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民教授PLos One早老性痴呆研究新成果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王晓民教授PLos One早老性痴呆研究新成果
近日来自首都医科大学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阿尔茨海默氏症动物模型中证实受体酪氨酸激酶Tyro3参与了β-淀粉样物质(Aβ)的前体蛋白APP的加工和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相关论文“Involvement of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Tyro3 in Amyloidogenic APP Processing and β-Amyloid Deposi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 Models”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首都医科大学的王晓民教授。其长期从事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病机制和干预研究。目前已主持部委级以上科研项目19项,发表论文100余篇。2005和2010年两次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称号。

阿尔茨海默氏症又称早老性痴呆,是威胁人类寿命的一种常见疾病。它们主要影响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认知和行为能力,患病周期可长达数十年。目前并无有效的治愈手段。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剧,研究对这类疾病的机理并找出相应的治疗手段是科学家一直努力的方向。

这一灾难性疾病的特点是从海马和皮层开始的、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病变。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神经病理学标志包括神经元减少,细胞外淀粉样斑块以及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主要致病作用因子。然而直到现在对于脑中β淀粉样蛋白生成和累积过程的机制让没有得到充分的了解。

Tyro3受体属于受体酪氨酸激酶(RPTKs)TAM受体亚家族,特异性表达于新皮质和海马的神经元中。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构建出了稳定表达APPswe突变体并生成Aβ的细胞模型。发现在细胞模型中过表达Tyro3受体显著降低了Aβ生成,也下调了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BACE1)的表达。然而Tyro3的效应以浓度依赖性方式受到它的天然配体Gas6的抑制。为了证实Tyro3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疾病进程中的作用,研究人员构建出了阿尔茨海默氏症转基因小鼠模型并同时抑制Tyro3。他们观察到在小鼠模型的海马区淀粉样斑块的数量显著增多,此外还检测到更多斑块相关的星形胶质细胞成簇分布。  

新研究帮助研究人员确定了Tyro3受体在阿尔茨海默氏症神经病理学中的作用,为深入理解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制,开发出抑制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物提供了重要研究数据。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王晓民教授PLos One早老性痴呆研究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