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安 院士 植物遗传育种

谢华安,男,汉族,1941年生,现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1959年毕业于龙岩农校,1964年福建农学院函授毕业。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首创的"单季稻制种"方案的提出,为福建省推广杂交水稻提供了更好的技术保障。有人说,他和袁隆平院士等中国的水稻育种专家的科技成果,奠定了中国人在本世纪内实现养活自己的科技基础。

59至69年 任永安县大陶农业中学、县农业中学、永安农业职业学校教师;
69至72年 任叁明地区五七干校农业组副组长、技术员;
72至95年 歷任叁明市农科所研究人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副研究员、研究员;
96年至今 任福建省农科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福建省科协副主席、农业部科技委常委、福建农林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省农学会副会长、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杂交水稻被世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20世纪世界农业的伟大创举、中国对全球“粮食工程”和“种子工程”的重大贡献和人类遗传育种科学研究的一次伟大飞跃。

主要科研成果有:

1、培育成功"明恢63"获三明行署科技成果特等奖(第一位);

2、杂交水稻新组合"汕优63"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位);

3、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的选育与利用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位,1998年);

4、杂交水稻新组合"V优63"(第一位,1991年)和杂交水稻早熟组合"V优77"(第二位,1991年)均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5、杂交水稻组合"汕优77"(第二位,1994年)获三明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6、杂交水稻组合"汕优78"获三明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位,1986年);

7、杂交水稻组合"四汕优63"获三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位,1985年);

8、杂交水稻组合汕优72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三位,1998年)。

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杂交水稻中季繁殖制种技术》(1982年),《灿型杂交水稻汕优63及其恢复系明恢63的选育研究》(1987年),《杂交早稻威优77及其恢复系明恢77的选育研究》(1992年),《灿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1994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良种"汕优63"Ⅰ培育的理论与实践》(1996年),《杂交水稻恢复系和强优组合选育进展》(1996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良种"汕优63"Ⅱ主要农艺学与生物学特性》(1997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良种"汕优63"Ⅲ光合特性与光的利用率》(1997年),《明恢63的选育与利用》(1998年)。


出生闽西农村、学历不高的谢华安,凭藉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为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并在国际保持领先地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于1981年选育成功"明恢63优良恢复系",并以其配组成功组合品种"汕优63"。目前,该品种已成为20世纪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品种,至1999年止,其在全国的推广面积已达9亿多亩,净增粮食600多亿公斤,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人说,他和袁隆平院士等中国的水稻育种专家的科技成果,奠定了中国人在本世纪内实现养活自己的科技基础。中国杂交水稻被世界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20世纪世界农业的伟大创举、中国对全球"粮食工程"和"种子工程"的重大贡献和人类遗传育种科学研究的一次伟大飞跃。


由于谢院长在杂交水稻领域的突出贡献,曾多次荣获从全国到省、市各级政府授予的科技先进工作者、标兵、双文明标兵及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是"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以及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八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中华农业科教奖、王丹萍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获得者,并且是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获得者。






[ 本帖最后由 miracle 于 2007-12-28 11:47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