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三角”的危机与机遇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黑三角”的危机与机遇
 平罗县崇岗镇腹地,三条分别延伸向银川市、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和贺兰山深处矿区的道路,将这里围拢成了三角区。
  
  该三角区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煤炭集散地,年无烟煤交易量达千万吨,崇岗堪称煤炭“金三角”镇。
  
  然而,这块财富宝地却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
  
  6月18日,崇岗镇煤炭经营企业“肩并肩”,令记者目不暇接。这里的“景色”就像墨汁泼在糙纸上,与十余公里外、碧水蓝天的星海湖镇和平罗县城形成强烈反差。
  
  在煤堆林立的街道两侧,记者随意走进一家碳素厂。厂区内煤灰厚达5厘米左右,工人穿长靴工作。
  
  煤堆上,一辆装卸车卸煤时扬起一张“灰网”,难以计数的粉状颗粒飘向厂外的街道。
  
  宁夏鹏炜煤业有限公司厂区生产环境如出一辙,一个大院子,一堆堆黑煤,一张张黑网。在厂区工作3年的女工王秀萍解下口罩时,口罩“里子”已经发黑。
  
  “抬头难见日,低头见煤灰”是小镇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一路走来,街上行人皆穿深色衣裤,路面上的煤灰随风肆意横行,店铺牌匾脏黑难看,一条白毛狗被染得黑乎乎的。大货车一辆接一辆卷起尘土而去,小镇还未来得及显露真容,却又被黑灰淹没。李天山已没心思打扫商店地面,货架里的大部分商品都藏在覆有黑灰的塑料布下。一家餐馆尽管在门口增加了一道“防尘门”,大厅吊灯上的黑灰依然十分显眼。
  
  崇岗村的居民虽然“远离”运输要道,但被夹在煤炭厂区中间,50%难以忍受煤炭污染的住户陆续迁居。5年前新建的崇岗村一队居民区已失去了往日的鲜亮,尽管每天有专人打扫两次生活区卫生,但记者还是看到了厚厚的煤灰。村民何金莲苦笑说:“天再热也不敢开窗户,出门溜达溜达就变成黑人了。”村民李玉芳进客厅从来不走主门,而是从后门绕行。床上还要铺塑料布,否则晚上没法睡觉。“装修新房时都用白瓷砖,后来都改成灰色花地板。”村委会主任张玉萍说。
  
  然而,“黑三角”的问题不止于此。崇岗镇副镇长闻立峰介绍,“黑三角”如今已变形,大大小小绵延数十公里的煤炭经营企业连成一线,似一条黑色“飘带”,一头伸向贺兰山深处,一头连接贺兰县边界。
  
  一组数据令人震惊:集中区无序放任发展已使煤炭经营企业发展到800多家,合法企业仅177家,不合法企业中有117家位于水源地区域。集中区经营者每年偷逃税额近2亿元。
  
  常青村,水源地区域一个丢失了生机的村子,一堆堆黑煤堆放在各家宅基地。只要一场雨过,污染后的雨水就会渗入地下,给下游平罗县城居民用水埋下了隐患。常青村也是小、散、乱的代言词,块煤和粉煤经过简单掺杂即可出售。“小散户属于非法经营,不但不缴税,还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时而掺杂煤矸石,影响太西煤声誉。”闻立峰告诉记者。
  
  当地还流行着这样一个故事:有的小散户将外地劣质煤掺入太西煤中卖给某化肥生产企业,致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温度不达标而惨遭损失,且燃烧后的“煤块”粘连在煤炉中无法去除。“这不光给太西煤抹黑,还给崇岗煤炭集中区抹了黑。”闻立峰说。
  
  一幅幅画面冲击着记者的视觉,一个问题愈加深刻凸显:崇岗煤炭集中区“病灶”,当立斩。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黑三角”的危机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