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酵母双杂交技术在研究疾病致病机制方面的应用

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协调是细胞进行一切代谢活动的基础,而病原体蛋白和机体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酵母双杂交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者筛选与靶蛋白特异作用的候选蛋白,对于新药研发至关重要。一些公司提供酵母双杂交实验服务

酵母双杂交系统技术是在真核生物调控转录起始过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创建的,该系统是在真核生物酵母中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分析。在起始转录过程,反式转录激活因子发挥重要作用,它包括DNA结合结构域(DB)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D)。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能特异结合时,DB结合于已知基因的启动子,同时AD激活转录,将在酵母细胞内进行启动报告基因的表达,然后检测报告基因产物可判断诱饵蛋白和靶蛋白之间有无进行相互作用或特异结合。美迪西提供酵母双杂交实验服务,其具有独立优质实验室,专业实验人员,提供详细的酵母双杂交实验步骤、原始数据和图片、结果分析,可以出具权威检测数据报告。

酵母双杂交技术在检测疾病蛋白与人类细胞蛋白的相互作用,探讨疾病的致病机理及寻找药物靶标方面非常关键,可以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1、酵母双杂交技术在研究癌症机理方面的应用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抑癌蛋白p53的一个作用蛋白:转录因子CREBZFCREBZF的表达可增强p53的转录活性,保护HCT116细胞免受紫外线诱导的细胞死亡,还使得细胞对5-氟尿嘧啶这种能活化p53的抗癌化学治疗药物敏感,提示CREBZFp53的抑癌活性起正调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癌症调节因子。

有研究者在其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5-8F细胞系的酵母双杂交文库和稳定表达FLOT2Y2HGold酵母菌株;筛选出了与Flot2蛋白相互作用的4个候选蛋白并进行了初步的鉴定,为进一步研究Flot2的功能及其在鼻咽癌的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2、酵母双杂交技术在研究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机制上的应用

研究者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出与埃博拉病毒(EBOV)GPVP30NPL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用于研究GPVP30NPL蛋白在EBOV传染病中的生物学功能[1]。方法利用重组PCR技术构建诱饵质粒pGBKT7-GPpGBKT7-VP30pGBKT7-NPpGBKT7-L,将诱饵菌株与人肝cDNA文库菌株进行杂交筛选,对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再利用酵母回复性实验进一步验证,排除假阳性结果。

结果成功构建了诱饵质粒pGBKT7-GPpGBKT7-VP30pGBKT7-NPpGBKT7-L,筛选出6个可能与GPVP30NPL蛋白有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分别是COMMD1ALBPSMD8APOA2CYP2E1HP。酵母回复性实验进一步说明了COMMD1APOA2NP蛋白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因此运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出了多个可能与EBOVGPVP30NPL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捕获蛋白,为研究EBO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参考。

酵母双杂交技术在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可能的治疗方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基因组研究的深入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酵母双杂交在新药研发的领域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泛。

[1]运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埃博拉病毒GPVP30NPL蛋白存在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