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之间的隔膜有多大?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行业之间的隔膜有多大?
最近一个热议的帖子体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即使在外界看来很密切的医药行业彼此间同样存在很深的隔膜,相互之间的不了解简直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就不用说外部是如何理解、揣测甚至臆测这个行业了。

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多认为(至少部分人)认为制药行业是暴利行业,事实可能部分如此,但在中国真正赚得很多的毕竟是少数,其中绝大多数是具有专利产品或质量好的跨国公司,国内企业的“暴利"已经按市场规则被”平均"分配至数目众多的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医药公司乃至最后的终端-医院与医生。那些依然相信制药行业是朝阳产业的人恐怕不能相信在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6000家制药企业多数处于勉强维持的境遇。

在部分医疗从业者的眼中,制药行业的从业者不过是一些依靠给医院乃至医生送回扣的人而已,甚至在收取回扣的同时还轻视这些人。我为这些人感到遗憾,就如同我为送回扣、收回扣的行为同样感到遗憾一样。

反过来说,制药行业的从业者不会面临医疗从业者一般说面临的那种直接压力与风险,所以也很难深刻理解医疗从业者发出的牢骚与抱怨。除了抱怨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还抱怨目前的医疗环境。其实目前的医疗环境从硬件上来说确实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内在的“软件”受到了破坏,不仅是对医疗从业者,也是对患者。彼此间的信任不说荡然无存也差不多了。保守性治疗因举证倒置而成为必然的选择,患者的经济负担加重而产生的怨气往往直接倾斜在了直接的对象身上。医疗从业者多数是省心疲惫,尽管收入总体来说还不错,但多数人不愿意自己的下一代继续从事此行业。而制药行业的情况远没有这么严重。

有不同的背景,理解有不同是很正常的;有问题可以拿出来交流,但如果因不同意见而流于低俗的语言攻击就有失身份了。即使意见不同也可以保留,不可能一定要让别人同意你的意见。有的人似乎有辩论的强烈嗜好,为了辩论而辩论。

顺便说说医疗从业人员的待遇问题。医生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呢?情况很复杂,不同地区、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职位、不同科室的待遇肯定不同,但一般来说,应该与当地公务员的收入差不多可能是较合理的。我个人的理解是:如果工作后10年能一次性买房或还清贷款,房屋面积人均30-40M可能是比较合理的。我的同学毕业已经10年以上了,从事医疗行业的同学绝大多数已经达到了上述标准,但在北京上海的同学压力要大一些。相对来说,制药行业从业人员的收入不如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差距在50%左右。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行业之间的隔膜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