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呼风唤雨时代,中国不能当旁观者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薛涌:呼风唤雨时代,中国不能当旁观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已经进入了“呼风唤雨”的时代。中国对这一新的能源技术浪潮的需要,也更加迫切。中国地域广大多元,许多地区处于季风地带,适合风力发电的发展,绝无坐壁上观的道理。

    四五年前,在刚开始给国内媒体撰稿时,我写了一篇介绍世界风力发电的文章,呼吁中国把风力发电当成未来能源战略的一个基石。没有想到,当时虽然各报追着请我撰稿,但大家都把这篇文章退回。后来费尽周折,算是在一家不甚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发了。我完全明白编辑对我的看法:此公在国外住的时间太长,不懂中国国情,就爱异想天开。

    其实,没有异想天开的人,中国就不能进步。我做这样的人还远不够格,只是在外面见识多一些,把人家的想法和实践介绍一下而已。如今,风力发电在中国也时有耳闻,不过,风力发电的发展速度和前景,还是远远超出中国公众的想象。

    最近《经济学人》发表两篇文章系统介绍风力发电的前沿,读上去像是科幻小说。然而,这种科幻式的能源系统,已经近在眼前。欧洲正构想着用风力解决其30%的电力供应。

    想象一下人口密集、工业发达、城市林立、灯火通明的欧洲,靠刮风能解决其1/3的电力需要?这是否太异想天开了?我们不妨看看最近的发展。

    风力发电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造价太高。但是,风力发电的成本,已经是起步时的1/10还不到,而且还在随着技术的提高而不断下降。最近,爱尔兰的一家风力发电公司,计划在亚特兰大海域建设的风力电厂,发电量10亿瓦,耗资20亿欧元。有专家计算,建一个有同样能力的烧煤的电厂,也需要花23亿美元。这固然省下了4亿美元,但恐怕还不够处理其所制造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的费用。如今风力发电已经能在市场上和传统能源竞争,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其竞争力会更大。

    价格上的问题解决后,就可以集中对付下面两个难题。第一,你不能指望在你需要电的地方刮风;第二,你更不能指望在你需要电的时候刮风。第一个问题要好解决一些。你只要在广泛的地区建立风力发电场,就能彼此互相补充,东方不亮西方亮。毕竟全大陆停风的现象几乎没有。第二个问题就要复杂得多。因为风力能源很难储藏。怎么可以把刮风时的风力能源存起来,供不刮风时用呢?

    一个解决的方式,是趁着有风时,用风力能源把水泵到高位的水库中存起来,等风力消失而需要电力时,这些水就可以形成瀑布发电。所以,在设计中的欧洲电力网中,重要的一支通到了挪威,因为那里水库的能力非常大,足以在关键时刻补风力之不足。另一个方案,则是用风力能源在地下储藏压缩空气。等需要时再把这些压缩空气释放出来发电。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两个压缩空气电力公司,分别来自德国和美国。

    在风力的时间和地点问题都基本解决后,还要面对这个电力网本身的问题。为了保证风力能源供应的稳定,必须建立大规模的电力网络,使电力能够长距离地传送、各地互相补充。但是,长距离传送中损耗非常大,会直接影响风力能源的效率。不过,如今人们发现,直流电在远距离的电力传送中,比交流电有很大优势。如今挪威的电力公司,已经开始建设连接斯堪的那维亚、荷兰、和德国的直流电力网,用于其电力的出口。一家美国的公司,则在设想运用直流电网,把远在撒哈拉的巨大太阳能输送到工业国家。

    看看这些发展,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已经进入了“呼风唤雨”的时代。中国对这一新的能源技术浪潮的需要,也更加迫切。第一,污染已经对国民健康构成威胁,风力发电能够减少污染,有益国民健康。第二,能源安全问题对中国的威胁大,风力发电有助于中国的能源独立。第三,中国地域广大多元,许多地区处于季风地带,适合风力发电的发展。比如,华北地区的西北风来得十分规律,而且多是在最需要能源的冬季到来。另外,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水利资源丰富,适合水力与风力资源的配合。再看看欧洲特别是北欧的一些国家,已经把这些绿色能源部门打造成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创造了极高的利润。所以,在这个“呼风唤雨”的时代,中国绝无坐壁上观的道理。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薛涌:呼风唤雨时代,中国不能当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