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大黄素抑制结肠癌细胞作用研究

跟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一样,蒽醌类化合物也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这类化合物也成为一种潜在有效的抗癌药物。芦荟大黄素属于蒽醌类化合物,是从芦荟、大黄中提取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不仅芦荟大黄素具有抗肿瘤活性,以芦荟大黄素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一些化合物通过化合物活性测试研究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活性还要强于先导化合物芦荟大黄素。为了给芦荟大黄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有研究者进行了芦荟大黄素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由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理因素的差异,药物在体内各组织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因为药物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不能进行药物的组织分布考察,所以进行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来探讨药物的组织分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者进行了芦荟大黄素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还有研究者以天然产物芦荟大黄素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芦荟大黄素唑类衍生物,通过化合物活性测试研究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活性强于先导化合物芦荟大黄素。美迪西是一家医药研发外包服务公司,在上海建立了一家集化合物合成、化合物活性筛选、结构生物学、药效学评价、药代学评价和毒理学评价为一体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综合技术服务平台。

1、芦荟大黄素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研究芦荟大黄素在动物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组织分布,可以为探讨芦荟大黄素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研究者建立了小鼠血浆和组织中芦荟大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芦荟大黄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1]。方法是小鼠灌胃给予52.226.113.05mg/kg浓度芦荟大黄素后,采集血浆及组织样品,经固相萃取法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测定芦荟大黄素浓度。采用VenusilXBPC18(L)(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7525),柱温30℃,激发波长:435nm,发射波长:515nm

结果发现在小鼠血浆和组织中,芦荟大黄素浓度在0.0114μg/ml3.420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准确度在85.9%104.4%范围内。芦荟大黄素在小鼠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芦荟大黄素在胃、肠都有较好的吸收。芦荟大黄素因具有脂溶性较好的特性,在脂肪的分布相对较高。组织分布研究发现芦荟大黄素在肝、肾、小肠中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液。因此该实验建立的HPLC-FLD操作简便、精密度高,适用于芦荟大黄素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研究,为芦荟大黄素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芦荟大黄素(AE)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的根和块茎中含有的一种活性成分,也是芦荟中含有的重要的药理成分羟基蒽醌衍生物中的一种。其作为中药中的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发现它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抗肿瘤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阻滞细胞周期、介导细胞凋亡、抗癌细胞转移以及作为光敏剂等发挥抗肿瘤作用。

2、芦荟大黄素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作用研究

研究者以天然产物芦荟大黄素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合成了6个未见报道的芦荟大黄素唑类衍生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证[2]。以5-氟尿嘧啶(5-Fu)为阳性对照药,采用MTT比色法进行化合物抑制人体结肠癌细胞HCT116的体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活性强于先导化合物芦荟大黄素。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芦荟大黄素的抗肿瘤作用颇感兴趣。目前,芦荟大黄素对于抗肿瘤,抗癌防癌,预防肝癌,肺癌等疾病,有着明显的效果,因此如何将芦荟大黄素应用于临床研究成为药物开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