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旱地小麦种植取得重大突破 冬小麦增产30%以上

 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之后,甘肃省旱作农业技术在小麦种植上取得重大突破,甘肃省农业科技人员研究探索的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使旱地小麦等密植作物显著增产,冬小麦平均增产30%以上,为解决甘肃粮食安全开辟了有效途径。该项技术22日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省农牧厅主持的技术成果鉴定。
  地膜小麦在甘肃已推广20多年,由于生产中难以解决播种穴与幼苗错位问题,人工放苗费时费工,地膜只能种植一茬作物,多年来应用面积很小。省农技推广总站、甘谷县农技推广站、天水市农技推广中心在多年研究旱地地膜小麦基础上,创新提出了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集多种技术于一体。全地膜覆盖实现膜面雨水集流和富集叠加利用,使农田降水利用率平均达77.5%;膜上覆土有效解决了播种穴与幼苗错位问题,避免了人工放苗,同时保护了地膜,通过免耕栽培使农膜连续使用2至3年,延长了地膜使用寿命,减轻了农膜污染环境;留膜免耕多茬种植2至4茬小麦或油菜、洋芋、大豆,减少了地膜、人畜、机械投入,亩均节本74.5元。
  小麦是甘肃第一大口粮作物,关系到粮食安全问题,由于小麦种植效益低,平均亩产仅198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0公斤,加上种植结构调整,甘肃小麦播种面积由1985年的2229.75万亩缩小到2009年的1370万亩,导致省内每年缺口小麦200万吨。在面积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提高单产是增加小麦产量的唯一途径。而旱地全膜覆土穴播免耕多茬种植技术增产效果显著,2008年至2010年累计示范推广35万亩,平均亩产264.5公斤,较露地小麦增产33.1%。为甘肃1000多万亩旱地小麦及我国北方同类旱作小麦区确定了主推技术。
  甘肃旱作农业、小麦栽培等专家认为,该项技术针对旱地小麦等密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实际,在旱地小麦农田降水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上取得明显进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