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体药物乘风破浪正当时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中国抗体药物乘风破浪正当时
全球抗体药物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全球抗体药物市场规模1997年为3.10亿美元,2010年为480亿美元,CAGR47%。研发领域集中---主要集中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盈利品种集中---2010年全球畅销药前12名中,抗体药物占6个,前六大抗体药物占全球销售额65.21%;产业分布集中---90%的产品由美国公司开发,其他国家仅占10%。

  中国抗体药物基数小,发展潜力巨大。2007年我国抗体药物市场规模为2.3亿元,2010年为10亿元,CAGR 46%,由于起步晚,市场规模较小,抗体药物使用比例较低:在癌症领域使用比例仅占2.5%、在自身免疫疾病领域使用比例低于10%,未来中国抗体药物发展潜力巨大。

  合同研发、技术创新利好中国抗体药物产业化。国内形成了北京、上海、西安三大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北京有百泰生物,上海有中信国健、张江生物、上海美恩,西安有华神集团。近年来出现以哺乳动物细胞培养为核心的药物开发服务平台CRO、CMO,以及引进的国际一次性生物反应器、抗体纯度和回收率的提高突破了我国抗体产业化瓶颈。

  进口药占主导,专利到期带来难得发展机会,国产药比例将提升。我国国产单抗药物主要为仿制,2005和2008年益赛普、泰欣生上市后,国产份额由几乎空白提升至25%左右。2011年全球抗体新药获批数小于专利到期药物数,2015年将有640亿美元生物专利药到期,单抗药物占比高达48%,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仿制”抗体药物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

  政策、研发、资金合力助推抗体药物较快发展。基因泰克的经验表明,高研发投入、合作研发策略、不断丰富的产品线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是企业成功的要素,因此我们选择具有完备的高水平技术平台以及融资机会的企业,我们还应关注国内相关政策,在政策支持、研发产业化、资本助力三大因素合力下,我国抗体药物企业将乘风破浪。“十二五”和“十三五”是我国抗体产业发展的黄金期,到了“十三五”期间,目前居全球前十位的抗体药物基本都能在我国实现产业化生产。  代表公司:中信国健依托丰富产品线,是国内抗体药物领域领军者;百泰生物引进古巴先进技术,打造了我国首个人源化单抗“泰欣生”。国内准备或已涉足单抗产业的上市公司有华神集团、丽珠集团、复星医药、双鹭药业、国药一致、海正药业、独一味、沃森生物等。我们看好单抗公司的成长性,单抗药物很有可能为各公司带来爆发性成长机会,尤其是中信国健和百泰生物这样大规模产业化的公司。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中国抗体药物乘风破浪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