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所关于斑马鱼温度刺激适应机制的研究取得新进展

温度是决定鱼类生长、发育、摄食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关键生态因子。环境温度对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组装、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膜的流动性和透过性等都有重要影响,即使是小幅度的温度波动也会对细胞的平衡状态和生理功能造成影响。鱼类经常会遇到由水流、阳光照射、季节变化和温跃层变动等造成的水温变化。为了抵抗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和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鱼类进化形成了有效的温度刺激适应机制。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崔宗斌学科组研究了低温和高温暴露后斑马鱼幼体的基因转录表达。研究人员将受精后96h的斑马鱼幼体分别于16℃(低温)、28℃(对照)和34℃(高温)处理2h和48h,用Agilent斑马鱼表达谱芯片检测基因表达,共鉴定出2680个受温度调控的基因,其中大部分基因对温度刺激的响应尚未被报道。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刺激后上调表达的基因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包括转录调控、核小体组装、染色质结构、蛋白质折叠、RNA加工、细胞金属离子动态平衡和蛋白质转运等,参与的信号传导通路主要包括mTOR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昼夜节律、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蛋白输出和精氨酸脯氨酸代谢等。


该研究鉴定出大量的受低温和高温刺激特异性诱导表达的基因,分析了这些基因所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传导通路,为揭示响应温度变化的鱼类基因表达调控网络提供了重要线索。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项目资助,由龙勇助理研究员等人完成,相关研究结果已在PLoS ONE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