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前,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临床多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该技术具有微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多种优势。但该技术文献报道中是用于新鲜骨折的治疗,其对于老年陈旧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研究,鲜有报道。最近,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的Shengzhong等实施了一项临床研究,对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疼痛性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其初步研究报告发表于近期出版的Injury杂志上。

对于PVP手术的改良措施大致包括如下要点:C臂透视下侧位相上经皮插入导针,导针进入1.5cm后于进针点处做一0.5cm切口。经此切口向深层分离至深筋膜。将穿刺针直接抵于硬化的骨质,在进入椎体前中1/3处停止进针。经导针建立直径4mm的工作通道。应用3mm间盘钳经此通道咬处硬化骨质,在压缩椎体的终板间创建一较大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椎体高度的重建。之后,透视下向处理过的椎体中注入骨水泥。
研究共包括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间因症状性陈旧OVCF接受改良PVP治疗的患者16例(23椎)。术前所有患者均行站立正侧位X线和MRI检查。在术前和术后1周、6月、12月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每名患者的疼痛程度。测量椎体中线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

研究结果表明,患者的VAS、ODI、矢状面Cobb角分别从术前的平均7.8、72.3%和38.2°,降低到术后的3.1、26.8%和21.5°(P<0.05)。椎骨中线平均高度从术前的13.8mm增加到术后的26.6 mm(P<0.05)。术后未见感染、神经损伤、肺栓塞或死亡病例。

改良PVP手术能增加骨水泥填充空间,且有利于椎体高度的恢复,其可作为疼痛性陈旧OVCF的最佳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