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百年中医兴废之争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也说百年中医兴废之争
最近,“打通任督二脉”成为热门话题,并再度引发人们对中医的争论。对于百年中医的存废之争,我们也从此次事件说起。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经脉都是通的,无需再打通。督脉位于脊柱的中央,总督阳脉,通常与脊柱、脑和生殖有关。病理上关于督脉有三点认识:邪犯督脉;气血运行不畅;督脉虚衰。并没有督脉不通一说,任脉也是一样。

中医吸取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自己独立的体系。不仅是中医谈经脉,武术界和道家也有经脉说,虽然它们有重叠的内容,但经脉在各家有不同的含义。任督二脉的打通纯粹是武术界和道家强调的养生内容,中医与之相去甚远,但现在中医却要承担起责任。

百年中医的兴废争议由来已久。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一大批文化名人对中医持反对态度,要求废除中医。《余云岫对中医的研究与批判》是反对中医较有代表性的书籍。

对于废除中医的问题,笔者有如下看法:

首先,西方医学的引入,给只知道中医的国人带来惊喜,令国人顿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其次,国家的沦陷与衰败带来国人心理的坍塌。自古以来,国人自诩为天朝上国。而国家的衰败使人们反思自身,转而对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产生反感,反对中医可能只是单纯的反对旧文化。

再者,西方医学说理清楚,证据确凿,立竿见影,且放之四海而皆准,而中医理论抽象,五行和阴阳学说难以捉摸。中医诊病往往带有很强的个性色彩,难以产生统一的标准。

西方医学和现代科学关系紧密,很容易评价,因为评价体系都是构建在现代科学之上的,而中医是独立于现代医学之外的,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来评价中医很难。中医与现代科学关联小,很难借助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发展步履缓慢。

传统中医存在的糟粕,医生却不肯反思。比如某些药物的毒性,一些大夫坚持认为是应用不当造成的,而不肯从药物本身去反省。中医理论比较模糊,比如穴位有多大,书本上讲穴位有铜钱大。中医的模糊一方面给后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不确定性。这些特性时常被专业或非专业人员拿来忽悠。比如经络,对经络的研究其实还在探索中,但现在街市上随处可见“经络排毒”,很显然是在忽悠大众。

中医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大夫功底过硬,而有的大夫能力一般,更有某些大夫对中医不自信。中医里某些大牌名实不副(有如鲁迅描述的所谓名医)。

中医科研的大环境和小环境艰难。大环境是国家投入小,小环境是没有从真正有效的临床入手,法律也不支持等等。

因为如此,有些人认为要废除中医,但我认为中医理论是无法替代的。中医理论是提高疗效的手段和途径。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也说百年中医兴废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