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Cell点评癌症干细胞新发现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丁盛Cell点评癌症干细胞新发现
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Gladstone心血管疾病研究所的丁盛教授是一位知名的干细胞领域华裔科学家,这位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学者曾接连发表文章,提出诱导细胞重编程以及直接转分化的新技术方法。近期他与另外一位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arget Practice: Modeling Tumors with Stem Cells”的点评文章,介绍了一项利用癌症干细胞分化平台筛选小分子药物的研究新成果。癌症干细胞被认为是很多癌症的“罪魁祸首”,传统的癌症疗法如化疗不仅会杀死癌症干细胞,同时也会伤害人体其他正常细胞,从而导致脱发、恶心和贫血等副作用,而且病症还容易复发。

分析人类多能干细胞(hPSC)的不同肿瘤细胞系,能了解其独特的诱发肿瘤特性,比如提高自我更新和存活的能力,异常分化阻隔等。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癌性人类干细胞分化平台,来筛选能选择性诱导癌症干细胞分化的小分子,结果发现从中鉴别出来将近20种潜在的癌症干细胞特异性药物,并找到了一种可能最有潜力的药物:称为硫利达嗪的化合物。

硫利达嗪(Thioridazine)实际上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可以通过靶向大脑中的多巴胺受体,来治疗精神躯体障碍所致焦虑和紧张状态。这种药物其实并不能杀死癌症干细胞,但是却能促进癌症干细胞分化,从而消耗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

研究人员发现,硫利达嗪能由此消灭白血病干细胞,并且不会影响正常血液干细胞,将白血病患者体内的癌症干细胞蛋白与正常血细胞中的蛋白进行比较,能帮助解释这种特异性。血癌细胞与正常血液干细胞不同,前者表面能表达一种多巴胺受体,而多巴胺受体也能在某些乳腺癌细胞中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硫利达嗪能通过把癌症干细胞转化成正常细胞类型,实现了消除癌症干细胞的目的,这一过程中不会对其他正常细胞产生副作用,这显然更有利于癌症病人的治疗和康复。

这个筛选平台是麦克马斯特大学早年开发的,主要是按照正常干细胞和癌症干细胞表达的基因和起反应的药物来定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从而能够开发能更好地对付癌细胞而不损害健康细胞的疗法和药物。

丁盛教授研究组去年还曾发表文章,对iPS细胞技术进行了些许改进,通过重组将皮肤细胞直接变成了神经干细胞。这种方法是让iPS细胞不进入可发育成任何类型的细胞的多功能状态。避免多功能状态非常重要,因为,它避免了被用来替代或修复受损器官或组织时,有些iPS细胞会发育成肿瘤的潜在风险。  

所得到的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分裂潜能和自更新能力的母细胞,可以通过不对等的分裂方式产生神经组织的各类细胞。这种细胞重组技术也使科学家能制造出更多的细胞以用于科学研究和再生医学领域。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丁盛Cell点评癌症干细胞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