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港蔬菜”能否成为大众蔬菜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供港蔬菜”能否成为大众蔬菜
 近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内地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这在全世界都很难得。因为内地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供港食品的可靠性逐渐引起了内地消费者的关注,特别是产销两旺的供港蔬菜——一种在内地种植、专供香港市场的高品质蔬菜。在这些供给香港市民的“放心菜”中,有1/3产自云南。这些基地不仅为香港市场提供了大批鲜蔬,还带动了周边农村的经济发展(6月27日《都市时报》)。


  有一个小插曲很让人感慨,蔬菜基地的菜农们都以能吃到自己种出来的蔬菜而感到自豪,连他们自己以前也没见过这么漂亮的蔬菜,口感更是不一样。菜民自己敢吃自己生产出来的蔬菜还感到荣幸并赞不绝口,这在当今可算很少见。人们现在司空见惯的却是种菜的不吃自己的菜,养猪的不吃自己养的猪,制造果冻的不吃果冻,饭店做红烧肉的大厨却从来不吃自己做的红烧肉。他们之所以不吃或不敢吃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因为对这些东西的内在质量品质太了解了──了解到了害怕的程度。


  这里的菜农又之所以对食用自己的蔬菜感到自豪,也是因为太了解了。这些专供香港蔬菜不仅无农药无污染,更是经过严格监控出来的,其严格的监控方法和措施让菜农们自己都感到很残忍。作为供港蔬菜备案基地,这里每年的农药使用情况都必须向检验检疫部门通报,接受监督。每隔3个月,基地都将按照内地及香港地区的有关标准,对土壤、空气和水源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达标方可生产经营。蔬菜的检验标准更是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仅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就有3300多项,并且经常修订,公布有关限量。而在内地,该项限量的标准仅为807项。


  我们也可以看到,供港蔬菜基地之所以这么严格,并不是靠这里的老板们自觉自律,而是有一种巨大的压力在促动。因为国家质检总局有明文规定,供港澳蔬菜一律严格实施标识、铅封和备案管理,并对供港澳蔬菜实施批批监装和查验。没有备案基地或条件不符合要求的加工收购企业,将一律被取消供港澳蔬菜资格。这就意味着,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他们蔬菜基地的出路就会被截断,就有可能给基地带来灭顶之灾。他们这种高标准、严要求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关系企业命脉。


  这样的“供港蔬菜”能否成为大众蔬菜?我们的大众市场为什么打造不出来这样品质蔬菜呢?除了一些菜农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之外,就是我们的蔬菜入市环境太宽松了。对于一般普通的农贸市场来说,蔬菜甚至肉制品的质量监管基本形同虚设,在监管上监管部门更信奉民不举官不究,甚至民举了官也不一定究。菜农和菜贩子们几乎可以任意“制造”和“打扮”蔬菜,不担心会被追究责任,更不担心会被逐出市场,而且还能卖个好价钱。即便是国家规定的农药残留检验标准也比供港标准少了2000多项。环境宽松,入市无底线,对菜农们短期内是有益的。但对菜农们的长期利益来说,如此放任自流无疑是自废武功,甚至是自寻死路。


  由此看来,让“供港蔬菜”成为大众蔬菜并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有关部门是否能像监管“供港蔬菜”那样监管内地市场上的蔬菜食品。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供港蔬菜”能否成为大众蔬菜