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免疫组化的染色前处理

免疫组化是利用已知的抗体或抗原检测组织细胞中未知的抗原或抗体的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些生物医药公司提供的免疫组化染色服务可用于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胚胎发育、神经解剖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一张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片是正确判断染色结果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提高免疫组化染色质量需要做好染色前处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是指在抗体上结合萤光或可呈色的化学物质,利用免疫学原理中抗原和抗体间专一性的结合反应,检测细胞或组织中是否有目标抗原的存在。免疫组化是一门将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同病理形态学方法相结合所形成的一门学科。美迪西是一家临床前CRO公司,提供免疫组化染色服务

免疫组化染色不只可以用来测知抗原的表现量也可观察抗原所表现的位置。只要是能够让抗体结合的物质,也就是具有抗原性的物质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病原体等都可侦测。免疫组化染色前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步:

1、取材

理想的取材厚度是0.2cm0.3cm,大多数实验室都认为组织在加热抗原修复过程中造成脱片的主要原因是取材过厚或脱水浸蜡处理不当所致。良好的取材、固定、脱水过程是免疫组化质控的前提,如果H&E切片都做不出满意的染色结果,那么免疫组化染色也将无从谈起,根本无法保证染色质量。

2、固定

在众多的组织固定液中如甲醛、乙醇、戊二醛、多聚甲醛等,不同的实验方法在使用上各有千秋。组织固定要及时和充分,固定的最基本作用是能更好的保持细胞和组织原有的形态结构,防止组织自溶,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终止或抑制外源性和内源性酶活性。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保存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和抗原性,防止抗原弥散。在组织固定液首选10%中性甲醛,固定时间在824h,固定液量>10倍组织块体积。

3、浸蜡

浸蜡温度应控制在5860℃左右,浸蜡用的石蜡应经常更换,以减少石蜡中二甲苯的含量。高温下的二甲苯容易使组织发脆,细胞收缩,更容易掉片。

4、切片厚度

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切片厚度为3-4微米。为防止在染色过程中脱片,需要使用硅化玻片裱片。切片的厚度在34μm之间,宜薄不宜厚。切片不能有刀痕、皱褶、气泡,否则在其相应的部位会伴有非特异性着色。切片在6570℃烤箱内烤片12h,但不能进行高温烤片,因为高温干燥条件下可以加速切片组织中的抗原氧化。

5、硅化玻片的制备

载玻片经酸洗冲洗干净后烤干;2%APES丙酮或无水酒精中浸泡12min;丙酮或无水酒精洗12分钟;蒸馏水浸洗12min;烤干备用。防脱玻片制备,要将未处理过的载玻片用2%盐酸浸泡24h,然后用流水充分的冲洗,用蒸馏水再冲洗2遍,再置于95%乙醇中浸泡2h,放入干燥箱烘干,待载玻片冷却后用丙酮稀释的APES工作液浸泡30s,取出自然晾干即可。

6、烤片

切片在60℃~65℃烤箱中烤片3060分钟左右。有些实验室采用烤片过夜。有资料称烤片温度超过60℃时,烤片时间超过18小时的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比烤4小时的切片要略弱。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均会影响抗原的活性,原因是在高温干燥条件下可以加速组织切片中抗原的氧化。

7、切片保存

一些实验室研究人员习惯将组织蜡块连续切片后长期保存在室温条件下,切片后的组织在室温下长期保存抗原可以损失。有研究发现在实验中发现蜡块切片后,在室温下保存三个月以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会出现减弱或阴性情况。切片保存半年多数的抗体不能出现阳性标记结果,保存一年以上仅有个别的切片能够有微弱的阳性表达,尤其核表达的抗原丢失更为突出。

8、脱蜡

免疫组化的脱蜡步骤与常规H&E脱蜡步骤相同,免疫组化实验室中脱蜡需与H&E常规脱蜡分离,以保证脱蜡彻底,否则可能导致染色结果的异常。

9、抗原修复

常用的修复方法有酶消化和热处理法。酶消化其中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最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