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药物制剂辅料,被广泛用于片剂、胶囊、软膏和膜剂等传统剂型中,它是药剂中的重要助剂,可在药物中发挥润湿、乳化、增溶和分散等作用,一般在进行处方筛选时会将表面活性剂作为一个考查指标来研究。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影响可以体现在一些容易水解的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使稳定性增加,而有些表面活性剂会使药物分解速度加快,因此在进行药物制剂处方筛选时需要通过实验,选择正确的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是指能显著降低表面张力的化合物,根据疏水基的结构可分为:直链、支链、芳香链、含氟长链等;根据亲水基可分为:羧酸盐、硫酸酯盐、聚环氧乙烷类等;根据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是否解离及其电性,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的影响作用可以体现在增溶和稳定这2个作用上面。

1、
表面活性剂的增溶和稳定作用

(1)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

使乳状液稳定存在加入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其稳定作用为乳化作用。非极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加入表面活性剂增大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称为增溶。用于增溶的表面活性剂为增溶剂,被增溶的物质为增溶剂。

增溶剂具有增溶、乳化和润湿等作用,可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制剂中药物含量,使药物以足量的浓度到达组织部位而起到治疗作用,因此是药物制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迪西的制剂研发团队与国内外知名大中型药企有过合作成功的案例,在创新药和仿制药的研究、申报中积累了10余年的经验,可以同时申报FDACFDA以及EMEA,提供涵盖创新药和仿制药的一站式、系统化制剂研发服务,满足客户在不同研发阶段的需求,致力于在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创新制剂等提供合同研发服务。

如从由草药提取的不少有效成分,如丹参酮、大黄素、苦参碱以及挥发性成分如薄荷油、按叶油、鱼腥草素等在水中的溶解度远远低于治疗所需浓度。使用增溶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最常用的主要是吐温类,尤其是吐温-80。表面活性剂还可以作为崩解辅助剂,能增加药物润湿性,促进水分透入,使片剂容易崩解,常用的有吐温-80、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醇磺酸钠等,用量一般为0.2%

(2)表面活性剂的稳定作用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可防止某些药物的氧化和水解。如维生素AD都极不稳定,易于氧化失效,若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增溶,则能防止其氧化,在室温的破坏速度很慢,比醋酸维生素A混悬液或维生素A的溶液稳定得多。这是因为他们被增溶在胶团之内,与氧隔绝,从而维生素A分子上的不饱和位置受到了保护,金属离子催化作用也很少受影响。又如肥皂溶液能防止某些药物水解,这可能是由于胶团上的电荷排斥,或胶团阻碍了促进水分的H+OH-接近之故。但若胶团不能排斥阻碍他们,则与在水中溶液一样,不能防止药物的水解,有时也可能由于胶团上电荷吸引了H+OH-,反而促进了药物水解。

2、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处方筛选的考察指标

在进行药物制剂处方筛选时,需要考察表面活性剂这一因素。为了选择适宜比例的油、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有研究者筛选缬沙坦自微乳化药物传递系统的处方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是考察了缬沙坦在不同油相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通过绘制三元相图,依据自微乳区域及制剂自乳化后粒径的考察,筛选微乳处方。

结果通过处方研究确定了最优处方为含药4%、油相35%、表面活性剂45%和助表面活性剂20%

3、表面活性剂在药物聚乳酸纳米粒稳定性上的研究

有研究者采用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聚乳酸纳米粒(PLA-NPs),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比较了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PLA-NPs的稳定性。研究者以5-氨基荧光素(5-AF)为模型药物,研究了4种不同性质表面活性剂修饰的PLA-NPspH值为7.4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药物释放行为。

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性质对PLA-NPs稳定性和体外药物释放行为均产生影响。

总之表面活性剂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进行药物制剂处方筛选和处方设计时,需要考察表明活性剂这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