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薄煤自动化开采引领“采煤不见人”时代

采煤设备安装在只有一桌子高的极薄煤层中,工作面看不到一个采煤工人,人员在距离采煤工作面260m以外的自动化操作室远距离操作。

    随着采煤司机摁下启动按钮,隆隆的机器声打破了地层深处亘古的沉寂,综采设备自如的移溜,割煤,顶溜,整个工序一气呵成。坐在操控室通过视频随时掌握生产状况,尘封数亿年的黑宝石源源不断被运出地面——这是冀中能源峰峰集团薛村矿二采区94702薄煤综采工作面无人值守远程自动化开采的作业场景。

    “挑战薄煤极限,开启数字时代,只见乌金滚滚,不见矿工身影”。这便是峰峰集团薄煤自动化开采的真实写照。

    非凡的“破冰之旅”

    目前,这项在煤炭开采中被称为“薄煤综采远程自动化开采”的高新技术,在采高只有130cm的薛村矿94702工作面成功运用,并打破了极薄煤层原煤单产117280.8吨新纪录,一举填补了国内乃至全世界薄煤无人值守远程自动化开采的空白。

    薄煤综采作为解放呆滞资源,提高煤炭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的有效技术手段,一直以来都是国内能源开采探索的重点。历经多年实践和技术改造,峰峰集团终于实现了薄煤开采工艺质的飞跃,完成了几代煤矿人的梦想。

    峰峰集团总经理赵兵文说:“薄煤无人值守自动化开采,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确保了人员安全。它运用数字化技术,使回采率达到了98%,实现了科学高效,特别对煤炭企业盘活呆滞资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谓一次非凡的‘破冰之旅’。”

    据了解,薛村矿是一个已开采53年的老矿井,资源日益匮乏,现有可采资源中,大多是薄煤、边角煤和煤柱,开采异常艰难。特别是薄煤层开采,面临着作业空间小,工作条件恶劣,安全系数低,回采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难题,被称为“夹缝里淘金,骨头缝里剔肉”。

    矿长安建华告诉记者:“随着矿井服务年限延长,可采资源越来越少,实现对350万吨薄煤层的高产高效开采,是解放大煤煤层,提升矿井发展后劲的‘生死关’。薄煤自动化开采技术的应用,为薛村矿解放出大煤煤层500多万吨煤炭,同时,薄煤层开采消除了大煤瓦斯突出的危险性,有效改善了职工作业环境,保证了安全衔接。”

    剔出骨头缝里的“肉”

    为了保证煤炭资源“颗粒归仓”,剔出骨头缝里的“肉”,薛村矿确立了“干就要干成最好”的理念,瞄准“国内第一、世界一流”的薄煤综采远程自动化开采道路。早在2010年,薛村矿便开始了一座薄煤综采的探索,拉开了该矿薄煤开采从高档普采向综采过渡的序幕。在试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先后对主运输系统、三机设备进行了不断优化配置,积累了薄煤综采工作面实现无人值守远程自动化开采的宝贵经验。

    薛村矿94702野青工作面走向长度890米,倾斜长度平均140米,煤层平均厚度1.3米,可采储量28万吨,煤层赋存相对稳定,这些客观条件使它成为薛村矿第一个高产高效的无人值守远程自动化薄煤综采工作面。根据地质赋存条件,工作面选用了上海创力集团生产的MG160/360-BWD型电牵引采煤机;考虑到薄煤层空间狭窄,改造定制的河北天择重型机械公司生产的配备SAC电液控制系统的ZY3300/07/13D型掩护式液压支架和SGZ-630/220型刮板输送机,减少了设备占用空间,成为了实现薄煤高产高效开采的“利器”。

    具体生产时,职工在远离工作面几百米外的自动化操作室,通过操作由电液控主机、数据集成主机、自动化视频主机和采煤机远程控制主机组成的自动化远程操作系统,完成割煤、推溜、移架、装煤、拖缆和运输等生产流程,并对关键设备和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三机运行参数进行协调匹配、对三机故障进行保护和联动,实现无人化开采。

    谈到现在的工作环境,职工刘峰激动地说:“以前,我们都要蹲在工作面查看采煤机组、液压支架和所有设备的运行情况,有些狭窄地段甚至要爬行,一个班下来,让人腰酸腿疼、疲惫不堪。现在我们在操控台通过键盘就能快速查看每台设备的运转情况,真的不敢想象。”

    软件和人成关键因素

    硬件到位,软件和人便成了关键因素。为了让职工尽快掌握设备操作要领,让采煤系统高效运转起来,薛村矿选拔技术骨干到北京天玛电液控厂家学习电液控操作和液压支架远程操作,到天择重型机械厂学习采煤机远程自动化操作。让他们亲自参与自动化设备的安装工作,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迅速掌握自动化系统的安装程序和布置运行原理。矿上还将厂家技术人员请到井下,对自动化操作工进行现场培训、讲解、演练,保证操作工都能够熟练掌握自动化操作要领、排查和处理日常故障。

    29岁的刘峰是第一批被选拔到外学习自动化系统操作的机电工之一。他利用生产检修时间,逐个排查架间连接器信号传输情况、电液控主机到支架间的通讯电缆信号传输情况和跟机自动化参数等等,终于掌握了全套技术工艺,成为自动化系统操作的“能手”。

    设备自动运行,工作面不见一个人,高科技让采了半辈子煤的二采区区长陈侠感触颇深。“通过实施薄煤自动化开采,资源回收率由68%提高到98%,原来需要30人的工作面,现在最多每班需要8人,每年可节省工资近五百万元。在元月份的生产竞赛中,我们创出了日最高推进13.5米和最高日产4422.6吨的薄煤综采新纪录呢。”

    薛村矿矿长安建华告诉记者,薄煤综采远程自动化开采新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的回收了偏远边角残煤和不规则工作面的煤炭资源,直接延长了矿井5年服务年限、真正使老井换了新颜。

    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资源回采率低,部分大矿采肥丢瘦、小矿乱采滥挖,存在资源破坏浪费严重现象。现有,大都煤矿存在资源匮乏,发展乏力的窘迫现状。这就为煤炭行业科学发展,精采细收提出了更大挑战。

    据了解,目前全国赋存有大量的“三下”压煤和呆滞煤量,如何“突围”,期待“破冰”。峰峰集团薄煤综采远程自动化开采的成功实施无疑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