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花满枝: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的悄然转变

攀枝花--攀西大裂谷的英雄花,以坚韧耐旱、生命力顽强著称,花开时节满树红云;攀枝花--中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历经西部大开发十年洗礼,从昔日的“西部钢城”,成功转型为如今的“中国钒钛之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攀枝花因资源建市,依资源立市,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开发型城市。就是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千分之一的土地,蕴藏着中国61%、世界11%的钒,中国75%、世界30%的钛,以及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丰富的水能、生物和光热资源。如今,攀枝花已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钒钛、钢铁、能源和化工基地。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2000年到2009年已整整10年。攀枝花市跳出资源型城市“开发-兴盛-枯竭-衰败”的发展怪圈,实现了从“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发展模式的华丽转型……这里边浸透着攀枝花市西部开发办的艰苦努力:10年来,攀枝花市西部开发办共整理、研究、储备项目1000余个,从中筛选出重点项目200余个上报四川省攀西办,并争取了大量的攀西资金。

  “这10年不仅是岁月的变迁,更是一座城市脱胎换骨的转变。”攀枝花市西部开发办副主任战丽萍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攀枝花西部开发的画卷:10年来,攀枝花依托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建成了二滩水电站、钢城集团、攀枝花钒钛工业园区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工业园区,形成了钢铁、钒钛、能源、化工等优势支柱产业群。200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是2000年的4.4倍;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0元,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5583元,增长10.3%,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

  攀枝花地处横断山系南段,是长江上游的重点国有林区和水源涵养区。10年来,攀枝花实施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60.2万亩,实施封山育林255.7万亩,实施飞播造林63.4万亩,实施森林抚育26.5万亩。全市新增森林面积4.8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增加了477万立方米,森林质量逐年提高,森林植被不断增加,森林生态功能逐渐得到恢复,生态明显改善。

  同样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努力攀枝花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观。2005年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8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有力地推动了攀枝花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据攀枝花市委书记赵爱明介绍,在西部大开发的新阶段,攀枝花发展规划将在保护环境、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突出四大发展重点: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推进战略资源集约开发,加快打造高水平的战略资源开发基地;二是坚持不懈地推进生产型工业城市向综合型宜居城市转型,加快打造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三是坚持不懈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四是坚持不懈地推动特色旅游大发展,加快打造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