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压增幅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风险男女有别

一项新研究显示:脉压(PP)增幅可以高度准确的预测男性和女性在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方面的差异。动脉硬化导致的脉压增幅减少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上女性较男性危险更大。

研究作者VéroniqueRegnault博士(法国南锡deLorraine大学)和他的同事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012年5月15号刊上解释道,肱动脉脉压(BPP)和颈动脉脉压脉(CPP)之间的差异是脉压增幅的一生理标志,这种差异随时间推移衰减。

Regnault博士的小组最近指出,肱动脉脉压、颈动脉脉压以及肱动脉脉压与颈动脉脉压比值(肱/颈比),都是有意义并独立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其中对心血管疾病死亡最有效的预测指标是“肱/颈比”。相比绝经前妇女而言,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在男性及绝经后妇女中更常见,Regnault等人通过比较肱动脉脉压、颈动脉脉压及“肱/颈比”这些指标对死亡率的各自预测作用,来研究“肱/颈比”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研究纳入72437例男性(平均年龄41岁)和52714例女性(平均年龄39岁)。在12年的随访中发现,有3028例男性及969例女性死亡。

对于年龄55岁及以上的人来说,“肱/颈比”对死亡的影响女性比男性高三倍。包括了肱动脉压力、年龄、体重及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肱/颈比”对全因死亡率校正后的危险比为1.51(男性)及2.46(女性)(p<0.0001)。对于心血管疾病死亡来说,校正后的危险比男性为1.81,而女性则是4.46。在年轻男性和大于等于55岁的男性之间,“肱/颈比”对死亡的影响相似(危险比1.44vs1.65)。而女性中,“肱/颈比”的影响从年轻女性的危险比3.19,增加到老年女性的5.6(p<0.01)。

根据先前的研究,Regnault博士等人称,“造成这种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推测可能是绝经期的变化,特别是通过它对大血管性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独立于老化过程的其他方面,雌激素缺失对颈动脉及肱动脉血管壁似乎起到了特殊有害的作用,其增加了动脉硬化和降低了血管的弹性,作者介绍道。

当大部分关于女性的血压研究集中在平均动脉压和小动脉的总体外周阻力时,Regnault博士等人提出他们的研究证明了稳定的压力、脉压和脉动的区域分布都对心血管疾病的预后有影响。

作者进一步指明,他们的研究是第一次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动脉硬化所致的流行病学结果在男性和女性的并不相同,这也意味着对“肱/颈比”的解释需要考虑到雌激素的状态,绝经期的激素治疗在动脉硬化和波反射的作用必须需进一步彻底的研究。因此,作者“根据这样的基础推断,男性与女性最佳的降压药物治疗可能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