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帖】雾霾颗粒物上附着的化学物质的检测问题

各位老大们,大家好!
      相信大家最近手机都被柴徽因刷屏了吧?小弟有个疑问,那个视频中她使用一种便携设备用称重法检测pm2.5,然后把那个采样膜交给实验室帮她检测颗粒物上面附着的化学物质成分。小弟觉得这个检测是不是应该是用气质做的?那如果用气质的话怎么把颗粒物上的化学组分气化呢?是直接放进顶空瓶后加热气化然后取顶空气体进样,还是用甲醇之类的溶剂洗脱然后再进液体样呢?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些?又是为啥呢?还有,她说实验室告诉她那个里面有几十种化学物质,其中有十几种致癌物,而且其中的苯并a芘超标好像是10几倍。从她这段话可以看出,实验室检测出了几十种物质,那我估计是不是就是用的气质?可是用气质的话如果不进标样做曲线的话只能半定量吧?通过半定量得出这个结论是不是有可能草率了一点?而如果进标样的话由于事先不知道成分,只能事后进单标,这样准确性好吗?或者他是之前用的内标法?
      我觉得柴静这个调查挺好的,就是如果在视频末尾附上一些实验数据和实验条件就更有说服力了。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yyaxw84 (2015-3-28 09:57:40)

    PM2.5中化学物质的检测,十多年前就有标准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已经比较成熟,楼主说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 松子儿 (2015-3-28 09:58:00)

    啊?小弟确实不知道,大哥指点一下吧,应该是哪套标准?小弟最近想写一些跟这个相关的文章,老大不吝赐教啊
  • hyuu (2015-3-28 09:58:20)

    用气质测的。也有一些项目用液相或者液质来测会比较好
    参考的标准方法有很多,
    国内常用的比如HJ 77.2-2008 环境空气和废气 二恶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国家环境保护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增补版)-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439-1995 环境空气 苯并芘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附录,苯并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等等。
    一般测定灰尘中吸附的化学物质,都是把滤膜剪成小块,放在溶剂(甲醇、乙腈、丙酮、正己烷都有可能)中超声波萃取,再上机测定的
  • bangqi_k (2015-3-28 09:58:41)

    空气中的苯并a芘主要存在于颗粒物中,所以用滤膜吸附颗粒物后索氏提取,再用仪器分析,可以用气质,有相关的标准HJ 646-2013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发布稿)。调查是不错呵小崔一样引起了社会关注,没看过,希望用的方法都是标准方法,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 lgm (2015-3-28 09:59:00)

    相信柴静找的是检测部门,会按标准检测。
  • 松子儿 (2015-3-28 09:59:28)


    讲的太清楚了,这些标准里面我只有GB/T 18883-2002还算简单看过一点。
    因为没看到关于苯并芘的附录,所以并不清楚具体这个怎么检测。
    我只是比较疑惑,柴静的视频中只使用了一种采样方法,就是用滤膜采样。那么这一种采样方法就可以完成这么多(多了不说,至少有她说的10几种致癌物)物质的检测吗?比如18883里面对甲醛的检测是建议使用液体吸收后分光光度法比色,对苯的检测建议使用炭管采样后气相检测,对tvoc的检测是建议用tenax管采样后上气相,对氡气好像是闪烁瓶法。这几种物质的检测先不说最后的检测手段完全不同,就连前期的样本采集也是差异巨大啊。那么柴静仅仅使用滤膜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进行采样,这样行吗?
    原文由 雨木霖(mickeylin) 发表:
    用气质测的。也有一些项目用液相或者液质来测会比较好
    参考的标准方法有很多,
    国内常用的比如HJ 77.2-2008 环境空气和废气 二恶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国家环境保护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增补版)-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439-1995 环境空气 苯并芘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附录,苯并芘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等等。
    一般测定灰尘中吸附的化学物质,都是把滤膜剪成小块,放在溶剂(甲醇、乙腈、丙酮、正己烷都有可能)中超声波萃取,再上机测定的
  • hyuu (2015-3-28 09:59:54)

    因为柴静的调查是针对PM2.5中的毒性的。
    并不是针对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如苯系物、甲醛、VOC的。
    所以人家自然也就不需要去测定这些项目。
    而且毕竟柴静本人不是专业人士,她只是清华大学一些研究生的一个PM2.5毒性研究的课题中的参与者(调查对象)之一罢了
  • lgm (2015-3-28 10:00:10)

    只要大家关注环境污染问题,这个调查就很成功。
  • 松子儿 (2015-3-28 10:00:37)

    QUOTE:

    原帖由 hyuu 于 2015-3-28 09:59 发表
    因为柴静的调查是针对PM2.5中的毒性的。
    并不是针对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如苯系物、甲醛、VOC的。
    所以人家自然也就不需要去测定这些项目。
    而且毕竟柴静本人不是专业人士,她只是清华大学一些研究生的一个PM2.5毒性研究 ...
    谢老大回复!
    我的意思是,那些如苯系物,甲醛之类的不会附着在pm2.5的颗粒上吗?如果附着的话,那就应该会被检测出来的。我理解的pm2.5是个载体,也就是说应该能附着很多符合某种特性的物质。既然苯并芘和多环芳径还有不少苯系物都被检出了,为啥会没有甲醛呢?你想,她背着这个在户内户外呆了24小时连续采样,那么她在室内的时间少说也有8个小时左右。家里空气中一定有pm2.5,那么家里空气中的甲醛按说应该会吸附一部分在pm2.5上面,那么也就应该被她采集到了。以她用的设备应该不难检测出来啊。如果检测出来而不写出这一部分污染物的话是不是检测的主观性稍微强了一些呢,毕竟说道毒性,甲醛肯定不低。。。
  • hyuu (2015-3-28 10:01:00)

    QUOTE:

    原帖由 松子儿 于 2015-3-28 10:00 发表

    谢老大回复!
    我的意思是,那些如苯系物,甲醛之类的不会附着在pm2.5的颗粒上吗?如果附着的话,那就应该会被检测出来的。我理解的pm2.5是个载体,也就是说应该能附着很多符合某种特性的物质。既然苯并芘和多环芳径还有不少苯系 ...
    每种检测手段,必然都是主要拿来检测某一种或某一类型物质的。
    按照当时的情况,柴静当天如果炒菜了的话,炒菜产生的二恶英类是很高的。而要说到毒性,在二恶英、苯并[a]芘这些污染物面前,甲醛简直就是没毒的了。
    如果拿着滤膜采样,采集到颗粒物,洗脱之后用GC/MS或者LC/MS来测定有机物,那的确测不出甲醛来。
    苯倒是有可能测出来的。只是苯的毒性也不大(指的是相对二恶英来说毒性不大)
    不过。。。有关系么?
    苯、甲醛主要都不是附着于颗粒物上的。这些都是室内装修常见污染物,而室外都是很少的
  • lgm (2015-3-28 10:01:15)

    测时甲醛需要另外一套东西。
  • 松子儿 (2015-3-28 10:01:34)

    QUOTE:

    原帖由 hyuu 于 2015-3-28 10:01 发表

    每种检测手段,必然都是主要拿来检测某一种或某一类型物质的。
    按照当时的情况,柴静当天如果炒菜了的话,炒菜产生的二恶英类是很高的。而要说到毒性,在二恶英、苯并[a]芘这些污染物面前,甲醛简直就是没毒的了。
    如果拿着滤 ...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以为既然空气中有甲醛,而颗粒物又可以吸附甲醛,那么从颗粒物上洗脱出来的一定会有甲醛呢。看来我的理解有误,是否是因为这么采集到的甲醛的含量会微乎其微,低过了检测限?
    关于毒性来说,苯和甲醛都属于IARC的一类致癌物,按说应该是比较列害了,不过和苯并芘哪个毒确实不太了解。
    也就是说实际上苯和甲醛是不易被颗粒物吸附的,所以虽然空气中的甲醛浓度可能并不低,但是被吸附到颗粒物上的却没有多少是吧?那么还有个小问题,那个视频上面使用过的滤膜是黑色的,据说是黑炭类物质。活性炭吸附有机蒸汽的能力相对来说较强,那么那个黑炭的吸附能力如何呢?如果黑炭属于同类物质,是否吸附能力也不低?这样的话按说应该可以通过洗脱检测到甲醛了。
  • 松子儿 (2015-3-28 10:01:52)

    QUOTE:

    原帖由 lgm 于 2015-3-28 10:01 发表
    测时甲醛需要另外一套东西。
    恩,这个我同意,抛开这个视频可能存在的zz和jj目的,这个视频确实起到了让大家重视环境的作用。
  • hyuu (2015-3-28 10:02:13)

    QUOTE:

    原帖由 松子儿 于 2015-3-28 10:01 发表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以为既然空气中有甲醛,而颗粒物又可以吸附甲醛,那么从颗粒物上洗脱出来的一定会有甲醛呢。看来我的理解有误,是否是因为这么采集到的甲醛的含量会微乎其微,低过了检测限?
    关于毒性来说,苯和甲醛都属于IARC ...
    颗粒物可并不都是炭啊。。。
    各种二氧化硅(土)、有机物、无机物、高沸点的烃类、汽油煤油的液滴,炒菜飘出来的油烟,铅或者其他的金属细颗粒,烧一些东西的不完全产物(最严重的是木柴)
    都是有可能变成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的。
    其实PM2.5没啥神秘的,就是比一般灰尘细一点的灰尘而已。
  • jingling845 (2015-3-28 10:02:33)

    甲醛也可以用气相色谱法
  • star#room (2015-3-28 10:02:55)

    QUOTE:

    原帖由 松子儿 于 2015-3-28 10:01 发表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以为既然空气中有甲醛,而颗粒物又可以吸附甲醛,那么从颗粒物上洗脱出来的一定会有甲醛呢。看来我的理解有误,是否是因为这么采集到的甲醛的含量会微乎其微,低过了检测限?
    关于毒性来说,苯和甲醛都属于IARC ...
    再用多环芳烃打个比方,苯环多于5个的主要存在于颗粒物中,4个以下的主要存在于空气中,4个苯环的两种都有,这就可以看出来,各种不同的化合物在空气中存在形式都不同,那么测试方法尤其是采集方法就大相径庭。颗粒物中的用滤膜固定颗粒物然后萃取,空气中的就只能用吸附剂(比如聚氨酯泡沫)直接吸附下来然后萃取测试。黑炭的吸附能力未经证实,比表面积不详,不能与活性炭比较。空气中的甲醛可以用吸收液吸收分光光度法测试,也是有标准的,滤膜吸附肯定测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