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安全也不宜“过敏”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对食品安全也不宜“过敏”
专家认为,对食品安全风险,公众不应盲目恐慌。通过相关部门积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将食品安全风险有效控制。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守伟认为,近年来,公众的高度关注对食品安全知识普及、相关法规完善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是,食品安全事件传播时有意无意地夸大现象,导致不少人对食品安全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误解。

  “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风险",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君石指出,“坐飞机有风险,坐公共汽车有风险,做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关键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区间。”

  一份由中学生完成的相关调查也引起了专家的兴趣。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中二年级学生李笑涵近日在《食品安全不是“零风险”大众食品安全观念的调查报告》中,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合食品领域的专家意见并参考相关文献发现,大众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和认识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区:相当一部分人认为食品安全应该是零风险的,却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可能也是食品安全隐患。该文还认为:我国应加强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框架的建设,加强公众之间食品安全信息交流,使人们及时准确地了解食品安全的相关信息,让过敏的人们逐渐“脱敏”。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对食品安全也不宜“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