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广水市人大“两步走”力保百姓饮水安全

  6月18日,湖北广水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全市饮用水安全保障专题询问动员会。这不仅标志着该市人大开展的首次专题询问工作正式启动,而且标志着该市人大实施的保障饮水安全“两步走”战略迈入第两步。


  广水市地处湖北省北部偏东,位于长江、淮河流域之间,是一个封闭性流域,境内百川皆为源头,无一客水入境,年人均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0%,全省平均水平的63.5%,属于资源性缺水地区。2010年8月以来,该市遭受特大干旱,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全市8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水量严重不足、水质急剧下降。一时间,无水可饮、无干净水可饮的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三年内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有关保障饮水安全的建议达到8件。为此,新一届市人大常委会把保障饮用水安全列为监督重点,立足市情,决定用两年时间、分“两步走”,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开展监督,分步解决群众饮水安全保障中的水量和水质问题。


  未雨绸缪 确保生命之水长流面对持续干旱的严峻形势,市人大常委会果断决定把保障群众有水吃问题列入2012年监督计划。新年伊始,就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奔赴应山、广水两个城区的饮用水水源地霞家河、飞沙河、许家冲三大水库,实地察看水情。3月份,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饮用水安全保障的专项工作报告。针对霞家河库存水量严重不足,广水城区已经出现隔天供水的局面,东部三个乡镇共16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危机,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加强节水宣传,消除群众恐慌,确保社会稳定;要求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千方百计保供水。7月份,常委会又结合重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了再督办,要求政府不等不靠,尽快实施应、广两城同网供水工程,确保春节前两个城区能够并网,实现由应山城区向广水城区送水。


  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采纳人大建议,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资3150万元,上半年启动了城区应急供水一、二期工程,铺设供水管道24公里,实现城乡供水管网对接,缓解了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压力。随着旱情的加剧,广水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告急, 9月份又筹资7800万元,紧急启动应急供水三期工程,全力推进两城同网供水。该工程设计工期18个月,经过水利部门日夜奋战三个半月,2013年1月9日工程全线贯通,创造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广水速度”,确保了广水城区供水安全。


  一心为民 确保生命之水常清“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在听取和审议法定专项工作报告、做好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将着重抓好饮用水安全保障专题询问、代表建议办理专题询问、工作评议三项监督工作,倾力保障群众饮有净水、食有美食、病有良医、住有宜居。”2013年1月17日,在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新华向全市人大代表报告工作时庄严承诺。


  为组织好饮用水安全保障专题询问工作,切实提高全市饮用水质量,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召开主任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制定了《关于对全市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开展专题询问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本次专题询问6月中旬正式启动,历时半年,分准备、调研、询问、沟通、整改五个阶段,主要围绕水源地保护、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资金使用、水污染防治、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水质监测六个方面展开。根据询问的范围和内容,常委会成立水源地保护、城市饮水、农村饮水、农村面源污染和水污染防治、水质监测五个专题调研组,分别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和相关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广泛开展大调研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明社民在动员讲话中强调,这次专题询问,要通过“五个搞清”,达到“五个推动”,实现“四个目标”,即:搞清相关部门、乡镇、企业在保障饮用水安全中所担负的职责,搞清当前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搞清饮用水水质的真实情况,搞清近两年城市供水、农村饮水、水污染防治三大工程的建设情况,搞清广大代表、群众对饮水安全还有哪些突出反映;推动“两法一标准”(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贯彻实施,推动城乡供水管网建设,推动综合护水治水工作,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推动饮用水质量明显提高;实现水法观念普遍增强,饮用水安全保障管控机制基本完善,饮用水质量基本达标,人民群众比较满意。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增强保障饮用水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大专题询问当作促进工作的战场、改进工作的赛场、检验工作的考场,尽早谋划,扎实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交出一份让代表、群众、社会满意的答卷。


  动员会后,调研组的全体成员开展了集中培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