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更为精确的基因组编辑方法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一种更为精确的基因组编辑方法
来自首尔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在《Genome Research》上介绍了一种精确的基因组改造方法,只在靶位点实现位点特异的基因组修饰,而不会引入不想要的插入缺失。这种方法使用的是锌指切口酶(nickase),而不是通常所说的锌指核酸酶。

目前,基因治疗领域还存在许多挑战,从导入到预防免疫反应。然而,最基本的挑战在于,如何用新链来取代现有的DNA链,即定向突变。锌指核酸酶是基因组改造的强大工具,但它依赖DNA双链断裂的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NHEJ),此过程容易出错,在靶位点和脱靶(off-target)位点随机产生小的插入或缺失(indel)。

韩国首尔大学的Jin-Soo Kim解释道:“基因组中通常有许多潜在的脱靶位点,因为人类基因天生是重复的。如果您意外在那些脱靶位点引入突变,则可能导致癌症或疾病,因此那些脱靶突变值得关注。”

于是,Kim和他的同事开发出了切口酶,这是一种每次切开单链DNA,引入新遗传物质的酶。由于切口酶只切割单链,而不是像标准核酸酶那样切割双链,故不想要的切口可由细胞内部的单链断裂修复机制快速修复。

研究小组利用Fok1核酸结构域开发出切口酶,但经过修饰,让它只引起单链断裂。他们将其放入人胚肾细胞,来检验切口酶的活性。如果它成功将新的DNA整合到细胞,则细胞会表达萤光素酶基因。

尽管其他研究小组最近也开发出自己的切口酶,但Kim的实验室是第一个研究切口酶对脱靶突变的作用。Kim表示:“我们的数据清晰表明,使用这种方法检测不到脱靶突变。”

他们也发现了切口酶的缺点,即在靶位点上的效率略低于核酸酶。这可能是由于单链DNA断裂引发的同源重组的效率低于双链DNA断裂引发的同源重组。他们认为,用户应仔细评估切口酶和核酸酶在特定应用上的优势和劣势。  

由于核酸酶介导的同源重组更加高效,故核酸酶仍然是传统基因knockout和knockin实验的理想工具。对于干细胞研究和基因治疗等比较关心脱靶突变的应用,切口酶带来的精确基因组编辑可能更理想。

研究小组计划下一步研究单链断裂修复中关键基因的作用,以便提高切口酶的效率。Kim认为:“核酸酶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并经过优化。切口酶才出现了几个月,因此我们仍需要时间来提高效率。”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一种更为精确的基因组编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