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最新Science文章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北京大学最新Science文章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河北医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题为“A Memory Retrieval-Extinction Procedure to Prevent Drug Craving and Relapse”的文章,通过大鼠和人类志愿者实验,提出了一个可帮助前吸毒成瘾者避免复吸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的是将前吸毒成瘾者暴露于常常会触发对毒品渴望的暗示。这项研究对于吸毒成瘾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文章通讯作者是北京大学陆林教授,其早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物依赖后发生复吸的神经生物学和临床治疗学研究以及药物依赖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包括有在潜伏心理渴求的机制研究中发现了杏仁核中央区的ERK信号通路起到了关键作用等。
毒品成瘾社会危害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这是因为吸毒者吸毒成瘾后,其脑的功能发生了诸如受体亲和力、递质释放、病理性氨基酸代谢等毒品依赖性变化,由此造成了脑的结构也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如受体构象、递质耗竭和束泡变性、萎缩甚至消失。这在酒、海洛因和可卡因依赖者和动物模型中都已得到证实。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希望能通过修改一个人对过去毒品使用的记忆,来达到帮助前吸毒成瘾者避免复吸。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采用了一种与之前这一领域不同的方法,他们这种方法不涉及施与阻断记忆的药物,而是建立在“消退”的概念上,即涉及到将前吸毒成瘾者暴露于常常会触发对毒品渴望的暗示中,如将该成瘾者暴露于其使用毒品时所经历过的视觉、声音或气味中。
索取lncRNA芯片的详细资料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病人在消退的过程中是清醒的,并会逐步对这些提示变得不那么敏感。但是在之前的研究中,消退的裨益常常会减弱,甚或自发性地消失。某些研究者曾经尝试过在动物模型中用改变记忆的药物促进消退过程的效应,但这些药物或是没有获批在人体中使用,或是会产生成问题的副作用。
为了克服这一方法,研究人员首先让他们的受试者——大鼠及在对海洛因成瘾后经历过戒毒的人类志愿者——暴露于一个非常短暂的对以往毒品使用的回忆,这一回忆是从受试者脑中的长期记忆储存中找出来的。生物通 www.ebiotrade.com
此后不久,这些受试者经历了更长的消退过程。在这两组实验中,与仅经历过消退过程的人相比,那些经历了这一干预的人不太可能因为回应他们从前使用毒品的回忆而恢复使用毒品。这一干预的裨益似乎与一个叫做记忆再巩固的过程有关,在该过程中,某种经历(如得到飘飘然的感觉)会从长期的记忆中被勾起,但接着在其重新进入长期记忆储存之前得到改变。
研究人员发现,在消退前诱导最初的记忆只是当其发生在消退之前10分钟或1小时的时候才会有效,而如果其发生的时间是在消退之前6个小时的时候则无效。这一时间框架与发生记忆再巩固的时间窗是一致的。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北京大学最新Science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