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筛选细胞单克隆稳定株的好方法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求助]筛选细胞单克隆稳定株的好方法


发现做细胞稳定株时,不同人有不同的方法。不过我看见很多人做得很累,也未必能得到稳定株。所以我打算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总结一下,供大家讨论参考。

材料:
细胞:CHO
质粒:筛选基因和目的基因共表达的质粒
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

操作:转染→混合板培养及检测→单克隆培养及检测

转染:主要按照Lipofectamine2000说明书进行。见其Plasmid DNA Transfection ,按Adherent cells进行。说明书推荐DNA用0.8μg,实际我们在估计DNA的量时,每个人估的结果相差很远。不过DNA加多点加少点,问题并不大,只是影响有表达的单克隆数目而已。下面还是详述一下转染步骤。在24孔板中以约0.5-2*106的细胞数量种板,一般要多种一孔细胞,不做转染的,用于做阴性对照。第二天,换上新鲜培养基,准备转染。将DNA和50μl IMDM或DMEM混合。在另一管中,将Lipofectamine2000与50μl IMDM或DMEM混合,静置5min。然后将两管的内含物混合均匀,静置20min.把混合液加到CHO细胞培养基里,轻摇24孔板,使液体混合均匀。置入培养箱,24h后,胰酶消化已转染的细胞,将全孔的细胞铺到直径10cm的细胞板上,换上新鲜的培养基。

混合板培养及检测:
第二天,换上选择性培养基。我的经验是,加入两种选择元素可以大大增加得到有表达株的得率。在做缺陷型CHO细胞时,我试过只用无HT的培养基进行选择,也试过除了不加HT以外,还加入另一种抗生素培养.结果,前者得到的表达株很少,大概十分之一的细胞有表达;而后者,则是百分百的细胞有表达。
从这第二天开始,大概每过三四天就换一次选择性培养基。而且每天观察细胞。你会发现,刚稀释的细胞稀稀落落能将10cm的细胞板覆盖。但过了几天后,细胞开始凋亡。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细胞凋亡的方式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观察,最好之前做个预实验,将未转染的细胞在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下培养,观察其死亡的方式和形态。如果只用无HT的培养基,细胞不会程序性死亡,它只会老死。这个过程比较慢,一般来说,缺陷型CHO在不含HT的培养基培养一周后仍然是活着的,但它不能分裂。至于这种情况下缺陷型细胞最多能活多久,我就没有研究过了。如果用G418作选择性培养基,则细胞是变小变圆后,漂浮起来而死的。一般在加入G418后10天左右发生作用。如果用Zeocin培养,细胞就不是变圆变小,而是直接在原处变扁,核变大,最后细胞膜也不存在了。当然,其死后的碎片也会漂在培养基中。相对来说,G418引起的死亡是最容易辩认和观察的,而Zeocin引起的死亡则有点难辩认,无HT的培养基就只能靠“等”其死亡了。
在这段时间里,除了观察到原来的细胞死亡之外,还会看见一些细胞开始分裂而形成一个个细胞群落。有人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挑单克隆了。这个时候挑到的单克隆也许并不稳定。所以我没有在这个时候挑,我让这个10cm细胞板里的细胞继续生长死亡。我只是每天观察换液。细胞群落越分裂所占面积越大,直到群落与群落间连接起来了。这段时间或者稍后点的时间,还可以观察到第二轮死亡。G418培养的细胞比较容易观察,而其它两种选择性培养基则较难观察。但不管我们有没有觉察到,这第二轮死亡是在进行着的。很好理解,第一轮死亡的细胞是没有转染进DNA的细胞,所以死得最快。这第二轮死亡的细胞也许是DNA转染进细胞了,但没有整合进染色体;也可能是整合进染色体了,但所在位置不稳定,目标蛋白的表达对细胞产生毒性。这些细胞都活不久,所以进行着第二轮死亡。如果不等细胞板里的细胞进行第二轮死亡而匆匆挑单克隆,这一轮死亡就会发生在挑完单克隆之后,表现为所挑的单克隆不稳定。
等第二轮死亡完成后,剩下的细胞一般都是比较稳定的。这时,换上少一点的培养基,然后过三四天,就可以检测培养基或消化点细胞来检测细胞内有无表达了。确定有表达之后,再挑单克隆,就信心百倍了。不过,也有可能混合板里的表达量很低,未必能检测得到。
在我使用过的选择性培养基来说,从第一次换选择性培养基开始,大概都是经历20天,就可以完成第二轮死亡了。其它选择性培养基的具体情况就不太清楚了,最好用未转染的细胞做做预实验,看进行一轮死亡要多长时间。

单克隆培养及检测:
这个时候,要挑单克隆了。别怕细胞已经长满了整个10cm细胞板。因为在细胞刚开始分裂的地方,那里的细胞是最厚的,在日光灯下就可以看到。将这些细胞最厚处的细胞用黄枪头刮下来,放到96孔板里。要注意,无论是用96孔板还是用24孔板,如果要检测培养基里是否有表达的话,一定不要使用外围的孔。因为那些孔蒸发得很快。但这些孔里面也一定要有液体,才能保证里面的孔少蒸发,而且周边环境一样。
96孔板里预先加一点胰酶,细胞放进孔里后,让其消化一下,然后加入培养基,吹打分散细胞。细胞经过分散之后,会长得比较快,而且长得比较均匀,便于后面判断是否可以检测细胞。96孔板里的细胞可能会长得很快,要每天观察,培养基变色了就马上换。细胞长到一定数量时,也有可能分布不均匀,再用胰酶消化,加入培养基吹打,使其分布均匀。
如果要检测的是培养基,那么,下面的问题不存在。如果要检测细胞,那么,就要想办法保留点细胞。要么待孔里的细胞分裂到一定数目,再种板,每孔细胞种两孔。要么就是取细胞检测时,不要将loading buffer直接加入孔里,而是用胰酶消化细胞取走。这样,孔里总会剩下一点细胞,就再加入培养基,让这些细胞重新长起来。
细胞长满孔后,就可以换培养基,两三天或更长时间后取样检测了。如果要挑最高表达量的细胞株,就要统一取样时间的标准,因为各孔细胞的原始数量不一,所以生长速度也不一。比如,要细胞汇合度达到100%时,换液,72h后取样检测。

流程小结如下:
种板→转染→稀释→换选择性培养基→混合板经历两次死亡→检测混合板是否有表达→挑单克隆→检测筛选高表达株

讨论:
我知道筛选单克隆的方法因人而各有不同,具体操作可谓相去甚远。我以这个方法成功筛选单克隆已经有四次了,是百分百的成功率。其实该方法的亮点在于混合板的培养。有很多人并不注意这个步骤,因而花费了很多功夫,最后发现得到的单克隆不稳定,要么培养多两代就死了,要么保种后复苏就死了。我自己就试过一次,没有做混合板培养这一步,结果发现挑到的单克隆大多数不稳定。有的会死掉,有的虽然活着但丢失了目标蛋白的表达,有的保种复苏后也没了目标蛋白的表达。因此,我觉得现在用的这个方法很好。
有的人担心混合板培养后,实际上单克隆之间已经互相混杂在一起,挑单克隆时其实挑到的是混合株。那么,我要说:是的。这种方法的确可认为挑到的是混合株。不过它的混合程度不高,就是说,所谓的“单克隆”可能最多就是四五株真正的单克隆的混合。但是,我们真的需要真正的单克隆吗?其实很多实验是不需要真正的单克隆的,只要有表达了就已经满足需要了。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再理会是否为真正的单克隆了。其实,即便一开始是真的单克隆,在培养数代后,也会有分化的。另一情况下,当我们需要真正的单克隆时,只要把这株所谓的“单克隆”稀释成非常稀的浓度,铺在直径10cm细胞板里,就可制备成单个的细胞,那么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单克隆了。而这样做,比起一开始就把转染细胞稀释成非常稀去制备单克隆,又省力又保险。也许还可以省时间,因为跳过混合板这步,得到的细胞多数时候是很不稳定的,结果又要从头开始做了。
这个方法虽然好用,但我还没有其它细胞中尝试过。而CHO细胞,其野生型和DHFR缺陷型我都试过了。当然,有些细胞很容易得到稳定的表达株。CHO细胞在表达鼠源基因或带鼠源信号肽的蛋白时,也很容易得到稳定株。这些时候就不需要经过混合板培养这一步了。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求助]筛选细胞单克隆稳定株的好方法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ending (2012-5-10 17:05:55)


    请教楼主,我转染的是HEPG2,使用G418筛选,在经过20天筛选后,我直接消化传代,然后扩大培养,再准备做表达检测,没有进行单克隆挑选,不知这样行不行,
  • october7 (2012-5-10 17:06:30)


    二楼的,进步进行单克隆挑选看你的实验要求.瞬时表达也能收集少量样品.
  • kswl870 (2012-5-10 17:06:52)

    我不是说瞬时表达,实验要求也比较稳定的转染,收集细胞后测表达.western blot,测指标,不知道单克隆需要吗???
  • 了了 (2012-5-10 17:07:43)

    我觉得你的实验可能是需要稳定表达株是吧?如果你要做目的蛋白与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的话,我想你不需要挑单克隆了。
  • ritou1985 (2012-5-10 17:09:03)

    请教楼主和各位,做细胞融合筛选单克隆细胞株制备抗体,可不可以用你说的这个方法,或者在其过程中可以有和你的过程类似的步骤以促进细胞株稳定?“混合板培养”和我们细胞筛选中96——〉24孔扩大后再亚克隆是不是类似呢?
    因为如楼主讲的“比起一开始就把转染细胞稀释成非常稀去制备单克隆,又省力又保险。也许还可以省时间,因为跳过混合板这步,得到的细胞多数时候是很不稳定的,结果又要从头开始做了。”我们在做细胞融合筛选阳性克隆时也常遇到。
    有一点是,我们要的阳性细胞负担着分泌抗体的重任,所以总容易被非分泌细胞竞争抑制生长,所以我们的克隆一定要100%纯。
  • utt0989 (2012-5-10 17:25:20)

    不知道楼主转染后,是怎么个比例放到10cm dish 中的, 我们是从24孔转染,1:5 放到96孔中的,然后在加药的。我在想如果稀释比例不恰当的话,在混合板中很容易出现好多克隆连成一片, 最终就可能挑不出克隆了。
查看完整回复请点击这里:
[求助]筛选细胞单克隆稳定株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