序列引物的结合位点,也不处于靶序列间,可作为一个内部标准,如细胞B2珠蛋白基因。靶序列和内对照在扩增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引物,靶序列的定量通过与内对照比较产物带的强度来进行。内对照在样品中DNA的数量、扩增效率、电泳上样量的变化都是标准化的。只有二者起始量、指数扩增期的效率相似,才能精确对靶序列定量。内对照PCR可以消除管与管之间的变异,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样本与样本之间的变异。内对照定量PCR 是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最近,Lee 等运用同源基因作内对照Q-PCR 快速检测21三体, 并认为这种方法可被用于21三体综合征的产前诊断。而Andrei等为了增加准确性利用双重内对照定量PCR同时扩增HIV病毒基因和宿主细胞特征基因HAL-DQa ,二者的比率作为DNA 水平感染程度指标,用以监测病毒复制情况和药物疗效评价。实验中所加入DNA的量对于一个成功的定量分析是非常关键的。太多的模板DNA 将会使复制过程饱和,不但会产生特异产物,而且会产生非特异产物。RNA内对照PCR 定量显得比较困难。目前普遍认为逆转录效率较低,是一个产生变量的重要来源。DNA标准不能用来监测逆转录步骤,而通过测量cDNA来推断mRNA通常比实际值低。因此,精确定量RNA,选用RNA 标准较合适。将内对照RNA与靶序列一起转录和扩增以弥补RT-PCR 较低的可重复性。Souaze等认为,这个反应的成功依赖于在反应过程中保持靶分子(TM)和内对照分子(ICM)数的等同,我们能通过调整TM/ICM 的比率来控制RT-PCR定量的精确性。TM( target molecule)即靶分子、ICM( internal control molecule)为内对照分子。当TM /ICM比率于0.66~1.5,最终结果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大约为10%,若TM /ICM = 2,则出错率达到60%。
四、 非竞争性对照基因定量法
本技术为靶序列和作为内标的对照序列(另一内源性基因 )在同一反应中共同扩增。此标准序列可控制DNA的量、可扩增性和管间扩增效率的变化。通过比较两个产物的颜色强度对靶基因定量。此法只有在靶基因和对照基因的数量及扩增效率相似时才能得到准确的定量结果。最好定量处于扩增指数期的PCR产物。扩增后可通过测量电泳带的相对强度而定量。
五、 竞争性定量PCR
竞争性定量PCR由于采用内参照的竞争性定量,克服了常规PCR 扩增效率不稳定的缺陷,各管间的差异得以避免,故在准确性方面比终点稀释法定量优越,是目前较理想的一种定量方法。最精确的DNA 和RNA 定量, 可以通过竞争PCR和竞争RT-PCR 获得。这个方法基于靶序列与一个已知浓度的内部标准在同一反应管中竞争性地共同扩增,二者具有相同引物的结合位点,以同一引物扩增,二者竞争引物、核苷酸和聚合酶。由于竞争作用,当一种模板量逐渐增加时,另一种模板扩增产量逐渐减少。两种模板PCR 产物的比值与两种初始状态时核酸含量的比值有关。当两种模板的拷贝数相等时,它们的扩增产物也基本相当, 这时初始反应体系中内部标准模板的量也就代表了被检测模板的量。如果这个竞争性的模板选择并构建恰当,在整个反应过程中扩增效率与靶序列扩增效率一致,就不一定要把反应限制在指数扩增期内。Klaus等认为这是竞争PCR技术最大的优点之一。但有学者认为,还是把竞争PCR 限制在指数扩增期,视结果为相对定量而不是绝对定量较好。竞争PCR 能消除管间及样本间的变异,定量范围较广,能够检测2 倍的差异。因此,这种方法被描述以来,就吸引了许多研究者,被广泛运用于细胞DNA、RNA 以及细菌核酸的定量检测。例如: 用竞争Q -PCR方法检测的患者血清HCV-RNA量与血清在感染潜伏期,特别是在以血清转氨酶升高为标志的感染活动期对病毒滴度进行检测。Simone等改进一种竞争性逆转录定量PCR (即pcPCR )检测样本中极少量的HBV mRNA,证实HBV不仅存在于PMBC中, 而且被其复制以提示PMBC可能是病毒肝外持续存在的场所之一。竞争性模板常通过修改靶序列的克隆来构建。如:一个小的限制性片段的插入、缺失或通过体外诱变导入一个新颖的酶切位点。另外, 包含同一引物结合位点的特异组织竞争物也可使用。
顶部
荷塘青蛙![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1340
精华 0
积分 237
帖子 21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77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8-24
状态 离线
69
 
尽管如此, 这种方法仍存在诸多不足: 竞争性模板制备较难, 需经反复测试, 实践中其与靶基因模板扩增效率很难达到完全相同; 内参照与靶基因相互作用, 内参照与靶基因是否会形成二聚体尚有待深入研究; 定量原理从根本上说仍是采用基于标准曲线的类推法, 单个标准品的点变异对定量结果影响较大。
六、 PATTY定量分析mRNA法
PATTY(PCR aided transcript titration assay)即PCR辅助的转录物滴定试验。此法是为克服竞争性 PCR的缺点而设计的,竞争性 PCR不能监控逆转录反应 ,且只有在竞争模板与未知模板浓度相近时才能获得准确结果。此法将突变cDNA再转录为 RNA作为内参照模板,整个试验设计类似于滴定系统 ,即等量的总RNA与递减量的内参照突变 RNA混合,逆转录成cDNA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酶切消化以区分两种RNA。由于内参照是递减量的,因此总有一份样品中含有等量的两种DNA,说明两者 RNA含量相同。
七、 PCR-ELISA法:
利用地高辛或生物素作为标记引物,扩增产物被固相板上特异的探针所结合,再加入抗地高辛或生物素酶标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最终酶使底物显色。常规的PCR-ELISA法只是定性实验,若加入内标,作出标准曲线,也可实现定量检测目的。
八、 荧光定量PCR
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Q-PCR)是新近才出现的一种定量PCR检测方法,可采用外参照的定量法,亦可采用内参照的定量方法。扩增后产物采用荧光显示, 定量方法多样化,算法更为精确。
九、 实时定量PCR技术
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既保持了PCR技术灵敏、快速的特点,又克服了以往PCR技术中存在的假阳性污染和不能进行准确定量的缺点。
十、 定量PCR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PCR扩增的动力学
用PCR对靶基因定量时,首先应考虑的是PCR扩增动力学的有关因素,每一次PCR产物均是下一次循环的底物,模板的扩增呈指数式。但是,DNA的每一次复制都是不完全的,故积累分子数N=NO(1+E)N,NO是初始靶DNA的分子数,E是扩增效率(指每次循环中参与复制的模板与总模板的比率),n是循环数。扩增效率的微小差异便可导致产物积累量的显著不同。效率受靶DNA的序列及长度,反应条件,尤其是受Y引物序列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即使同时使用同样的试剂及操作,同等反应条件,PCR法管与管间的扩增效率也有明显差别。
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扩增不在呈指数式进行,效率最终降为0,导致扩增产物的积累处于平台期,此时很可能意味着一个或几个反应组分已接近反应极限,或产物与模板在退火阶段同时竞争引物。达到平台期的PCR循环次数是不能预测的。指数式扩增期的长短也取决PCR中靶DNA的分子数。一般而言,从PCR扩增开始至平台期大约是20个循环,扩增产物可从经溴乙锭染色的电泳凝胶中观察到。
顶部
荷塘青蛙![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71340
精华 0
积分 237
帖子 213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771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8-24
状态 离线
70
 
(二) 样品的性质
样品性质可有显著差异,特别是临床样品。与良好样品相比,部分降解或不新鲜的样品显然含少量靶基因。靶基因的质量对逆转录PCR影响极大,因为RNA易于降解,且逆转录反应效果存在固有差异。这些重要的误差常被忽视,但只要对每份样品定量设置一个内参照,如第二基因或序列,即可获得很好控制。
第五节 荧光定量PCR 技术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项体外基因快速扩增检测技术。由于其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等优点,已迅速而广泛地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检测研究。但是用于临床基因诊断有许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不能准确定量;二是由于灵敏度高,操作不慎易交叉污染,产生假阳性。为了克服以上缺陷,人们采用了杂交法、竞争法和酶联法及尿苷酶降解法等办法,均不尽人意,直到最近荧光定量PCR ( Fluorescence Quan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Q-PCR) 的出现,才解决了上述问题。荧光定量PCR (FQ- PCR)检测技术,它融汇了PCR技术的核酸高效扩增,探针技术的高特异性,光谱技术的高敏感性和高精确定量的优点,直接探测PCR过程中荧光信号的变化以获得定量的结果。完全封闭操作,仪器直接读数,结果判断更客观真实,定量范围宽 (可包括0~108个拷贝/μL),且无需样品梯度稀释等特点。基于荧光能量传递技术( Fluorescence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通过受体发色团之间偶极-偶极的相互作用,能量从供体发色团转移到受体发色团,受体荧光染料发射出的荧光信号强度与DNA产量成正比,检测PCR 过程的荧光信号便可得知靶序列初始浓度。下面将详细介绍目前国内外几种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
一、 荧光定量PCR
(一) 荧光定量PCR 的原理简介
1. Taqman 技术 (图4-1)
美国PE公司于1996 年发明Taqman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基因检测。Taqman PCR的基本原理是在PCR的反应体系中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 ,并在引物 3′端的下游再设计一条带有双荧光标记的探针 ,该探针能与模板DNA发生特异性杂交。探针的5′端标记荧光报告基团 FAM (6-羧基荧光素,荧光发射值在518nm), 3′端标记荧光淬灭基团 TAMRA(6 -羧基四甲基丹诺明,荧光发射值在582nm),两者之间构成能量传递。探针的结构完整时,5′-FAM所发出的荧光被3′-TAMRA所吸收或抑制,不出现荧光信号的变化。随着 PCR反应的进行,由于Taq酶具有5′到3′外切酶的活性,当合成的新链移动到探针结合的位置S时 ,Taq酶将探针切断,探针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能量传递结构亦被破坏 ,3′TAMRA的淬灭作用被解除 ,5′FAM的荧光报告基团的荧光信号被释放出来。PCR每复制一个特异的核苷酸片段 ,就有一个探针被切断 ,同时一个荧光报告基团被释放出来。产物与荧光信号产生一对一的对应关系 ,随着产物的增加 ,荧光信号亦随之增强。在 PCR反应过程中检测反应体系中荧光信号连续不断的变化,当信号增强到某一阈值时(根据荧光信号基线的平均值和平均标准差,计算出以99.7 %的置信度大于平均值的荧光值,即为阈值),循环次数即循环阈值 Ct(cycle threshold,Ct)被记录下来。该循环参数 Ct和 PCR体系中起始模板数的对数之间有严格的线性关系 ,利用不同梯度的阳性定量标准模板扩增的 Ct值和该阳性定量标准的模板数经过对数拟和作图 ,制成标准曲线 ,再根据待测样品的 Ct值就可以准确的确定起始模板的数量,所以根据PCR反应液的的荧光强度即可计算出初始模板的数量。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