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高值 适合我省的低碳农业技术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生态高值 适合我省的低碳农业技术
 科学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农业已成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悉,我省不仅在加快低碳农业研究,而且大有可为:让农民通过科学生产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也可以像森林碳汇一样出售,为农民带来更多收益。5月10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农科院的有关专家。针对我省自然资源条件、农业生产特点,专家林超文、朱永清提出以下加快发展我省低碳农业的技术措施——

  中低产田改造

  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和培肥力度,降低单位碳排放。

  调查显示,全省5919万亩耕地中,高产耕地占40%,中低产耕地占60%。我省的中低产土主要是坡耕地,约占旱耕地面积的70%,坡耕地产量水平仅为高产地的60%,每年每亩少产粮食约150公斤;中低产田主要是冬水下湿田,约占田面积的45%,比一般高产两季田平均每年每亩少产粮食约180公斤。因此,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提高高产耕地比例,在氮肥施用水平相当、农业氧化亚氮和氧化氮排放量不变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更多的粮食产出,降低单位粮食产出碳排放水平,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同时,我省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近亿吨,多数是被“付之一炬”,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焚烧秸秆不仅直接释放碳,还可加快土壤有机碳的分解损失,而秸秆还田则可以缓解土壤有机碳的下降,培肥地力。此外,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秸秆饲用、秸秆发电、秸秆碳化等是继秸秆还田处理后,适合我省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方式。

  调整种植业结构

  发展饲草种植,提高种养业效率。

  我们省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但我省主要种植制度为 “麦-玉-苕”三熟制,占旱三熟面积的70%以上,该种植模式产出的玉米籽粒、红苕薯块、苕藤等的主要用途是饲料,产出的大量玉米、小麦秸秆难以利用,不仅造成近50%生物产量的浪费,还对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压力。而发展饲草种植,适全我省高积温寡日照气候特点,增加了1~2次生长旺盛期,缩短了覆盖差的生育前期,避免了生长缓慢的生育后期,这在生理功能上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提高了整个种植制度的光合效率,从而提高了作物有效产量,种植饲草营养物质的产量一般相当于生产籽粒的营养物质的2倍~4倍。

  培育新品种

  培育抗高温、耐干旱、作物生长发育期长的品种,推广高产作物品种,增加多年生牧草种植,大力栽培木本植物等,以提高耕作土地中的碳素储备水平。培育新型氮素高效利用农作物的农业新品种,是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开发培育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品种,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有助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

  推广高效种植技术

  垄作免耕:过度耕作使土壤中的碳素释放,是农业排放碳的主要途径。垄作免耕可以通过保存土壤中的碳含量、减少耕作动力投入、提高土壤肥力等多方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科学合理施肥:农业施肥不但会通过影响地上植被的生物量来影响土壤碳源的供应量,而且还会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决定土壤呼吸强度。因此,农业施肥必然会引起土壤碳库的变化。通过对土壤增施有机肥,减缓土壤有机质腐烂,缩短有机粪肥的田间暴露时间,减少土地耕作活动,改善土壤水分管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向大气的排放量。此外,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作物需求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数量,避免农田土壤中氮肥过剩;增加有机肥使用数量,改善农田土壤的通气条件和酸碱度;尽量减少农田土壤耕作,大力栽培地面覆盖植物;使用氮肥硝化还原抑制剂等,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量。

  覆膜节水灌溉:水稻覆膜技术不仅节水,还能提高肥料利用率,有效降低氧化亚氮排放量。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较大幅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大大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应高度重视农技节水技术,根据作物生长周期,需求饱和度进行适时、适量供水,实现节水、增产和增效。

  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害作用,全面普及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积极推广农药增效剂和农药替代品,加强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以恢复和保持农田生态平衡,达到控害、保产、保益、保环境、保安全、增效益的目的。

  推广农村沼气工程

  农村沼气工程的实施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并且可以通过交易减排的温室气体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村沼气工程不但能解决农村燃料能源问题,节约大量薪柴、煤炭资源,也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沼渣还可作为有机肥在农田中施用,代替常规化肥,节省农民对能源和肥料等的支出。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生态高值 适合我省的低碳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