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讨论】有感于聚光科技利用近红外技术鉴别种子 [打印本页]

作者: teddy    时间: 2014-7-16 15:21     标题: 【讨论】有感于聚光科技利用近红外技术鉴别种子

论坛最近有一个关于聚光科技利用近红外技术鉴定玉米种子并有不少设备销售的消息,很受震动,国产设备结合国内现实需要开发相应的设备和模型,完美结合才能打开市场。

一个问题是,通过该设备和内置的模型可以鉴定种子是哪家的还是可以测定那个品种还是发芽率?

声明:提到企业名称或产品,并不表明作者支持或反对该技术或设备。
作者: vbnm    时间: 2014-7-16 15:22

实际情况不得而知 但那句话:测试结果完全满足客户需求
深刻的表示怀疑。众所周知近红外的模型很难建立,而且外界的干扰很多。我们做过烟草以及谷类方面的实验,前期大量的样品进行模型支撑才可以。到现在还是很难实现非常好的建模效果

所以,我认为这个新闻广告的成分很大。
作者: 艰苦奋斗    时间: 2014-7-16 15:22

首先本人一直对聚光科技近红外有很好的印象,近红外系列产品毕竟融入了严衍禄教授多年的心血和经验。对于聚光科技的发展表示支持。
不过大概看了一下那篇报道,报道中指出采用 仿生模式识别 技术进行的识别,不过本人对于 非线性理论 应用于近红外有些难以理解。
并不是说 非线性理论 不好,但是这种理论没办法与近红外结合,给出合理的解释。
其实感觉现在近红外的地位在中国还是有些尴尬,一部分做化学分析的老师不愿意接受近红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可解读性,如果用采用难以解释的计量学原理去分析解读性较差的近红外,感觉就行是用一个随机模型去买彩票一样。
纵观一下世界上的近红外研究,好像只有中国人在采用各种NB的算法去发文章,搞科研了。
作者: 风往尘香    时间: 2014-7-16 15:23

月亮好,新年了,圣诞了,中国登上月亮了,出来透透气. 很想念你们呢,祝节日快乐!
作者: adg    时间: 2014-7-16 15:24

"测试结果完全满足客户需求": 关键不知道客户的要求是什么, 能满足要求是应该有技术指标的,例如检测准确度\误差了\识别率\......., 期望多了解呢.如果的确有这样的应用模型,对于我国种子行业质量的监管也是个好方向.

的确模型的建立需要很多的样本量, 不知这个模型是建立在多少的样本基础上?
作者: ass    时间: 2014-7-16 15:24

也没办法,不使用一些别人看不懂的方法, 看起来不深, 影响因子上不去.多理解吧.

的确中国众多的科研教学单位买了很多进口或国产的近红外设备, 很多都闲置了. 开发的模型大多也就是预测一下结果,发表一些文章. 其实还是企业的需求大, 如何将科研与企业的需求建立起来,应该是中国近红外研发和应用走出尴尬的一条路径吧. 这需要近红外设备企业与科研单位和应用单位的合作.
作者: happydream    时间: 2014-7-16 15:25

应该是可以使用,但完全满足,我也表示怀疑。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客户的要求太低?
作者: jiankufanhan    时间: 2014-7-16 15:26

非线性的话,用ANN算法?不过ANN话说需要特大量的样本。
作者: nmn    时间: 2014-7-16 15:26

老师出来支持近红外版面发展
作者: shuishui    时间: 2014-7-16 15:27

种子的量是很大的,关键不知其分析方法。
作者: teddy    时间: 2014-7-16 15:28

科研单位的仪器确实浪费了,发表的文章中,选择定标的样本数一般都不多,其实是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
作者: vbnm    时间: 2014-7-16 15:28

其实国外的近红外报道用的算法也都很简单,大都体现一种化学思想在里面,一般看到非线性的文章90%是中国人写的,另外10%是中国人挂名的。

如果排除掉哪些创新性的可理解的算法,感觉一篇报道近红外的新的应用方向的文章要比漂亮算法有价值得多。
作者: 艰苦奋斗    时间: 2014-7-16 15:29

ANN那是扯淡!!!!

在非线性算法里都是我觉着最次的,相比之下SVM还可靠点
作者: adg    时间: 2014-7-16 15:31

SVM话说预测能力更好?
作者: ass    时间: 2014-7-16 15:31

SVM还勉强能解释一下,稍微有一点意义,算是线性学习机的升级版。

ANN就是拿着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在那瞎算,算出个结果给你看
作者: happydream    时间: 2014-7-16 15:32

学习了。。。。
作者: jiankufanhan    时间: 2014-7-16 15:35

我最近想利用我那个便携式的近红外测定有机猪肉和常规猪肉在脂肪酸组成或肌间脂肪组成上的差异,不知能否成功.肉的颜色问题和水含量高,不知是否会影响.到时请你帮助搞个可行的计算方法,可否??
作者: jiushi    时间: 2014-7-16 15:36

我最近想利用我那个便携式的近红外测定有机猪肉和常规猪肉在脂肪酸组成或肌间脂肪组成上的差异,不知能否成功.肉的颜色问题和水含量高,不知是否会影响.到时请你帮助搞个可行的计算方法,可否??
作者: nmn    时间: 2014-7-16 15:37

你们两位能否各写各贴子,针对ANN和SVM算法,也让大家了解一些计算的原理和代表什么,我们也学习一下,讨论一下
作者: shuishui    时间: 2014-7-16 15:38

你们两位能否各写各贴子,针对ANN和SVM算法,也让大家了解一些计算的原理和代表什么,我们也学习一下,讨论一下
作者: teddy    时间: 2014-7-16 15:39

个人感觉核偏最小二乘法(KPLS) 比较有前途。SVM在做大量数据的时候运算量比较大。需要用各种方法去找最优的函数,见过报道有用ANN的,有用粒子群算法的。用核偏最小二乘可以降低运算量。
作者: vbnm    时间: 2014-7-16 15:40

老师您用的哪款仪器呀?直接测猪肉的话感觉很难。

这种生物组织属于强散射介质,可能光谱的差异会很大呀。

不过我记得农大电院王忠义老师那做过一种挺有趣的仪器,是空间分辨检测的近红外仪器,根据不同检测器的位置检测不同深度的信号。不过具体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

至于算法的事情,老师要是愿意,我挺愿意帮忙的,原来实验室有一些关于SVM的matlab程序,我可以当时帮您要一下。
作者: 艰苦奋斗    时间: 2014-7-16 15:40

我最近想利用我那个便携式的近红外测定有机猪肉和常规猪肉在脂肪酸组成或肌间脂肪组成上的差异,不知能否成功.肉的颜色问题和水含量高,不知是否会影响.到时请你帮助搞个可行的计算方法,可否??

老师您用的哪款仪器呀?直接测猪肉的话感觉很难。

这种生物组织属于强散射介质,可能光谱的差异会很大呀。

不过我记得农大电院王忠义老师那做过一种挺有趣的仪器,是空间分辨检测的近红外仪器,根据不同检测器的位置检测不同深度的信号。不过具体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

至于算法的事情,老师要是愿意,我挺愿意帮忙的,原来实验室有一些关于SVM的matlab程序,我可以当时帮您要一下。

我那款时Polychromix的那款1600-2500nm的便携式设备。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检测的那种。不过去年让Thermo给收购了。最近Thermo的技术人员还拿了一款他们最新的便携式设备来交流。新设备到是屏幕大些,可以触动检测的开关有三个。

就猪肉检测而言,我也担心水分太高以及位置选不好会影响检测光谱的采集,另外接触的压力也可能影响结果。不过我还是想试试,毕竟如果能够预测:定性或定量,在现场鉴别有机或常规猪肉也算是是一种手段吧。
作者: adg    时间: 2014-7-16 15:42

我最近想利用我那个便携式的近红外测定有机猪肉和常规猪肉在脂肪酸组成或肌间脂肪组成上的差异,不知能否成功.肉的颜色问题和水含量高,不知是否会影响.到时请你帮助搞个可行的计算方法,可否??

老师您用的哪款仪器呀?直接测猪肉的话感觉很难。

这种生物组织属于强散射介质,可能光谱的差异会很大呀。

不过我记得农大电院王忠义老师那做过一种挺有趣的仪器,是空间分辨检测的近红外仪器,根据不同检测器的位置检测不同深度的信号。不过具体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

至于算法的事情,老师要是愿意,我挺愿意帮忙的,原来实验室有一些关于SVM的matlab程序,我可以当时帮您要一下。

我那款时Polychromix的那款1600-2500nm的便携式设备。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检测的那种。不过去年让Thermo给收购了。最近Thermo的技术人员还拿了一款他们最新的便携式设备来交流。新设备到是屏幕大些,可以触动检测的开关有三个。

就猪肉检测而言,我也担心水分太高以及位置选不好会影响检测光谱的采集,另外接触的压力也可能影响结果。不过我还是想试试,毕竟如果能够预测:定性或定量,在现场鉴别有机或常规猪肉也算是是一种手段吧。
作者: ass    时间: 2014-7-16 15:42

老师您用的哪款仪器呀?直接测猪肉的话感觉很难。

这种生物组织属于强散射介质,可能光谱的差异会很大呀。

不过我记得农大电院王忠义老师那做过一种挺有趣的仪器,是空间分辨检测的近红外仪器,根据不同检测器的位置检测不同深度的信号。不过具体怎么回事我也说不清楚……

至于算法的事情,老师要是愿意,我挺愿意帮忙的,原来实验室有一些关于SVM的matlab程序,我可以当时帮您要一下。

我那款时Polychromix的那款1600-2500nm的便携式设备。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检测的那种。不过去年让Thermo给收购了。最近Thermo的技术人员还拿了一款他们最新的便携式设备来交流。新设备到是屏幕大些,可以触动检测的开关有三个。

就猪肉检测而言,我也担心水分太高以及位置选不好会影响检测光谱的采集,另外接触的压力也可能影响结果。不过我还是想试试,毕竟如果能够预测:定性或定量,在现场鉴别有机或常规猪肉也算是是一种手段吧。

其实您也可以联系一下那个的 王忠义 老师,他们一直在做猪肉的检测,从光谱到电阻抗,做得研究很深入。

不过直接使用近红外做猪肉好像也在尝试中……

您担心的水分也确实是个问题,另外感觉样品量和代表性也不像粮食饲料那样容易获得。

不过恕我冒昧,我个人感觉便携式仪器的性能和台式还是有差距的,如果一上来就是用便携式近红外测能得到好的结果最好,但是存在一定的风险呀。如果可以先使用台式仪器做一下预实验,看看是否可行,然后再改用便携式。如果台式测的结果不好,那便携式……

至于算法,定量选波段可能使用MWPLS会比较好一些,我之前也尝试自己做了一个简单的定性波段选择的小算法,到时候可以帮您试试。哈哈
作者: happydream    时间: 2014-7-16 15:43

样品我计划有机猪肉和常规猪肉瘦肉和肥肉各40个(瘦肉和肥肉都是40个),分别建模.
作者: iop    时间: 2014-7-16 15:43

好的,如果您有需要我的地方,可以邮件联系我,athosmi@163.com
作者: jiankufanhan    时间: 2014-7-16 15:44

呵呵  看来国力在提升了哟  可以可贺




欢迎光临 分析测试百科 (http://bbs.antpedia.com/) Powered by Discuz!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