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年来研究们发现的那些结直肠癌新靶标

药物靶标是药物作用而实现疗效的目标分子,新靶标的发现对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膳食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构建合适的小鼠结肠癌模型是研究人类疾病机理、发现药物研发中的新靶标的好工具。近年来,不少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结直肠癌疾病的新靶标。

1、CYP单加氧酶

近日来自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使用一种代谢组学的方法,发现氧化偶氮甲烷(AOM/右旋糖酐硫酸酯钠(DSS)诱导的结肠癌小鼠血浆和结肠中的环氧脂肪酸(EpFA)的含量都升高了。EpFA是由细胞色素P450(CYP)单加氧酶产生的类二十烷代谢产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Research》上,CYP单加氧酶在结肠肿瘤组织和结肠癌细胞中高表达。

AOM/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癌模型是一种在致癌剂AOM和致炎剂DSS协同作用基础上,由炎症性肠病逐步发展为结直肠癌的炎症相关性癌症的研究模型。AOM/DSS模型能很好地模拟慢性肠道炎症诱发癌症的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炎症相关性癌症形成机制的研究。美迪西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各种有效的同种肿瘤移植模型,用来检测药物的有效性。常规的肿瘤疾病有:乳腺癌、肺癌、结肠癌、肾癌、DLBCL淋巴瘤等,通过大小鼠、仓鼠等进行动物实验。

研究者通过药物抑制或者遗传学清除CYP单加氧酶可以抑制AOM/DSS诱导小鼠体内产生结肠肿瘤。此外,利用1213-环氧十八烯酸(CYP单加氧酶代谢亚油酸产生的代谢物)处理细胞会增加细胞因子的产生以及JNK磷酸化,还会加剧小鼠体内AOM/DSS诱导的肿瘤的产生。这些数据表明过去不受重视的CYP单加氧酶信号通路被结肠癌上调,导致了癌症的发生发展,也将是预防或者治疗结肠癌的潜在治疗靶标。

2、miR-543

microRNAs作为转录后调控的关键分子在众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行使重要功能。miR-543是一个与癌症相关的mircoRNA,但是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并不清楚。我国有研究者在APCmin/+自发形成小鼠结肠癌模型AOM/DSS诱导的炎症相关肠癌模型的肿瘤组织中miR-543的表达水平呈现显著性降低。在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组织样本中miR-543的表达水平相对于正常的癌旁组织也有显著性下调,且这种下调与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和转移能力呈负相关。体外和体内实验表明,在结直肠癌细胞中过表达miR-543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相反,抑制miR-543的表达则可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通过在线数据库的筛选和体外实验的验证,该课题组进一步发现miR-543可通过直接靶向调控KRASMTA1HMGA2来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这些研究表明miR-543在结直肠癌的生长和转移进程中发挥负调控作用。

3、PHD3

我国有研究人员发现脯氨酸羟基化酶3PHD3)在结直肠癌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与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动物实验显示,抑制PHD3表达,可以显著加快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肿瘤的生成。专家指出,这一研究结果揭示了PHD3的新功能,有助于认识结直肠的生长机制。

4、CTBP基因

Utah州立大学Huntsman癌症研究协会研究员发现一种有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的靶标分子,这种分子在大约85%的结肠癌患者都存在。通过敲除这种经常被称为C-端结合蛋白(CTBP)的分子,研究人员使结肠腺瘤病(APC)基因发生突变的斑马鱼转危为安。

大量研究证实,人类APC基因发生突变会引发大肠瘜肉,最终发展为结肠癌。有85%的结肠癌与APC突变有关,新的研究发现CTBP有关的结肠癌比率也为85%CTBP与肿瘤的发生、进展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