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粮荒或引发区域战争 与追求生物能源有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春季例会分别于4月12日和13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物价飞涨、尤其是粮食价格的飙升,可能给世界带来战争和其他可怕的后果。

    形势严峻或引发战争

    “如果粮价继续当前的走势,后果可怕,”斯特劳斯-卡恩说,“数以万计的人们将陷入饥饿境地……最终导致经济环境的破坏。”

    他警告说,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缓和,国际社会过去5至10年的发展成果将毁于一旦,由此产生的社会动荡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战争。

    卡恩说:“众所周知,以史为鉴就可以明白,类似问题有时会以战争而告终。”他指出,如果世界希望避免“这些可怕的后果”,那么就必须解决日益飙涨的物价。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也警告,最近3年国际粮价的成倍上涨,可能导致全球贫穷国家中1亿人口陷入更加贫困的状态。其中,尼日尔、塞内加尔、布基纳法索和海地等国均因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社会不稳定问题。4月初,加勒比海岛国海地爆发了骚乱,在延续10多天后最终导致政府危机。这场骚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球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已难以承受粮食价格高涨的严峻现实。

    而英国《金融时报》的消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4月16日更是警告称,朝鲜收成欠佳及来自邻国的援助正在不断减少。距离爆发人道危机只有约3个月之遥。

    4月15日,中国商务部政研室发布的最新调研报告也显示,未来一个时期,全球将迎来高粮价时代,未来10年内世界谷物价格将至少上涨10%~20%,整体价格仍有较大上涨空间。

    与追求生物能源有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粮食价格飙升,源于粮食需求剧增,而接近一半的需求增加与发达国家追求生物能源有关。

    英国《独立报》4月12日指出,包括美国、欧盟国家在内,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粮食中的玉米研制生物燃料,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市场对玉米等需求的巨大预期推动了粮食价格上涨。

    出席世行例会的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海德玛丽·维乔雷克-措伊尔4月12日呼吁对全球生物燃料市场作出更严格的规范,防止其进一步推高粮食价格。

    维乔雷克-措伊尔在声明中说,生物燃料给穷人的粮食供应造成威胁,这种情况“不可接受”。她说,国际社会需要新的规则,在缓和全球变暖、确保粮食安全、维持社会发展等目标上取得平衡。

    国际民间救援机构乐施会认为,发达国家应该为现在的粮食危机负主要责任,因为这些国家鼓励生物燃料的同时,削减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中国有粮心中不慌

    世界正闹粮荒,但中国却独身其外。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包克辛日前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大米产需平衡有余,还有4000万吨到5000万吨的库存储备,完全有能力满足国内需要,稳定市场大米价格。

    包克辛说,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储备,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专门建立了应对灾荒和战争的储备粮,那时候提出“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粮食大丰收,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政府将粮食收购起来,建立了国家粮食专项储备。

    到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对中央储备粮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组建了中储粮总公司。

    中储粮总公司的任务就是,服务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实现“维护农民利益、维护市场稳定、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目标。这些年,我们的库存粮食品质已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彻底消灭了陈化粮,能够随时提供充足、优质的粮源。

    不过包克辛还是认为,“尽管如此,对国际粮食涨价的问题我们还是不能掉以轻心,特别要关注国际米价对我国的长期影响。”

    商务部专家则称,未来粮食紧平衡将成为一个常态,中长期看,中国将成为粮食净进口国。所谓紧平衡,是指国家粮食实际上是刚刚满足基本需要。处于紧平衡状态下,一旦供需发生较小变化,价格就会发生比较大的波动。

    商务部专家则建议,中国具备条件的大中型农业企业和民营企业,应该到非洲、东南亚等地,通过开垦土地、合办农场等方式进行农业合作开发,增添供应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