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 » 讨论区 » 经验共享 » 【讨论帖】药物的临床研究

采购询价

点击提交代表您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隐私政策》

 
需要登录并加入本群才可以回复和发新贴

标题:【讨论帖】药物的临床研究

is2011[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5851
精华 0
积分 510
帖子 680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4233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0-28
状态 离线
31
 
IIa属于Poc验证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32
 

再过一个小时启程出差。在启程前写点东西。
这次我想介绍两个概念,虽然连我自己也没有把握是否能介绍清楚:探索性研究(exploratory trial/study)和验证性/确证性研究(confirmatory trial/study)。
传统意义上,大家认为,所谓探索性研究是小规模的,也盲法可能也没有,初步看一下、探索一下临床是否有效。
这种研究当然应该算是探索性研究,但并非所有的探索性研究都如此,也有很大规模的,如上千例的、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研究,其实也是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和确证性研究,主要的区别在于:
是探索相关性,还是为了确定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这个,决定了探索性研究和确证性研究在很多方面的差异。前者,是探索性的,后者,是确证性的。
为了确定是因果关系,我们可能要较严格的设定研究人群(排除各种可能的并存的干扰因素)、然后前瞻性给予研究或对照药物,辅以随机乃至盲法,用相似操作的流程,最后用分析因果关系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当我们尽可能控制了所有已知乃至潜在未知的干扰因素,前瞻性观察A与B的区别后,以有效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出来的差异,我们认为该差异确实是治疗的不同(A或B)导致的,因此因果关系成立。
相应的,后者的入排条件会宽泛,虽然可能使用随机乃至盲法,但往往对合并治疗、并存疾病等条件较宽泛,操作上相对也较松,当然这个松不是说很多脱落、很多退出、很多misconducting乃至fraud,而是说方案在随访时点安排、每次随访的检查内容、用什么进行检查等等方面,往往比较宽泛(例如,以一个糖尿病研究为例,确证性临床会规定,对血糖和HBA1C这种关键指标,统一进行中心实验室检查,而探索性研究可能就是各个site在自己的检验科进行检查,甚至也不统一规定到底使用什么机器和试剂)。
探索性和确证性,在统计学上其实也有反映。
1、确证性临床,往往要考虑多重比较的correction等,而探索性不是很care这个
2、所有回归分析(线性、logistic、Cox等)的结论,全部是探索性的,不是确证性的,因为回归分析本身只能得出可能相关的结论——这是其方法学特点决定的。所以,确证性临床的确证性部分(确证性临床往往也会捎带做些探索性的事情,反正数据在那里)往往采用简单的t检验或是ANOVA,或是wilcoxon非参数检验的方法。
3、探索性研究的所有结论都是探索性的——仅供参考,因果关系尚未确立;而确认性研究除主要终点的结论外,其他也多是探索性的
4、所有方案中没有规定的事后分析(所谓post-hoc analysis)都属于探索性的,至于方案中描述过的,是探索还是确认,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能是确认性的,可能不是。
最后,纯理论的说,探索性研究的结论,不一定为真,需要进一步的确认性研究去肯定或者否定。
同时,各位同事也要记住,就算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也不一定就是确证性研究,可能也就是个探索性研究,其结论也只是属于仅供参考、不一定为真的性质。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33
 
关于0期,我基本同意楼上对其目的的描述,即“1)PK,但要在microdose studies; 2)PD,是MoA based study; ”,但是,这两个目的,在0期或者说转化研究中,重要性是截然不同的。
PK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副产品,因为用药了,抽血化验,就可以得到一定的PK数据。
主要目的,其实是PD,即临床前体外和动物研究观察到的药物作用机制,在人体这个复杂的系统上是否仍出现/存在。
FDA认为0期has no therapeutic or diagnostic intent ,也可以说对。
假设一个在研的肿瘤药物,临床前研究发现,它作用于某个靶点,可以引起某种肿瘤的细胞凋亡。0期目的,不是看这个药物是否可以延长OS(生存时间)或PFS(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等,它只是看这个药物在肿瘤患者人体中是否也会作用于这个靶点引起该肿瘤的细胞凋亡。
至于这种凋亡,是否会伴随OS或PFS的延长,那不是0期要看的。OS或PFS的延长是中后期临床研发(2/3期)要看的。
这是0期的特点,它只是用一个或数个marker来确认,临床前发现的那些作用机制,在人体是否存在,至于这些marker和作用机制,是否真的有临床治疗/诊断意义和价值,那是后期的事情。
所以,FDA认为0期has no therapeutic or diagnostic intent。
对于0期中的统计学,其实个人以为,和其他研究中的统计学一样。
统计学,或者说统计设计,是临床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0期也适用此点。
当然有国外的统计学家有戏谑之语,说研究是狗,统计就是狗尾巴,尾巴是狗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尾巴,这条狗~~~~但是狗摇动身体,尾巴就会动,但尾巴却动不了身体~~~很形象,其实对于任何临床研究都是如此。
在0期,我们一样会进行检测,会用些marker,相应的,会有background noise、variance等。
以前面的肿瘤细胞凋亡为例子,如果目的是要判断药物是否会显著引起肿瘤细胞凋亡(增加),也一样要考虑:
1、样本量?(一般不超过20,但是如果深究,这个不超过20的背后,是有统计学计算考虑的,即本身是统计学计算的结果,如同剂量探索中的爬坡试验3个一组一样,是有统计学道理的)
2、何种指标?何种变量?何种统计分析方法?
顶部
麦丽素1986[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80012
精华 0
积分 221
帖子 162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1596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12-19
状态 离线
34
 


QUOTE:
原帖由 生物迷 于 2015-11-14 11:48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关于0期,我基本同意楼上对其目的的描述,即“1)PK,但要在microdose studies; 2)PD,是MoA based study; ”,但是,这两个目的,在0期或者说转化研究中,重要性是截然不同的。
PK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个副产品,因为用药了,抽血化验,就可 ...

很好的内容!支持!
稍微有点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把PK和PD割裂开来看,并且比较它们俩的重要性。
在clinical pharmacology领域有一句很经典的话:There is no pharmacodynamics without pharmacokinetics and vice versa. 要实现药物的治疗目标,即达到其pharmacology,PK和PD是相辅相成的。特别在早期探索新临床阶段,PK/PD结合是非常紧密的,这一点和通常dose regiem都已经确定好了,只要关注endpoint的后期临床是最大的不同。
对于基于靶点的新药研发,比如一个在研药物,它的作用是抑制靶点A的磷酸化,我们把这个作为PD biomarker在早期探索性临床里去看,这是POM的早期探索性行动之一。这大家都没有异议。但PD effect(E)实际上和浓度C是有密切关系的,E不可能维持在一个水平不变。E怎么变,和C的关系怎样,临床上在哪个时间点去检测PD marker的E才是最合适的。这都是有讲究的,实际上是PD modeling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回过来,C又是怎么变的。大家都知道C-T(时间)的变化关系是PK回答的问题。所以最终结合起来,T-C-E三者之间的关系,即PK/PD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回答想要知道的问题。
我知道的LLY就是专门的PK/PD部门在负责早期临床的clinical pharmacology部分。但Pfizer负责这个的部门就叫clinical pharmacology. clinical pharmacology约等于clinical PK/PD。
另外,对于0期的PK分析,想吃了药就采血化验,不是那么简单的。基本上现在都要用到AMS,这是和一般概念上LC/MS/MS不同的东西,很贵,仪器贵、分析样品也贵。我不知道国内有多少单位已经有了AMS,更不知道有多少已经应用到了血药浓度检测这一领域。
顶部
生物迷[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3538
精华 2
积分 930
帖子 1192
信誉分 104
可用分 6986
专家分 2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24
状态 离线
35
 


QUOTE:
原帖由 麦丽素1986 于 2015-11-14 11:48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很好的内容!支持!
稍微有点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把PK和PD割裂开来看,并且比较它们俩的重要性。
在clinical pharmacology领域有一句很经典的话:There is no pharmacodynamics without pharmacokinetics and vice versa.  ...

首先,感谢提出疑问。
我也同意,剂量、PK和PD之间有密切关系。
我之所以割裂,是出于0期研究通常的目的。
因为PK研究的设计,和观察药物在人体是否有相似作用机制的设计,因为目的不同,所以很可能有很大出入。
同时,0期研究的剂量,未必是日后后期开发使用的剂量。
实际上,剂量探索有专门的dose finding和dose ranging研究,当然,这不是0期要讨论的内容了。
当然,少数0期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PK参数,此时可能就是PK是主要目的了。
顶部
mamamiya[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2974
精华 0
积分 653
帖子 986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5763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16
状态 离线
36
 
很好的内容!支持!
稍微有点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把PK和PD割裂开来看,并且比较它们俩的重要性。
在clinical pharmacology领域有一句很经典的话:There is no pharmacodynamics without pharmacokinetics and vice versa. 要实现药物的治疗目标,即达到其pharmacology,PK和PD是相辅相成的。特别在早期探索新临床阶段,PK/PD结合是非常紧密的,这一点和通常dose regiem都已经确定好了,只要关注endpoint的后期临床是最大的不同。
对于基于靶点的新药研发,比如一个在研药物,它的作用是抑制靶点A的磷酸化,我们把这个作为PD biomarker在早期探索性临床里去看,这是POM的早期探索性行动之一。这大家都没有异议。但PD effect(E)实际上和浓度C是有密切关系的,E不可能维持在一个水平不变。E怎么变,和C的关系怎样,临床上在哪个时间点去检测PD marker的E才是最合适的。这都是有讲究的,实际上是PD modeling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回过来,C又是怎么变的。大家都知道C-T(时间)的变化关系是PK回答的问题。所以最终结合起来,T-C-E三者之间的关系,即PK/PD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回答想要知道的问题。
我知道的LLY就是专门的PK/PD部门在负责早期临床的clinical pharmacology部分。但Pfizer负责这个的部门就叫clinical pharmacology. clinical pharmacology约等于clinical PK/PD。
另外,对于0期的PK分析,想吃了药就采血化验,不是那么简单的。基本上现在都要用到AMS,这是和一般概念上LC/MS/MS不同的东西,很贵,仪器贵、分析样品也贵。我不知道国内有多少单位已经有了AMS,更不知道有多少已经应用到了血药浓度检测这一领域。
......

---------------------------------------------------------------------------------------------------------------------------------------------------------------------------------------------------

实际上并不是将 PK 和 PD 割裂, 是 drug discovery 的二个主要关注点。 对 target base drug discovery 来说, scientist 最想 知道的 是这二点 (当然,Safety 是另一考虑)。但对 Phase 0, starting dose 是 microdosing, 是很难 看到 effect 的 。 所以, 有用的information 是 PK behavior, exposure in target organ (or tissue), potential response (biomarker).
顶部
mamamiya[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2974
精华 0
积分 653
帖子 986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5763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16
状态 离线
37
 

还有: “另外,对于0期的PK分析,想吃了药就采血化验,不是那么简单的。基本上现在都要用到AMS,这是和一般概念上LC/MS/MS不同的东西,很贵,仪器贵、分析样品也贵。我不知道国内有多少单位已经有了AMS,更不知道有多少已经应用到了血药浓度检测这一领域。: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microdosing 的 样品 都要 用 AMS。 PK 号的化合物 LC/MS/MS 完全 可以分析。 可以算一下, microdose 是 1/100 之一, 现在 配制高的 LC/MS/MS 不是很困难 LLOQ 就可得到 pg 级。 而正常的 血样 通常为 ng级,下降100 倍 这样 可以分析的。
顶部
sunbent[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114489
精华 0
积分 312
帖子 34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2518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3-9-25
状态 离线
38
 
实际上并不是将 PK 和 PD 割裂, 是 drug discovery 的二个主要关注点。 对 target base drug discovery 来说, scientist 最想 知道的 是这二点 (当然,Safety 是另一考虑)。但对 Phase 0, starting dose 是 microdosing, 是很难 看到 effect 的 。 所以, 有用的information 是 PK behavior, exposure in target organ (or tissue), potential response (biomarker).

===============================================================================================================

现在看起来,其实我和你的观点是接近的。在你提到的3个information里,有2个都是PK领域的(包括exposure in target organ),另外一个PD你也用的是potential。相反,在最初yuuyake的帖子里,有让我觉得强调PD而忽视PK的感觉。所以我才提出商榷,当然yuuyake其后也进一步表明了观点,基本没有大的分歧。我的观点很简单,在早期探索性临床里,PK/PD是不可分割的。
就我的经验来说,专门要做phase 0的化合物,可能有两个极端情况,一个是PD特别是靶点hit情况在临床前根本没办法做,或完全没法去预测人;另一个则是人体PK完全无法预测,或者预测风险太大。否则,一般来说,PK和早期探索性的PD在I期,都可以做。还有,在早期探索性临床里,是尽可能用少的样本数去回答尽可能多的问题,所以好的实验设计是很有必要的。过分的去区别这个试验是研究PK,那个试验是研究PD,在早期探索性临床里是比较奢侈的。当然,个人认识局限,欢迎拍砖。
顶部
sunbent[使用道具]
三级
Rank: 3Rank: 3


UID 114489
精华 0
积分 312
帖子 344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2518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3-9-25
状态 离线
39
 


QUOTE:
原帖由 mamamiya 于 2015-11-14 11:49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还有: “另外,对于0期的PK分析,想吃了药就采血化验,不是那么简单的。基本上现在都要用到AMS,这是和一般概念上LC/MS/MS不同的东西,很贵,仪器贵、分析样品也贵。我不知道国内有多少单位已经有了AMS,更不知道有多少已经应用到 ...

我想标红的这部分也是值得商榷的。LC/MS/MS达到pg级,现在的确不稀奇。不过这个指标指的是量,而非浓度。现在一般LC/MS/MS血药浓度分析 LLOQ做到0.1 ng/mL已经不错了。但这里浓度的ng级,是两回事。一般LC/MS/MS进样量10 uL也算多的了。0.1 ng/mL × 10 uL,实际上最终进质谱的量也就1 pg。而这个LLOQ水平对micro dosing还是不够的。
我没有见过用一般LC/MS/MS做phase 0实验的。如果你有相关资料,希望能分享一下。谢谢!
顶部
mamamiya[使用道具]
四级
Rank: 4


UID 72974
精华 0
积分 653
帖子 986
信誉分 100
可用分 5763
专家分 0
阅读权限 255
注册 2011-9-16
状态 离线
40
 


QUOTE:
原帖由 sunbent 于 2015-11-14 11:50 发表 bbcodeurl('http://bbs.antpedia.com/images/common/back.gif', '%s')

我想标红的这部分也是值得商榷的。LC/MS/MS达到pg级,现在的确不稀奇。不过这个指标指的是量,而非浓度。现在一般LC/MS/MS血药浓度分析 LLOQ做到0.1 ng/mL已经不错了。但这里浓度的ng级,是两回事。一般LC/MS/MS进样量10  ...

nice discussion.
Pls. find the Abstract of LC/MS/MS application on the Microdosing with a quick web search.
Adv Drug Deliv Rev. 2011 Jun 19;63(7):532-8. doi: 10.1016/j.addr.2011.02.004. Epub 2011 Feb 21.
Novel strategies for microdose studies using non-radiolabeled compounds.
Maeda K, Sugiyama Y.
Source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Pharmacokinetics, Graduate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Abstract
Microdose studies using non-radiolabeled compounds enable assessment of the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drug candidates in humans without the need to synthesize radiolabeled compounds.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quantification limits of many drugs measured by LC-MS/MS are low enough to allow estimation of their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a microdose. Our previous microdose studies with LC-MS/MS demonstrated the linear pharmacokinetics of fexofenadine between microdoses and therapeutic doses. We also obtained time profiles of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nicardipine and its multiple metabolites following administration of a microdose. A significant advantage of using non-radiolabeled compounds is the ability to perform cassette microdose studies. By administering multiple drug candidates to the same subject, we can select compounds with appropriate pharmacokinetic properties simultaneously. We can also clarify major factors dominating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drug candidates by cocktail microdosing of the test compounds and probe substrates with or without specific inhibitors for enzymes/transporters.
Copyright © 2011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